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秧盘的露天育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5219发布日期:2023-01-13 02:3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育秧盘的露天育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秧苗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育秧盘的露天育秧设备。


背景技术:

2.现在的插秧机插秧一般采用育秧盘进行育秧,但是现在的育秧盘一般采用大棚进行育秧,在大棚内设置有多层等高度差的放置架,在每层放置架上放置有育秧盘,通过大棚实现育秧所需要的湿度控制,这样实现秧苗的生长,但是采用大棚进行育秧的方式前期成本比较的高,同时只能在育秧期进行使用,这样使用施加比较的短,通过大棚进行育秧的方式不适合小范围的种植育秧;
3.现在的小范围的种植育秧一般在稻田内进行,但是双季稻需要留出一片稻田进行育秧而无法种植早稻,这样减少了种植面积,降低了粮食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育秧盘的露天育秧设备,便于实现在硬化地面上进行露天种植,这样降低育秧成本,同时对育秧盘进行保水保湿,这样保证秧苗的生长,降低育秧成本与无需占用稻田面积。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一种育秧盘的露天育秧设备,包括放置架、移动遮阳机构与自动洒水机构,放置架放置在地面上,放置架分为多层且每层放置架上放置有多盆育秧盘,在放置架上设置有自动洒水机构,通过自动洒水机构实现对育秧盘进行施水;在地面上移动遮阳机构且放置架位于移动遮阳机构内,移动遮阳机构包括支撑架、移动组件与遮阳布,其中支撑架为多根并排设置,每根支撑架为龙门架,在每根龙门架两端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通过移动组件实现多个支撑架的展开,在多根支撑架上覆盖有遮阳布,这样通过遮阳布进行遮阳。
6.优选地,放置架包括基座、限位立柱、转动立柱与沥水托盘,其中在基座中间设置有多根并排设置的限位立柱,在每根限位立柱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转动立柱,在转动立柱与基座之间设置有锁止组件,当转动立柱转动到竖直状态的时候,通过锁止组件进行锁止;在纵向并排的两根相邻限位立柱之间铰接有沥水托盘,在相邻两根限位立柱之间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托板,在每块托板的顶部设置有压板,在每根限位立柱上设置有竖向设置的腰形孔,等高度设置的多块压板通过升降杆进行固定并联动且升降杆穿过限位立柱上的腰形孔,在升降杆的两端与限位立柱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
7.优选地,自动洒水机构设置在限位立柱上且自动洒水机构位于限位立柱的两侧,自动洒水机构包括安装板、雾化喷雾头与摆动组件,其中在安装板的两端通过旋转连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立柱上,在每块安装板的两端与限位立柱之间设置有摆动组件,通过摆动组件实现安装板的旋转,这样实现均匀施水,在每块安装板上安装有等间距设置的雾化喷雾头,每个雾化喷雾头通过管道与水泵进行连接。
8.优选地,沥水托盘包括盘体与支撑网,其中盘体为与育秧盘大小一致的矩形盘体
且盘体的底部从内至外向下倾斜,在盘体的中层设置有支撑网,育秧盘放置在支撑网上,在支撑网的底部设置有海绵层。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便于实现在硬化地面上进行露天种植,这样降低育秧成本,同时对育秧盘进行保水保湿,这样保证秧苗的生长,降低育秧成本与无需占用稻田面积。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立柱摆动到水平的主视图。
14.其中,1、放置架,1.1、基座,1.2、限位立柱,1.3、转动立柱,1.4、锁止组件,2、沥水托盘,2.1、盘体,2.2、支撑网,2.3、海绵层,4、托板,4.1、压板,4.2、升降杆,4.3、升降组件,5、移动遮阳机构,5.1、支撑架,5.2、移动组件,5.3、遮阳布,6、自动洒水机构,6.1、安装板,6.2、雾化喷雾头,6.3、摆动组件,7、育秧盘。
具体实施方式
15.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阐述。
16.如图1-4所示,一种育秧盘7的露天育秧设备,包括放置架、移动遮阳机构5与自动洒水机构6,放置架放置在硬质地面上,放置架分为多层且每层放置架上放置有多盆育秧盘7,在放置架上设置有自动洒水机构6,通过自动洒水机构6实现对育秧盘7进行施水,这样实现自动洒水,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地面上移动遮阳机构5且放置架位于移动遮阳机构5内,移动遮阳机构5包括支撑架5.1、移动组件5.2与遮阳布5.3,其中支撑架5.1为多根并排设置,每根支撑架5.1为龙门架,在每根龙门架两端的底部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固定有移动组件5.2(移动组件5.2为滑轮),通过移动组件5.2实现多个支撑架5.1的展开,在多根支撑架5.1上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覆盖有遮阳布5.3(螺栓穿过遮阳布5.3与支撑架5.1螺纹紧固),这样通过遮阳布5.3进行遮阳,通过展开对放置架上的育秧盘7进行遮阳防晒,当需要照射太阳的时候,将遮阳机构折叠即可,这样育秧盘7上的秧苗可以进行太阳照射,这样进行育苗。
17.放置架包括基座1.1、限位立柱1.2、转动立柱1.3与沥水托盘2,其中在基座1.1中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多根并排设置的限位立柱1.2,在每根限位立柱1.2的左右两侧的基座1.1上均铰接有多根并排设置的转动立柱1.3,在转动立柱1.3与基座1.1之间设置有锁止组件1.4(锁止组件1.4即为插销,在转动立柱1.3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套筒,在套筒内插入有插销,在基座1.1上开设有供插销插入的凹槽,插销穿过套筒伸入到基座1.1的凹槽内,这样实现转动立柱1.3的锁止),当转动立柱1.3转动到竖直状态的时候,通过锁止组件1.4进行锁止,当需要转动立柱1.3进行摆动的时候,将插销上抬离开基座1.1上的凹槽,这样转动立柱1.3可以进行旋转下摆,这样将育秧盘7平铺展开,这样进行采光,转动立柱1.3向上摆,这样育秧盘7上下设置,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照射,这样节省空间;在纵向并排的两根相邻限位立柱1.2之间铰接有沥水托盘2,这样沥水托盘2保持水平状态,在相邻两根限
位立柱1.2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托板4,在每块托板4的顶部设置有压板4.1(压板4.1按压在沥水托盘2的顶部,托板4的将沥水托盘2的底部托住,压板4.1与托板4均为多块且每块压板4.1与托板4与沥水托盘2相对应,这样实现对沥水托盘2水平位置限位),在每根限位立柱1.2上开设有竖向设置的腰形孔,等高度设置的多块压板4.1通过升降杆4.2进行固定并联动(联动杆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多块压板4.1进行固定)且升降杆4.2穿过限位立柱1.2上的腰形孔,这样升降杆4.2在腰形孔内进行上下升降,这样实现压板4.1的升降,在升降杆4.2的两端与限位立柱1.2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4.3,升降组件4.3为多个竖向设置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螺栓固定在限位立柱1.2上,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螺栓固定在升降杆4.2上,通过升降组件4.3的升降实现压板4.1的升降,即为当多盘沥水托盘2上下设置的时候,沥水托板4的底部放在托板4上,压板4.1压在沥水托盘2的顶部,这样实现对沥水托盘2的顶部,当需要将转动立柱1.3向下摆动的时候,压板4.1上升失去对沥水托盘2的按压,这样实现转动立柱1.3的转动,当转动立柱1.3下摆至于水平的时候,沥水托盘2的底部与基座1.1顶部接触,这样实现育秧盘7的展开与重叠。
18.自动洒水机构6设置在限位立柱1.2上且自动洒水机构6位于限位立柱1.2的左右两侧,自动洒水机构6包括安装板6.1、雾化喷雾头6.2与摆动组件6.3,其中在安装板6.1的两端通过旋转连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立柱1.2上(即为在安装板6.1的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旋转轴且旋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限位立柱1.2上),在每块安装板6.1的两端与限位立柱1.2之间设置有摆动组件6.3,通过摆动组件6.3实现安装板6.1的旋转(摆动组件6.3即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在限位立柱1.2上,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安装板6.1的旋转轴进行固定,这样通过步进电机正反转实现安装板6.1的摆动),这样实现均匀施水,在每块安装板6.1上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安装有等间距设置的雾化喷雾头6.2,每个雾化喷雾头6.2通过管道与水泵进行连接,这样实现雾化喷头进行喷水,这样通过雾化喷头的摆动实现均匀施水。
19.沥水托盘2包括盘体2.1与支撑网2.2,其中盘体2.1为与育秧盘7大小一致的矩形盘体2.1且盘体2.1的底部从内至外向下倾斜,这样防止集水,在盘体2.1的中层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支撑网2.2,育秧盘7放置在支撑网2.2上,在支撑网2.2的底部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固定有海绵层2.3,通过海绵层2.3进行保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