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鸭保育装置

文档序号:32640356发布日期:2022-12-21 03:00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肉鸭保育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肉鸭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肉鸭保育装置。


背景技术:

2.肉鸭的雏鸭自然的取暖方式是转进成年母肉鸭的羽毛里,与成年母肉鸭依偎在一起获取热量。随着肉鸭养殖的规模化。肉鸭一般为孵化机孵化后集体饲养,无法接触到成年母肉鸭。雏鸭羽毛未丰满、皮下脂肪薄、缺乏自身调温功能且抵抗力低,不宜在室外养殖及直接接触地面。在寒冷时节或地区,雏鸭死亡率相对于温暖时节与地区也更高。为了解决此问题,很多养殖场都将雏鸭放置在保育棚内进行保温养殖。
3.对于饲养量大的肉鸭养殖户来说,保育棚内肉鸭的雏鸭一定要进行分群饲养保育,因为雏鸭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保育棚潮湿、空气污浊,引起雏鸭生长不良等后果,而饲养密度过小,则浪费场地、人力等资源,使效益降低。保育棚内雏鸭饲养密度与育雏室内空气卫生和鸭群健康生长有关,要适时分群,严防打堆。特别在早春天气和下半夜,要注意观察雏鸭动态,及时赶堆。
4.然而相有技术中的肉鸭保育棚的棚内面积较为固定,不便于根据待保育雏鸭的数量,及时作出适应于雏鸭分群饲养密度的面积调整,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肉鸭保育棚不便于根据待保育雏鸭的数量,及时作出适应于雏鸭分群饲养密度的面积调整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肉鸭保育装置。
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肉鸭保育装置,包括棚体和多块隔板,多块所述隔板收容于所述棚体且首尾依次相连形成隔离平面,所述隔离平面用于将所述棚体内部空间分隔形成第一保育区域和第二保育区域,所述第一保育区域和第二保育区域分别用于对肉鸭进行分群保育。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块所述隔板首尾依次可拆卸相连形成隔离平面,所述隔离平面与所述棚体之间可拆卸相连。
8.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分为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板体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块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棚体内侧棚壁也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块相配合的第一卡槽。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平面平行于所述棚体内侧棚壁的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所述隔离平面等长于所述棚体内侧棚壁的最大宽度或者最大长度。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喂水组件,所述喂水组件设置于所述隔板上,用于为肉鸭提供饮用水。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喂水组件包括顶部敞口的盘体,所述盘体内收容有饮用水,所述盘体内中间上方悬设有罩体,所述盘体内中间下方插设有用于补充饮用水的管体,所述管体伸入所述罩体内,且外侧套接固定有呈环形的阀板,所述阀板外周侧
固定于所述罩体内周侧,所述阀板上通设有阀孔,所述盘体内的水面上漂浮有与所述阀孔密封配合的浮球。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浮球底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部固定于所述盘体内底壁,所述管体外侧设置有位于所述阀板下方且与所述浮球接触配合的触压开关,所述触压开关与所述电磁阀电性相连。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盘体外侧固定有与所述隔板垂直的撑臂,所述隔板面向所述撑臂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隔板高度方向平行的插槽,所述隔板顶部开设有可供所述撑臂插入所述插槽的开口。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撑臂上弹性设置有卡珠,所述插槽两侧槽壁开设有与所述卡珠相配合的第二卡槽。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卡槽在竖直方向的槽底处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弹性设置有突出于其槽口的第三卡块,所述卡珠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卡块相配合的第三卡槽。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的肉鸭保育装置,可根据棚内面积,选择相应首尾相连隔板的拼装数量,可将隔离平面调整至适配于棚内面积的长度,完成棚内面积的划分,从而及时对棚内作出适应于雏鸭分群饲养密度的面积调整,方便快捷。
18.2、本实用新型的肉鸭保育装置,通过在每块隔板上设置的喂水组件,可自动地向棚内输送可供雏鸭饮用的饮用水,同时喂水组件在隔板上为可拆卸设置,使喂水组件拆装便捷,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肉鸭保育装置的棚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棚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中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2中喂水组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5.主要符号说明:
26.1、棚体;2、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第一卡块;5、第一卡槽;6、撑臂;7、喂水组件;71、盘体;72、罩体;73、管体;74、电磁阀;75、阀板; 76、浮球;77、伸缩杆;78、触压开关;8、插槽;9、第二卡槽;10、珠槽; 11、卡珠;12、第三卡块;13、第三卡槽;14、收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8.实施例1
29.请结合图1至图6,肉鸭保育装置,包括棚体1和多块隔板,多块隔板收容于棚体1且
首尾依次相连形成隔离平面(未标示),隔离平面用于将棚体1内部空间分隔形成第一保育区域(未标示)和第二保育区域(未标示),第一保育区域和第二保育区域用于对肉鸭进行分群保育,避免因为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鸭棚潮湿、空气污浊,引起保育的雏鸭生长不良等后果。
30.本实施例中多块隔板首尾依次可拆卸相连形成隔离平面,隔离平面平行于棚体1内侧棚壁的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隔离平面等长于棚体1内侧棚壁的最大宽度或者最大长度,养殖人员可根据鸭棚规格以及棚体1内的雏鸭数量,合理设置隔离平面的位置。
31.隔离平面与棚体1之间可拆卸相连,具体地隔板分为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第一板体2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卡块4,第二板体3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卡块4相配合的第一卡槽5,棚体1内侧棚壁也开设有与第一卡块4相配合的第一卡槽5。
32.本实施例中规定隔离平面的两端均采用第一板体2,且该两个第一板体2之间的各个隔板依次交替采用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的顺序进行拼装,以使多块隔板顺利拼装形成隔离平面。
33.实施例2
34.请结合图1至图6,肉鸭保育装置还包括喂水组件7,喂水组件7设置于隔板上,用于为肉鸭提供饮用水。
35.喂水组件7包括顶部敞口的盘体71,盘体71内收容有饮用水,盘体71内中间上方悬设有罩体72,罩体72底部具有开口。盘体71内中间下方插设有用于补充饮用水的管体73,本实施例中管体73输入端与外接供水管相连,管体 73输出端位于其顶部,以将水输入至罩体72内。
36.管体73伸入罩体72内,且外侧套接固定有呈环形的阀板75,阀板75外周侧固定于罩体72内周侧,阀板75上通设有阀孔(未标示),本实施例中阀孔底部呈与浮球76适配的半球状结构,盘体71内的水面上漂浮有与阀孔密封配合的浮球76。
37.本实施例中,当盘体71内水位降低时,浮球76跟随水位下降直至与阀孔分离,经由管体73输入至罩体72内的水可经过阀孔进入盘体71,以补充盘体 71内的水量,期间会使盘体71内水位上升,浮球76跟随水位上升重新与阀孔密封配合,实现了盘体71的自动便捷补水。
38.值得一提地,管体73内设置有电磁阀74,浮球76底部设置有伸缩杆77,伸缩杆77底部固定于盘体71内底壁,管体73外侧设置有位于阀板75下方且与浮球76接触配合的触压开关78,触压开关78与电磁阀74电性相连。通过设置电磁阀74和触压开关78,可避免管体73内输送的持续过大的水压迫使浮球 76被压入液面以下,使过量的水进入盘体71内后溢出盘体71造成浪费。
39.本实施例中,当盘体71内水位降低时,浮球76跟随水位下降直至与阀孔分离,在浮球76下降过程中会触碰到触压开关78,触压开关78则会控制电磁阀74开启,解除对管体73内部的封堵,使水流可进入罩体72后经过阀孔进入盘体71内进行补充。当期间会使盘体71内水位逐渐上升,浮球76跟随水位上升脱离触压开关78,并重新与阀孔密封配合,触压开关78控制电磁阀74阀口关闭重新封堵管体73,保证供水的安全稳定,从而实现了盘体71的自动便捷补水。
40.盘体71外侧固定有与隔板垂直的撑臂6,隔板面向撑臂6一侧开设有与隔板高度方
向平行的插槽8,隔板顶部开设有可供撑臂6插入插槽8的开口。
41.撑臂6上弹性设置有卡珠11,插槽8两侧槽壁开设有与卡珠11相配合的第二卡槽9。本实施例中在撑臂6上开设有珠槽10,珠槽10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未标示),第一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卡珠11外壁和珠槽10内壁,当第一弹簧未发生形变时,卡珠11突出于珠槽10槽口。
42.第二卡槽9在竖直方向的槽底处开设有收容槽14,收容槽14内弹性设置有突出于其槽口的第三卡块12,卡珠11上开设有与第三卡块12相配合的第三卡槽13。本实施例中收容槽14中设置有第二弹簧(未标示),第二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三卡块12外壁和收容槽14的槽壁,当第二弹簧未发生形变时,第三卡块12部分块体突出于收容槽14的槽口。
43.本实施例中盘体71在隔板上的安装方法为,先将撑臂6远离盘体71一端从隔板上方插入插槽8,同时卡珠11会进入第二卡槽9内,并将撑臂6在插槽 8内向下移动,直至撑臂6动至插槽8槽底,期间卡珠11外壁会先将第三卡块12压入收容槽14,当卡珠11的第三卡槽13移动至与第三卡块12位置正对时,第三卡块12会在第二弹簧弹力作用下被推入第三卡槽13,实现撑臂6在插槽8 内位置的固定,安全可靠。
44.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