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7316发布日期:2023-01-20 19:5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隔离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


背景技术:

2.生态隔离带就是用来吸收空中的有害气体、隔离噪音、对大气进行降温的绿化带,生态隔离带常存在于城市之中。
3.现有的,例如公开号cn209594266u,公开了一种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仅仅是通过蓄电机构、升降机构和输液机构的配合使用,然后可以方便完成对水稻的有机肥料和营养液喷洒,并且喷洒的很均匀,这样就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度,而且也提高了整个隔离棚的实用性,但是并没有解决现有的生态隔离带不能进行水体循环导致生态隔离带上面的植物不便于喷淋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以解决技术中现有的生态隔离带不能进行水体循环导致生态隔离带上面的植物不便于喷淋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包括底板、一号吸水管道、一号注水管道、固定件、二号吸水管道和二号注水管道,所述一号吸水管道一端设置于蓄水池内部,所述一号吸水管道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压力泵,所述一号注水管道顶端连接有第一压力泵,所述一号注水管道底端连接有环绕水管,所述二号吸水管道底端安装于回收槽内部,所述二号吸水管道顶端连接有第二压力泵,所述二号注水管道一端连接有第二压力泵,所述二号注水管道另一端设置于蓄水池。
7.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号悬挂件和二号悬挂件,所述一号悬挂件和二号悬挂件呈对称设置,且所述一号悬挂件和二号悬挂件的尺寸大小完全一致。
8.优选的:所述蓄水池顶部的一侧上设置有一号悬挂件,所述蓄水池顶部的另一侧上安装有二号悬挂件。
9.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泵外侧设置有第二压力泵。
10.优选的:所述环绕水管缠绕于蓄水池外壁上,所述环绕水管底面的外壁上安装有喷管。
11.优选的:所述喷管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喷管端部安装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外形设为喇叭形。
12.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一端嵌入至蓄水池侧面上,所述固定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框。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框底面上安装有挂钩,所述挂钩的数量设为多个,所述挂钩下方设置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安装于底板上。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通过设计的固定件、连接框和挂钩,使得人工水草可以悬挂于挂钩上,便于通过喷淋头对人工水草进行喷淋;
16.通过设计的一号吸水管道、第一压力泵、一号注水管道、环绕水管、喷管、喷淋头、二号吸水管道、第二压力泵和二号注水管道,构成了水体循环结构,既可以对人工水草进行喷淋,也可以将喷淋后的水体进行循环,使得水体可以进行循环。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水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环绕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的主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底板;2、一号悬挂件;3、二号悬挂件;4、蓄水池;5、一号吸水管道;6、第一压力泵;7、一号注水管道;8、环绕水管;9、喷管;10、喷淋头;11、固定件;12、连接框;13、挂钩;14、回收槽;15、二号吸水管道;16、第二压力泵;17、二号注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包括底板1、一号吸水管道5、一号注水管道7、固定件11、二号吸水管道15和二号注水管道17,一号吸水管道5一端设置于蓄水池4内部,一号吸水管道5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压力泵6,一号注水管道7顶端连接有第一压力泵6,一号注水管道7底端连接有环绕水管8,二号吸水管道15底端安装于回收槽14内部,二号吸水管道15顶端连接有第二压力泵16,二号注水管道17一端连接有第二压力泵16,二号注水管道17另一端设置于蓄水池4。
25.底板1顶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号悬挂件2和二号悬挂件3,一号悬挂件2和二号悬挂件3呈对称设置,且一号悬挂件2和二号悬挂件3的尺寸大小完全一致,蓄水池4顶部的一侧上设置有一号悬挂件2,蓄水池4顶部的另一侧上安装有二号悬挂件3,第一压力泵6外侧设置有第二压力泵16。
26.环绕水管8缠绕于蓄水池4外壁上,环绕水管8底面的外壁上安装有喷管9,喷管9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喷管9端部安装有喷淋头10,喷淋头10的外形设为喇叭形,固定件11一端嵌入至蓄水池4侧面上,固定件1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框12,连接框12底面上安装有挂钩13,挂钩13的数量设为多个,挂钩13下方设置有回收槽14,回收槽14安装于底板1上。
27.本实用工作原理:
28.参照说明书附图1-4,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该设备移动至使用位置,再将线路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然后工作人员将人工水草悬挂于挂钩13上面,当需要对悬挂在挂钩13上面的人工水草进行浇灌时,第一压力泵6启动,第一压力泵6将处于蓄水池4里面的水依次通过一号吸水管道5和一号注水管道7注入到环绕水管8内部,环绕水管8内的水快速通过喷管9和喷淋头10,多个喷淋头10会将水喷淋至人工水草上面,完成对人工水草的浇灌;
29.参照说明书附图1-4,在使用本装置时,喷淋后的水会下落至回收槽14内,待回收槽14内部的水收集的过多时,第二压力泵16会启动,第二压力泵16会通过二号吸水管道15和二号注水管道17将水抽至蓄水池4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包括底板(1)、一号吸水管道(5)、一号注水管道(7)、固定件(11)、二号吸水管道(15)和二号注水管道(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吸水管道(5)一端设置于蓄水池(4)内部,所述一号吸水管道(5)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压力泵(6),所述一号注水管道(7)顶端连接有第一压力泵(6),所述一号注水管道(7)底端连接有环绕水管(8),所述二号吸水管道(15)底端安装于回收槽(14)内部,所述二号吸水管道(15)顶端连接有第二压力泵(16),所述二号注水管道(17)一端连接有第二压力泵(16),所述二号注水管道(17)另一端设置于蓄水池(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号悬挂件(2)和二号悬挂件(3),所述一号悬挂件(2)和二号悬挂件(3)呈对称设置,且所述一号悬挂件(2)和二号悬挂件(3)的尺寸大小完全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4)顶部的一侧上设置有一号悬挂件(2),所述蓄水池(4)顶部的另一侧上安装有二号悬挂件(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泵(6)外侧设置有第二压力泵(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水管(8)缠绕于蓄水池(4)外壁上,所述环绕水管(8)底面的外壁上安装有喷管(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9)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喷管(9)端部安装有喷淋头(10),所述喷淋头(10)的外形设为喇叭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1)一端嵌入至蓄水池(4)侧面上,所述固定件(1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框(1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12)底面上安装有挂钩(13),所述挂钩(13)的数量设为多个,所述挂钩(13)下方设置有回收槽(14),所述回收槽(14)安装于底板(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循环式生态隔离带,包括底板、一号吸水管道、一号注水管道和固定件,所述一号吸水管道一端设置于蓄水池内部,所述一号吸水管道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压力泵,所述一号注水管道顶端连接有第一压力泵,所述一号注水管道底端连接有环绕水管,所述二号吸水管道底端安装于回收槽内部,所述二号吸水管道顶端连接有第二压力泵,所述二号注水管道一端连接有第二压力泵。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一号吸水管道、第一压力泵、一号注水管道、环绕水管、喷管、喷淋头、二号吸水管道、第二压力泵和二号注水管道,构成了水体循环结构,既可以对人工水草进行喷淋,也可以将喷淋后的水体进行循环,使得水体可以进行循环。使得水体可以进行循环。使得水体可以进行循环。


技术研发人员:高一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细汀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2
技术公布日:2023/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