一种海草移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6656发布日期:2023-01-13 00:3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草移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海草床修复技术领域,涉及用于海草移植的结构。


背景技术:

2.海草床与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但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迁的影响,导致海草床显著退化。为遏制海草床的退化趋势,并最终形成自我维持的健康海草床生态系统,开展海草床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3.目前,植株移植法和种子播种法是比较成熟的海草床修复和构建方法,相比而言,植株移植法由于其植株存活率高、修复时长较短等优势,应用范围较广。
4.植株移植通常采用直插法和枚钉法。直插法施工工艺在外海水深较浅、潮流流速不高的区域是可行的,但是在潮间带由于受涨落潮影响或受船行波影响较大的区域,潮流流速高,尤其是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时,风浪较大,新移植根状茎单元留存率较低。
5.相比于直插法,枚钉法采用了固定措施,因此固定效果均优于直插法,但是由于枚钉法采用木制枚钉,结构细长,在潮间带由于受涨落潮影响或受船行波影响较大的区域,潮流流速高,尤其是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时,风浪较大,枚钉易松动,稳定性差,致使新移植的海草根状茎单元留存率依旧不容乐观。
6.因此,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统一、固定效果显著的海草移植结构是很有必要的,可较好地解决:在潮间带海区由于涨落潮影响或受船行波影响较大的区域,尤其是在遭遇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时新移植根状茎单元留存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草移植结构,解决现有海草移植受风浪影响较大、植株留存率不高的问题。
8.一种海草移植结构,包括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一条或多条用于固定海草植株的固定带,所述配重块具有能稳定支承在地面上的不平整底部。
9.可选地,所述配重块表面形成有安放槽,所述固定带垂直于所述安放槽的延伸方向。
10.可选地,所述配重块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小于固定带的宽度,所述固定带嵌入凹槽内。
11.可选地,所述配重块顶部固定连接有一根或多根竖杆,所述竖杆上连接有至少一根横杆,所述固定带连接在所述横杆上。
12.可选地,所述安放槽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或半圆形。
13.可选地,所述不平整底部为具有波峰和波谷的波浪面。
14.可选地,所述不平整底部为在所述配重块底部形成的多条间隔布置的凸起棱,或为在所述配重块底部形成的交错布置的多个凸起部和凹陷部,或为在所述配重块底部设置的多块相交的块状平面。
15.可选地,所述固定带是绑扎带、绳索、弹性带中的一种或几种。
16.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长为4mm~10mm,宽为3mm~6mm。
17.可选地,所述安放槽的截面形状为直径2mm~6mm的半圆形。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海草植株根状茎束缚固定在配重块上,通过配重块的重量使海草植株可以在海中保持稳定,能有效提高在潮间带等风浪较大区域移植的海草植株留存率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将海草植株固定在配重块上,可以通过抛洒等方法实现海草植株的快速移植,提高了海草植株的移植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在配重块上设置安放槽和用于束缚固定植株根状茎的绑扎带等束缚机构,保证了植株根状茎与配重块的有效连接。凹槽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绑扎带对植株的束缚作用;
21.3、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具有不平整的底部,即在配重块的底部设置波浪面或其他起伏不平的结构,有效增大了配重块底面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了配重块在海水冲击下的位移,进一步提高了在风浪较大区域移植的植株的留存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轴测图。
23.图2为图1实施例的俯视图。
24.图3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图。
25.图中:1、安放槽;2、凹槽;3、波浪面;4、绑扎带;5、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7.为了提高在海边移植的海草等植株的留存率和成活率,尤其是提高在潮间带及在受暴风雨天气等外部天气和气候环境影响易产生较大风浪的区域移植的海草等植株的留存率和成活率,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海草植株移植结构。
28.如图1所示,一种海草移植结构,包括配重块5,配重块5的密度大于海水密度,配重块5上可用于固定海草植株。将固定在配重块5上的海草植株根状茎移植到风浪较大的海域时,由于密度大于海水的密度,配重块5容易沉入海水中并沉底,且较大的重量能使海草植株在海水中保持稳定,减少了风浪对海草植株的影响,避免海水风浪将海草植株冲走或带去深海中导致无法成活。
29.为了能将海草植株的根状茎固定到配重块5上,在配重块5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植株的固定结构,使海草等植株可以固定在配重块5上,避免海水冲击导致海草植株从配重块5掉落,使移植的海草植株被海水冲到岸上或带入深海中并最终死亡。
30.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配重块5上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垂直于海草植株根状茎两端延伸方向地将海草植株固定在所述配重块5上。固定带可调节地连接到配重块5上,换言之,固定带可以将不同直径的海草植株固定在配重块5上。
31.所述固定带可以是绑扎带、绳索、弹性带、布带、金属带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固定带,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第一实施例:
33.如图1所示为本说明书公开的第一实施例,配重块5具有顶面和底面,以及连接顶面和底面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块可根据植株径节长度制作成45~70mm长不等,宽度为20~35mm,高度为20~35mm,所述配重块重量为100~150g。
34.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块5上的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在配重块5上的多根绑扎带4,通过绑扎带4将海草植株固定在配重块5上。绑扎带4具有止退功能,能保证海草植株牢固绑定在配种块5上。另一方面,绑扎带4也可以根据海草植株根状茎的直径大小灵活调节,相比一般的绳索,使用绑扎带4来固定海草植株便于操作,具有更高的操作效率。
35.为了避免绑扎带4沿配重块5的长度方向移动导致绑扎带4从配重块5上掉落,致使无法有效固定海草植株,因此在配重块5两侧上形成有多个凹槽2,两侧的凹槽2相互对称,位于配重块5同侧的凹槽2等间隔分布。这些凹槽2的宽度至少不小于绑扎带4的宽度,绑扎带4带身可以嵌入到凹槽2中,凹槽2对绑扎带4形成限位,使绑扎在配重块5上的绑扎带4无法沿配重块5的长度方向滑移。
36.具体使用时,使海草植株根状茎垂直于凹槽2的延伸方向,以使绑扎带4垂直固定海草植株的根状茎。
37.绑扎时,首先将绑扎带4的一端穿过配重块5的底部,并使绑扎带4的两端绕过配重块5两侧并在配重块5的顶部上方交汇连接,并使绑扎带4带身卡入到配重块5两侧的凹槽2中,随后逐步收紧绑扎带4,将海草植株固定在配重块5的顶部。需要注意的是,绑扎过程既要使根状茎单元与配重块5尽量牢固,又要避免绑扎过紧,破坏根状茎形态,影响植株生长,因此,所使用的绑扎带4最好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对海草植株的损伤。
38.为了提高对植株根状茎的固定效果,在配重块5上可以设置多条凹槽2,从而在配重块5上绑扎多条绑扎带4。
39.优选地,绑扎带4宽度为3.0~6.0mm,厚度为1.5~3.0mm。
40.优选地,凹槽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半圆形,其中矩形截面凹槽2的截面长为4mm~10mm,宽为3mm~6mm。半圆形截面凹槽2的截面半径不小于3mm。
41.为了使海草植株的根状茎能使海草植株更易固定在配重块5上,在配重块5顶部还形成有沿配重块5长度方向延伸的安放槽1。安放槽1的截面形状为弧形以和截面形状为近圆形的海草植株根状茎的形状相适配,弧形的安放槽1与海草植株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可以获得更佳的固定效果。安放槽1的宽度大于所要移植的海草植株根状茎的直径以使海草植株根状茎可以放入到安放槽1中。安放槽1的深度小于所要移植的海草植株根状茎的直径,以保证海草植株根状茎放入到安放槽1中时,海草植株根状茎的顶部高于安放槽1的顶部,使配重块5上的绑扎带4在对海草植株进行绑扎固定时能与海草植株根状茎表面接触并将海草植株的根状茎压紧在安放槽1中。
42.在另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配重块5的顶面形成有相互平行的多条安放槽1,多条所述安放槽1等间隔布置,可以在同一块配重块5上固定多个海草植株根状茎。这些安放槽1可以沿配重块5长度方向延伸,也可以沿配重块5的宽度方向延伸,只要安放槽1的长度满足海草植株根状茎的固定需要和必要的生长需要即可。
43.在另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在配重块5的两侧形成有沿配重块5长度方向或在配重块5两端端面上形成有沿配重块5宽度方向延伸的安放槽1,所要移植的海草植株根状茎可
以通过绑扎带4固定在配重块5的两侧或两端端面上。
44.海草植株的根状茎在生长时并非完全竖直扎根生长,而是斜向下生长一定深度后近似沿水平方向生长,安放槽水平设置更符合实际植株生长习惯。
45.优选地,安放槽1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或半圆形,为了适配移植的植株的根状茎截面尺寸,半圆形安放槽1的截面直径为2mm~6mm。具体的,半圆形安放槽1的截面直径为4mm。
46.为了减少海浪冲击导致的配重块5的移位或避免配重块5在海水冲击的情况下发生倾覆等影响海草植株生长的情形,在配重块5具有能稳定支承在地面上的不平整底部。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配重块5的底部连接有波浪结构,即波浪面3,也即在配重块5底部形成有具有波峰和波谷的连续的、起伏不平的曲面,以起到增大配重块5底部与海床或海岸地面的阻力的作用,避免出现由于风浪冲击将配重块5的带入水深较大的海域或者由于风浪冲击导致配重块5倾覆等影响移植的海草植株存活的情形。此外,配重块5底部的起伏的波浪面3也可以形成海流的流通通道,可以起到降低或消解风浪海流冲击能量的效果,提高配重块5在海水中的稳定性。
47.在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配重块5底部形成有多条间隔布置的凸起棱,凸起棱的截面可以是矩形或倒置的三角形形状,提高配重块5在地面上摩擦力。
48.在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配重块5底部不规则的凸起部和凹陷部,凸起部和凹陷部交错布置,以增大配重块5对地面的阻力。
49.在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配重块5的底部包括多个相交的块状平面,多个块状平面相交使配重块5底部形成不规则的形状,使配重块5底部具有较大的对海床的阻力。
50.上述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配重块5均具有能增大与地面接触阻力的不平整的底部,在保证了配重块5稳定支承在地面上的同时,增加了配重块在海水中的稳定性,减少海水影响下配重块5的位移。
51.因此,在配重块5底部形成的具有增大配重块5与地面阻力的结构,更具体的是增加配重块5底部与海床、海边滩涂等地面的阻力的形状和结构都应被认为可应用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海草移植结构中。
52.在另一个示例性的示例中,用于将植株根状茎固定在安放槽1的不是绑扎带4而是在配重块5上设置的弹性带。弹性带是具有弹性的带状结构,弹性带垂直于安放槽1延伸方向设置在安放槽1的上方,弹性带的两端分别相对地连接在安放槽1的两侧。安放槽1中没有放置植株根状茎时,弹性带处于收缩状态;当将植株的根状茎放入安放槽1中时,由于植株根状茎的顶部高于安放槽1顶部,因此安放槽1中植株根状茎使弹性带伸张,弹性带的弹性可以将植株根状茎固定在安放槽1中。
53.第二实施例:
54.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块5顶部上固定连接有垂直于配重块5顶面的竖杆,竖杆上固定有垂直于竖杆的横杆,可以通过绑扎带4将植株根状茎绑定在横杆上。为了提高绑扎带4在横杆上的稳定性,因此绑扎带4上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凹槽2,凹槽2的截面形状与绑扎带4的截面形状相适应,即绑扎带4可以卡入到凹槽2中,避免绑扎带4移位。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块5顶面的竖杆可以设置多个,在每根竖杆上均连接有一根或多根横杆,实现一个配重块5可以移植多个海草植株根状茎。
55.第三实施例:
56.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块5为半圆柱形。半圆柱形的配重块的矩形面为底面,半圆柱形配重块5的曲面顶部形成有沿配重块5长度方向的安放槽1,在配重块5的底面形成有多条等间隔布置的凹槽2,一方面用于绑扎带4固定海草植株,另一方面增大配重块5底面与地面的摩擦力。
57.优选地,为了提高配重块5在海水中的稳定性,配重块5的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形状,如圆台形或棱台形的配重块5。
58.上述相关说明以及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内容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相关说明以及对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