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垄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7702发布日期:2023-01-04 09:1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垄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垄机。


背景技术:

2.起垄机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农业机械,主要适用于薯类,土豆,蔬菜类的起垄作业,起垄机的传动机构同时带动旋耕刀和抹平压实机构工作,位于起垄机前方的旋耕刀将土壤翻耕后,位于起垄机后方的抹平压实机构将翻耕后的土壤抹平压实,由于抹平压实机构位于起垄机后方,所以动力往抹平压实机构传递时距离较远,需要中间轴进行动力传递,现有技术都是在中间轴的两侧设置齿轮或皮带轮与传动机构连接进行动力传递,但是如果连接在中间轴两侧的齿轮或皮带轮上的链条或皮带长短不一时,传递至中间轴上的动力不一致,很容易造成中间轴的损坏、断裂,进而影响起垄机的正常工作。
3.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可以保证动力传递效果的起垄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弊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垄距的起垄机,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起垄机,包括机架、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
6.所述机架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第三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设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之间,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抹平压实机构;
7.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至少两个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从动轮、调节盘和夹持在从动轮和调节盘之间的传动件,所述从动轮与第三传动轴传动连接,从动轮和调节盘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一紧固件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传动件套设在第二传动轴上用于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
8.进一步的,
9.所述传动机构还连接有旋耕刀轴,所述旋耕刀轴上设有旋耕刀盘,所述旋耕刀盘上设有第一刀座,第一旋耕刀通过第一刀座设于旋耕刀盘上,所述旋耕刀盘两侧的旋耕刀轴上设有多个第二刀座,第二刀座内可拆卸的设有第二旋耕刀。
10.进一步的,
11.所述抹平压实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抹平盘组,所述抹平盘组包括两个抹平盘,所述抹平盘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抹平盘组的两个抹平盘的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第二端面连接压实滚筒;
12.所述起垄机还包括开沟犁,所述开沟犁部分或全部设于相对设置的抹平盘之间,所述开沟犁包括开沟部和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延伸板和挡板,挡板位于开沟部两侧,延伸板连接在开沟部上且延伸板在开沟部的横向位置可调。
13.进一步的,
14.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套筒和设于传动套筒上的传动盘,所述传动盘夹持在从动轮和调节盘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凸起或凹槽,所述传动套筒内侧设有与所述凸起或凹槽相配合的凹槽或凸起。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座突出于旋耕刀盘边缘。
16.进一步的,
17.所述第一刀座交错分布在旋耕刀盘两侧面上,且旋耕刀盘两侧面的第一旋耕刀弯曲方向相背;
18.位于旋耕刀盘同侧的第一旋耕刀和第二旋耕刀交错设置且弯曲方向相同。
19.进一步的,
20.所述开沟部上横向设有第一调节通道,所述延伸板上设有与第一调节通道配合的第二调节通道,所述第一调节通道和第二调节通道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21.进一步的,
22.所述压实滚筒端部设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的两侧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从而将调节座套设在第一传动轴上,通过调节第三紧固件可以实现压实滚筒在第一传动轴上相对位置的改变。
23.进一步的,
24.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和第七传动轮,
25.所述第四传动轮和第五传动轮为相互啮合的锥齿轮,所述第四传动轮与第四传动轴连接,第四传动轴用于连接发动机,所述第五传动轮和第六传动轮通过第三传动轴连接;
26.所述第七传动轮与旋耕刀轴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通过所述第六传动轮和第七传动轮将动力传递至旋耕刀轴。
27.进一步的,
28.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横梁,所述横梁设于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之间,所述开沟犁的开沟部连接在横梁上;
29.和/或
30.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罩体,所述罩体设于旋耕刀轴上方及旋耕刀轴端部。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动组件设置成从动轮、传动件和调节盘结合的方式,由于从动轮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调节盘紧密连接,进而会带动夹在两者之间的传动件转动,从而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轴,当两个传动组件上的传动件不同步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和弹性件调整对传动件的夹持松紧度,使两者转动保持一致,从而使得传递至第二传动轴上的动力一致,避免第二传动轴的损坏,保证传递效率。
3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组第二刀座,且将第二刀座和第二旋耕刀设置成拆卸的,可以根据垄距需求去调整旋耕范围,同时将现有技术的一体式开沟犁改为由开沟部和调节部组成的可调节式开沟犁,通过调节调节部和开沟部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开沟宽度,以适应不同的垄距需求,与可拆卸的第二刀座和第二旋耕刀一起配合,拓宽了起垄装置的使用范围,更加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起垄机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图2中传动件的俯视图;
37.图4为图2中从动轮的俯视图;
38.图5为图2中调节盘的俯视图;
39.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旋耕刀轴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旋耕刀盘结构示意图;
41.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二刀座和第二旋耕刀连接示意图;
42.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开沟犁结构示意图;
43.图10为图9中开沟部结构示意图;
44.图11为图1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45.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46.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起垄机侧视图;
47.其中,1-第一传动轴、101-第一传动轮、2-第二传动轴、201-第二传动轮、3-第三传动轴、301-第三传动轮、4-传动机构、401-第四传动轮、402-第五传动轮、403-第六传动轮、404-第七传动轮、405-第八传动轮、5-抹平压实机构、501-抹平盘、502-压实滚筒、503-调节座、504-第三紧固件、6-传动组件、601-从动轮、602-调节盘、603-传动件、604-第一紧固件、605-弹性件、606-传动套管、607-传动盘、7-旋耕刀轴、8-旋耕刀盘、9-第一刀座、10-第一旋耕刀、11-第二刀座、12-第二旋耕刀、13-开沟犁、131-开沟部、132-调节部、133-延伸板、134-挡板、135-第一调节通道、136-第二调节通道、137-第二紧固件、14-第四传动轴、15-横梁、16-罩体、17-第四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9.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垄机,包括机架(为清楚的展示其它各部件的结构和位置关系,机架在图中未示出)、第一传动轴1、第二传动轴2、第三传动轴3,所述机架上设有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与第三传动轴3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2设于第一传动轴1和第三传动轴3之间,与第一传动轴1和第三传动轴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1上设有抹平压实机构5;
50.所述第二传动轴2上设有至少两个传动组件6,如图2~5所示,所述传动组件6包括从动轮601、调节盘602和夹持在从动轮601和调节盘602之间的传动件603,所述从动轮601与第三传动轴3传动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链条或皮带连接实现传动,所述传动件603套设在第二传动轴2上用于带动第二传动轴2转动,从动轮601和调节盘602通过第一紧固件604连接,第一紧固件604上套设有弹性件605,具体的,第一紧固件604可以套设弹性件605后将从动轮601和调节盘602连接。
51.第二传动轴2作为中间传动轴,作用是将传动机构4的动力由第三传动轴3传递至第一传动轴1,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轴1上的抹平压实机构5工作,当传动机构4通过第三传动轴3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轴2上的传动组件6时,由于传动连接所用的链条或皮带的长度有稍许差别等等原因,很容易造成传递至两个传动组件6上的动力不同步,而且第二传动轴2是带动起垄装置工作的关键,当动力不同步时容易造成第二传动轴2的损坏,进而影响起垄机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动组件6设置成从动轮601、传动件603和调节盘602结合的方式,由于从动轮601通过第一紧固件604与调节盘602紧密连接,进而会带动夹在两者之间的传动件603转动,从而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轴2,当两个传动组件6上的传动件603不同步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604和弹性件605调整对传动件603的夹持松紧度,使两者转动保持一致,从而使得传递至第二传动轴2上的动力一致,避免第二传动轴的损坏,保证传递效率,当然第三传动轴或第一传动轴上也可以设置该结构进行动力传递。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603包括传动套筒606和设于传动套筒606上的传动盘607,所述传动盘607夹持在从动轮601和调节盘602之间,传动套筒606套设在第二传动轴2上,所述第二传动轴2上设有凸起或凹槽,所述传动套管606内侧设有相配合的凹槽或凸起,从而实现传动套管606与第二传动轴2的连接,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的连接方式,此处并不做限制。
53.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轮601和调节盘602上设有用于第一紧固件604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604可以为螺栓,弹性件605可以为弹簧,弹性件605作用为给从动轮601或调节盘602压力,从而与第一固定件604配合,实现夹持松紧度的调节,具体的螺栓的外径可以小于通孔的内径,以留有调节余量。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4还连接有旋耕刀轴7,所述旋耕刀轴7上设有旋耕刀盘8,所述旋耕刀盘8上设有第一刀座9,所述第一旋耕刀10通过第一刀座9设于旋耕刀盘8上,所述旋耕刀盘8两侧的旋耕刀轴7上设有多组第二刀座11,第二刀座11内可拆卸的设有第二旋耕刀12,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刀座11和第二旋耕刀12可以通过第四紧固件17实现可拆卸连接,第四紧固件17可以为螺栓,当然,第一旋耕刀10和第一刀座9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此处并不做限制。
5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组第二刀座11,可以根据垄距需求去调整旋耕范围,当需要的垄距较宽时,可以增加第二旋耕刀12的数量,当需要的垄距较窄时,可以将多余的第二旋耕刀12从第二刀座11上卸除,从而达到调节旋耕宽度使其与垄距匹配的目的。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刀座9突出于旋耕刀盘8边缘,现有技术中的旋耕刀大部分都是直接固定在旋耕刀盘上的,有少部分是通过旋耕刀座固定在刀盘上,但是旋耕刀座的位置也是与旋耕刀盘齐平或略低于旋耕刀盘,起不到伸长旋耕刀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耕刀盘8上设置突出于旋耕刀盘8边缘的第一刀座9,相当于把第一刀座9的安装位置抬高,再将第一旋耕刀10置于第一刀座9内,在相同的旋耕刀长度下增加了旋耕深度,使得底层更多湿润的土壤被翻至表层,更加利于种植,同时通过设置突出于旋耕刀盘8边缘的第一刀座9进而增加旋耕深度的方法,并未改变旋耕刀和旋耕刀盘本身的尺寸,可以适用于现有的旋耕刀和旋耕刀盘,同时由于并未改变旋耕刀的长度,所以在增加旋耕深度的同时并未降低旋耕刀的稳定性。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座9交错分布在旋耕刀盘8两侧面上,
且旋耕刀盘8两侧面的第一旋耕刀10弯曲方向相背,通过交错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翻耕的效率,通过弯曲方向相背的设置,使得土壤被翻耕后,分别被抛向旋耕刀盘8的两侧;位于旋耕刀盘8同侧的第一旋耕刀10和第二旋耕刀12交错设置且弯曲方向相同,通过同一侧的旋耕刀交错和弯曲方向相同的设置,可以保证将翻耕出的土壤分至旋耕刀盘的两侧,以便于后续起垄。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抹平压实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抹平盘组,所述抹平盘组包括两个抹平盘501,所述抹平盘501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抹平盘组的两个抹平盘501的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第二端面连接压实滚筒502;
59.所述起垄机还包括开沟犁13,所述开沟犁13部分或全部设于相对设置的抹平盘501之间,所述开沟犁13包括开沟部131和调节部132,所述调节部132包括延伸板133和挡板134,挡板134位于开沟部131两侧,延伸板133连接在开沟部131上且延伸板133在开沟部131的横向位置可调。
60.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技术的一体式的开沟犁改为由相互连接的开沟部131和调节部132组成的可调节式开沟犁,通过调节调节部132和开沟部131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开沟宽度,以适应不同的垄距需求,与上述可调节旋耕宽度的第二刀座11结合,拓宽了起垄装置的使用范围。同时将开沟犁13设于相对设置的抹平盘501之间,目的是保证开沟犁13两侧的挡板134位于抹平盘501之间,起到挡土和刮掉粘附在抹平盘501内侧的土壤的目的。
61.其中,所述抹平盘501可以为锥形盘,所述抹平盘501的大端面两两相对设置,锥形面起到将垄两侧的土抹平的效果。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和10所示,提供了一种开沟犁13的具体结构和宽度调节方式,所述开沟部131上横向设有第一调节通道135,所述延伸板133上设有与第一调节通道135相配合的第二调节通道136,所述第一调节通道135和第二调节通道136通过第二紧固件137连接,通过调节第二紧固件137可以实现第一调节通道135和第二调节通道136在横向上相对位置的改变,以达到延伸开沟犁13宽度的目的,第二紧固件137可以为螺栓,将螺栓拧松,即可进行位置调节,调节到所需宽度,继续拧紧螺栓即可。
63.现有技术中对抹平压实装置的抹平盘间距的调节较为麻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抹平盘间距调节方式,以达到调节垄距的目的,如图11所示,所述压实滚筒502端部设有调节座503,所述调节座503的两侧通过第三紧固件504连接从而将调节座503套设在第一传动轴1上,通过调节第三紧固件504可以实现压实滚筒502在第一传动轴1上位置的改变,第三紧固件504可以为螺栓,当螺栓拧松时,压实滚筒502可以在第一传动轴1上移动,垄距调节好后,拧紧螺栓即可将压实滚筒502固定在第一传动轴1上。
64.调节座503、开沟犁13和第二刀座11相互配合,即可以调节垄距,又可以根据垄距调节旋耕宽度,使得在工作时可以根据作物种植需求调节种植垄距,使得起垄机的使用范围较广,经济价值较高。
6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1上设有第一传动轮101,第二传动轴2上设有第二传动轮201和传动组件6,所述第三传动轴3上设有第三传动轮301,传动机构4的动力经第三传动轴3传递至第三传动轮301,由第三传动轮301将动力经传动组件6传动至第二传动轴2,在经第二传动轮201、第一传动轮101传递至第一传动轴1,进而带动抹平压实机构工作,传动机构4上还可以设有第四传动轴14,用于连接发动装置,上述传动轮可以为齿
轮或皮带轮,当为齿轮时齿轮间通过链条传动,当为皮带轮时皮带轮间通过皮带传动。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第四传动轮401、第五传动轮402、第六传动轮403和第七传动轮404,所述第四传动轮401和第五传动轮402为相互啮合的锥齿轮,所述第四传动轮401与第四传动轴14连接,第四传动轴14用于连接发动机,所述第五传动轮402和第六传动轮403通过第三传动轴3连接,例如,第五传动轮402和第六传动轮403与第四传动轴14可以通过花键连接;
67.所述第七传动轮404位于第六传动轮403下方,与第六传动轮403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404还与旋耕刀轴7连接,第七传动轮404与旋耕刀轴7也可以通过花键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3通过所述第六传动轮403和第七传动404轮将动力传递至旋耕刀轴7。
68.进一步的,所述第六传动轮403与第七传动轮404啮合或通过皮带连接,即当第六传动轮403与第七传动轮404为齿轮时,通过啮合进行传动,当第六传动轮403与第七传动轮404为皮带轮时,通过皮带进行传动。
69.进一步的,在实际工作时,从便于安装角度考虑,第六传动轮403与第七传动轮404之间还设有第八传动轮405,以增加第三传动轴3和旋耕刀轴7之间的距离,第八传动轮405与第六传动轮403与第七传动轮404均啮合。
70.传动机构4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动力装置带动第四传动轴14转动,进而带动第四传动轮401转动,第四传动轮401与第五传动轮402啮合,进而带动第五传动轮402转动,第五传动轮402通过第三传动轴3带动第六传动轮403转动,同时第三传动轴3还用于带动抹平压实机构工作;进一步的第六传动轮403通过第八传动轮405带动第七传动轮404转动,进而带动旋耕刀轴7转动,进而带动旋耕刀工作。
7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横梁15,所述横梁15设于第二传动轴2和第三传动轴3之间,所述开沟犁13的开沟部131连接在横梁15上;开沟部13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在横梁15上,且横梁15上设有多个连接孔,使得开沟部131在横梁15上的位置可调。
72.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罩体16,所述罩体16设于旋耕刀轴7上方及旋耕刀轴7端部,防止旋耕刀带出的土壤从上端和侧端飞溅出,以保证土壤堆积至旋耕刀盘两侧,便于后续起垄。
73.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