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9678发布日期:2023-03-24 17:4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田间捕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2.稻飞虱,属于同翅目飞虱科,俗称蠓子虫、火蠓虫、响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我国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三种,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其中以褐飞虱发生和为害最重,白背飞虱次之。
3.现有的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在使用时操作繁琐,且由于稻飞虱能飞善跳,捕捉效率低下。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板、安装机构和粘网,所述第一活动板左端活动连接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右端设有安装板,且第一活动板左端对应安装板设有安装机构,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挡板,且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粘网,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弹性机构设有夹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机构包括滑杆、滑块、第二弹簧、活动杆和凹槽,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滑杆,滑杆上前后对称滑动连接滑块,滑块上活动连接活动杆,活动杆另一端与夹板活动连接,便于对夹板进行安装,同时通过设置的活动杆方便夹板在凹槽内伸缩。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上前后对称套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凹槽内壁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弹簧的弹性势能便于带动滑块在滑杆上滑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槽、限位槽、限位杆、把手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活动板左端对应安装板设有安装槽,安装板插装在安装槽内,便于第二活动板通过安装板与第一活动板进行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槽内上下对称滑动连接限位杆,安装板上下两端对应限位杆设有限位槽,限位杆与限位槽相卡接,且两个所述限位杆相互远离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板,两个限位杆相互远离的一端设有把手,便于对安装板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方便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之间的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杆上套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势能便于限
位杆插入限位槽内,同时方便限位杆回复原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闭合将稻丛进行包裹,再拉动两个把手带动限位杆相互远离运动,同时把手拉伸第一弹簧,将安装板插入安装槽内,松开把手,在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限位杆插入限位槽中,方便对安装板进行限位,从而方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的闭合。
14.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夹板可以对稻丛进行夹持,通过设置的弹性机构可以带动夹板根据稻丛的宽度进行调节,摇晃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可以使稻丛中的稻飞虱粘连在粘网上和落在固定板上,操作简单,提高了对稻飞虱捕捉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中第一活动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第一活动板;2、第二活动板;3、安装板;4、挡板;5、安装机构;501、安装槽;502、限位槽;503、限位杆;504、把手;505、第一弹簧;6、粘网;7、固定板;8、夹板;9、弹性机构;901、滑杆;902、滑块;903、第二弹簧;904、活动杆;90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
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24.实施例1
25.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稻飞虱田间采集捕捉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板1、安装机构5和粘网6,所述第一活动板1左端活动连接第二活动板2,第二活动板2右端设有安装板3,且第一活动板1左端对应安装板3设有安装机构5,所述第一活动板1和第二活动板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挡板4,且第一活动板1和第二活动板2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粘网6;
26.所述安装机构5包括安装槽501、限位槽502、限位杆503、把手504和第一弹簧505,所述第一活动板1左端对应安装板3设有安装槽501,安装板3插装在安装槽501内;
27.所述安装槽501内上下对称滑动连接限位杆503,安装板3上下两端对应限位杆503设有限位槽502,限位杆503与限位槽502相卡接,且两个所述限位杆503相互远离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板1,两个限位杆503相互远离的一端设有把手504;
28.所述限位杆503上套有第一弹簧505,第一弹簧505一端与第一活动板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05另一端与把手504固定连接。
29.实施例2
30.请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板1和第二活动板2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固定板7,两个所述固定板7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弹性机构9设有夹板8,所述弹性机构9包括滑杆901、滑块902、第二弹簧903、活动杆904和凹槽905,两个所述固定板7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凹槽905,凹槽905内设有滑杆901,滑杆901上前后对称滑动连接滑块902,滑块902上活动连接活动杆904,活动杆904另一端与夹板8活动连接;
31.所述滑杆901上前后对称套有第二弹簧903,第二弹簧903一端与滑块902固定连接,第二弹簧903另一端与凹槽905内壁固定连接。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第一活动板1和第二活动板2的闭合将稻丛进行包裹,再拉动两个把手504带动限位杆503相互远离运动,同时把手504拉伸第一弹簧505,将安装板3插入安装槽501内,松开把手504,在第一弹簧505弹力的作用下限位杆503插入限位槽502中,方便对安装板3进行限位,从而方便第一活动板1和第二活动板2之间的闭合,再通过设置的夹板8可以对稻丛进行夹持,通过设置的弹性机构9可以带动夹板8根据稻丛的宽度进行调节,摇晃第一活动板1和第二活动板2可以使稻丛中的稻飞虱粘连在粘网6上和落在固定板7上,操作简单,提高了对稻飞虱捕捉效率。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