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6373发布日期:2023-03-24 21:3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水体增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氧机。


背景技术:

2.在水产养殖业中,多采用叶轮增氧机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改善或保持水体的生态环境,从而确保水产养殖的单位面积具有较高的产量。
3.叶轮增氧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置于水面下方的叶轮组转动,以使得叶轮组搅拌其周边水体,从而将叶轮组周边水体打散成较小的水珠、并抛洒到空气中。通过被抛洒到空气中的水珠与空气接触来增加水珠的含氧量,继而在水珠受重力作用落回水体中时增加水体的含氧量。
4.本技术发明人发现,若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环境下使用现有的叶轮增氧机时,转动的叶轮组容易打伤水体中的养殖鱼,继而使得水产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5.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增氧机,即使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环境下使用时,也可避免增氧机的叶轮打伤水体中的养殖鱼,继而避免水产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氧机,即使增氧机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环境下使用时,也可避免增氧机的叶轮打伤水体中的养殖鱼,继而避免水产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增氧机,包括:进气板,用于设置在水平面下方,且设有进气通孔;离心叶轮,设置在进气板下方;进水板,设置在离心叶轮下方,进水板设有进水通孔,且进水板的板面与进气板的板面在离心叶轮轴向方向上相对设置在离心叶轮的两侧;进气通道,一端用于设置在水平面上方、另一端用于设置在水平面下方且位于进气板上方;驱动组件,与离心叶轮传动连接;漂浮组件,与驱动组件固定;其中,进气通孔的一端朝向进气通道、另一端朝向进气板靠近进水板的一侧,进水通孔的一端朝向离心叶轮。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增氧机在使用时,将进气板放置在水平面下方,且将进气通道的一端放置在水平面上方、另一端放置在水平面下方,并利用漂浮组件漂浮在水面上产生的浮力使得增氧机不会沉入水底,从而在驱动组件驱动离心叶轮转动时,离心叶轮将位于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推出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区域。由于流体的压力和速度平方成反比,离心叶轮将位于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推出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区域时会使得被推动的水的流速较大,以使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区域呈负压状态,从而使得其他水体从进水通孔中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并利用进气通道以及进水通孔使得水体外的气体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进而使得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和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气体混合以增加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的氧气含量,在增加氧气含量后的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被离心叶轮推出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后,使得整
个水体的氧气含量增加。
9.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增氧机对水体进行增氧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叶轮设置在进气板下方,进水板设置在离心叶轮下方,且进水板的板面与进气板的板面在离心叶轮轴向方向上相对设置在离心叶轮的两侧,所以可利用进气板阻碍水体中的养殖鱼从离心叶轮上方与离心叶轮接触,并利用进水板阻碍水体中的养殖鱼从离心叶轮下方与离心叶轮接触,同时,由于离心叶轮在转动时,离心叶轮将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体沿离心叶轮径向方向推出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区域,从而利用离心叶轮推出的水避免水体中的养殖鱼从离心叶轮侧面与离心叶轮接触,进而实现增氧机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环境下使用时,避免增氧机的叶轮打伤水体中的养殖鱼,继而避免水产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板与进水板之间的区域在离心叶轮径向方向上划分为依次设置的收缩段和扩张段,其中,在离心叶轮径向方向上,位于收缩段处的进气板与进水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位于扩张段处的进气板与进水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进气通孔远离进气通道的一端朝向扩张段;进水通孔朝向离心叶轮的一端朝向收缩段。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离心叶轮径向方向上,收缩段的长度尺寸大于扩张段的长度尺寸。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离心叶轮径向方向上,扩张段划分为依次设置、且在离心叶轮径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相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进气通孔远离进气通道的一端朝向第一段。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板朝向进水板的一面为曲面,和/或,进水板朝向进气板的一面为曲面。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气通孔以所述离心叶轮轴线中心对称。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通孔与离心叶轮同轴设置,且进水通孔的径向尺寸不超过离心叶轮的径向尺寸的三分之二。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通孔沿进水板厚度方向贯穿进水板;进水板远离离心叶轮的一面设有凸伸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形成进水通道,进水通道与进水通孔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位于进气通道内;驱动组件为用于放置在水平面下方的防水电机;进气通道朝向进气板的一端的端口在进气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进气通孔。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通道与进气板之间具有不超过10mm的间距,或,进气通道的壁面与进气板相连。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增氧机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增氧机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22.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增氧机的进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增氧机的进水板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的叶轮增氧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置于水面下方的叶轮组转动,以使得叶轮组搅拌其周边水体,从而将叶轮组周边水体打散成较小的水珠、并抛洒到空气中。通过被抛洒到空气中的水珠与空气接触来增加水珠的含氧量,继而在水珠受重力作用落回水体中时增加水体的含氧量。
26.本技术发明人发现,由于现有的增氧机的叶轮组是裸漏在外的,故若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环境下使用现有的叶轮增氧机时,转动的叶轮组容易打伤水体中的养殖鱼,继而使得水产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7.对此,本技术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增氧机。增氧机包括:进气板,用于设置在水平面下方,且设有进气通孔;离心叶轮,设置在进气板下方;进水板,设置在离心叶轮下方,进水板设有进水通孔,且进水板的板面与进气板的板面在离心叶轮轴向方向上相对设置在离心叶轮的两侧;进气通道,一端用于设置在水平面上方、另一端用于设置在水平面下方且位于进气板上方;驱动组件,与离心叶轮传动连接;漂浮组件,与驱动组件固定;其中,进气通孔的一端朝向进气通道、另一端朝向进气板靠近进水板的一侧,进水通孔的一端朝向离心叶轮。
28.本技术发明人设计的增氧机在使用时,将进气板放置在水平面下方,且将进气通道的一端放置在水平面上方、另一端放置在水平面下方,并利用漂浮组件漂浮在水面上产生的浮力使得增氧机不会沉入水底,从而在驱动组件驱动离心叶轮转动时,离心叶轮将位于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推出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区域。由于流体的压力和速度平方成反比,离心叶轮将位于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推出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区域时会使得被推动的水的流速较大,以使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区域呈负压状态,从而使得其他水体从进水通孔中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并利用进气通道以及进水通孔使得水体外的气体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进而使得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和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气体混合以增加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的氧气含量,在增加氧气含量后的被吸入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被离心叶轮推出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后,使得整个水体的氧气含量增加。
29.在本技术发明人设计的增氧机对水体进行增氧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叶轮设置在进气板下方,进水板设置在离心叶轮下方,且进水板的板面与进气板的板面在离心叶轮轴向方向上相对设置在离心叶轮的两侧,所以可利用进气板阻碍水体中的养殖鱼从离心叶轮上方与离心叶轮接触,并利用进水板阻碍水体中的养殖鱼从离心叶轮下方与离心叶轮接触,同时,由于离心叶轮在转动时,离心叶轮将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水体沿离心叶轮径向方向推出进气板和进水板之间的区域,从而利用离心叶轮推出的水避免水体中的养殖鱼从离心叶轮侧面与离心叶轮接触,进而实现增氧机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环境下使用时,避免增氧机的叶轮打伤水体中的养殖鱼,继而避免水产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31.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增氧机,包括:进气板110,用于设置在
水平面下方,且设有进气通孔111;离心叶轮120,设置在进气板110下方;进水板130,设置在离心叶轮120下方,进水板130设有进水通孔131,且进水板130的板面与进气板110的板面在离心叶轮120轴向方向上相对设置在离心叶轮120的两侧;进气通道101,一端用于设置在水平面上方、另一端用于设置在水平面下方且位于进气板110上方;驱动组件140,与离心叶轮120传动连接;漂浮组件150,与驱动组件140固定;其中,进气通孔111的一端朝向进气通道101、另一端朝向进气板110靠近进水板130的一侧,进水通孔131的一端朝向离心叶轮120。
32.在增氧机使用时,离心叶轮120位于水平面下方,驱动组件140带动离心叶轮120转动,离心叶轮120转动将位于进气板110和进水板130之间水沿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推出进气板110和进水板130之间的区域。由于流体的压力和速度平方成反比,离心叶轮120将位于进气板110和进水板130之间的水推出进气板110和进水板130之间的区域时会使得被推动的水的流速较大,从而使得进气板110和进水板130之间的区域呈负压状态,进而便于其他水从进水板130上的进水通孔131被吸入进气板110和进水板130之间的区域,以及利于水平面上方的气体从进气通道101以及进气板110上的进气通孔111被吸入进气板110和进水板130之间的区域,继而利用被吸入进气板110和进水板130之间的区域的水和气体混合、以及离心叶轮120将混合有气体的水推出进气板110和进水板130之间的区域来增加整个水体的含氧量。
3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利用漂浮组件150漂浮在水面上产生的浮力使得增氧机的各个零部件不会沉入水底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定。例如:由于漂浮组件150与驱动组件140固定,故在增氧机除了漂浮组件150和驱动组件140以外的其他零部件中,需与驱动组件140传动连接的零部件直接与驱动组件140的传动件固定,而无需与驱动组件140传动连接的零部件可与漂浮组件150直接或间接固定。
34.具体的,在一个例子中,为了便于增氧机的组装,可使得进气板110与离心叶轮120固定,此时,可使得进气板110和离心叶轮120均与驱动组件140的传动件固定。同时,为了避免驱动组件140的负载过大,可使得进气通道101的壁面不与驱动组件140的传动件固定。此时,还可使得进气通道101与进气板110之间具有不超过10mm的间距,如此,可避免需在驱动组件140的传动件带动下转动的进气板110与进气通道101的壁面发生干涉,同时可确保在离心叶轮120转动时,位于水面上方的气体在流经进气通道101后能够经由进气通孔111流至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区域内。
35.在另一个例子中,也可使得进气板110以及进气通道101的壁面与漂浮组件150直接或间接固定,此时,可使得驱动组件140的负载较小。同时,还可使得进气板110与进气通道101的壁面相连,如此,在将进气板110以及进气通道101的壁面与漂浮组件150直接或间接固定时,仅需将进气板110和进气通道101的壁面中的一者与漂浮组件150直接或间接固定即可。
36.更具体的,在一个例子中,为了便于增氧机的组装,可使得进水板130与离心叶轮120固定,同时,可使得进水板130和离心叶轮120均与驱动组件140的传动件固定。此时,进气板110可与离心叶轮120固定、也可不与离心叶轮120固定,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37.在另一个例子中,也可使得进水板130与漂浮组件150直接或间接固定,如此,可使得驱动组件140的负载较小。此时,本技术对进气板110是否与离心叶轮120固定不做限定。具体的,如图1所示,进水板130通过螺栓与进气通道101的壁面固定,进气通道101的壁面与
漂浮组件150固定。
3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驱动组件140可为电机,此时,驱动组件140的传动件即为电机输出轴。此外,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对驱动组件140与离心叶轮120的传动连接的方式不做限定,如:键连接、螺纹连接等均可。
39.继续参见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区域在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上划分为依次设置的收缩段102和扩张段103,其中,在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上,位于收缩段102处的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位于扩张段103处的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进水通孔131朝向离心叶轮120的一端朝向收缩段102。
40.如此一来,在离心叶轮120转动以将位于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水沿离心叶轮120径向推出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时,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呈负压状态,从而使得其他水体从进水通孔131中进入收缩段102。进入收缩段102后的水在离心叶轮120的转动下被驱动沿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移动,由于在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上,位于收缩段102处的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所以被驱动沿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移动的水的流速会逐渐增大。
41.由于流体运动遵守伯努利原理(即在一个流体系统,比如气流、水流中,流速越快,流体产生的压强就越小),所以在水的流速逐渐增大时,水流处的压强会逐渐减小。当位于收缩段102且被驱动沿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移动的水的流速达到一定值而使得水中的压力小于空气压力时,位于水面上方的气体会经由进气通道101以及进气通孔111被吸至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进而便于被吸至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气体与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水混合。其中,位于收缩段102且被驱动沿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移动的水的流速达到一定值而使得水中的压力小于空气压力的具体实施方式可通过设置收缩段102的尺寸、或设置离心叶轮120的转速来实现,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通孔111远离进气通道101的一端朝向扩张段103。这样一来,当水流过扩张段103时,可使得能够通过的水的体积变大,从而增加了水与气体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水的溶氧量,同时,由于位于扩张段103处的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大,还可便于气体经由进气通孔111进入扩张段103,从而便于气体与扩张段103内的水混合。
4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上,收缩段102的长度尺寸大于扩张段103的长度尺寸。如此,可使得被离心叶轮120推出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水流经的收缩段102的长度长于流经扩张段103的长度,从而确保被离心叶轮120推出的水的流速更快。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上,扩张段103划分为依次设置、且在离心叶轮120径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相同的第一段104和第二段105;进气通孔111远离进气通道101的一端朝向第一段104。由于第一段104相较于第二段105更靠近收缩段102,因此,流经第一段104的水的流速快于流经第二段105的水的流速,使得位于第一段104处的压力小于位于第二段105处的压力,故将进气通孔111远离进气通道101的一端朝向第一段104,可使得被吸入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气体更多。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板110朝向进水板130的一面为曲面,和/或,进水板130朝
向进气板110的一面为曲面。如此,可便于在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形成收缩段102和扩张段103。
46.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板110朝向进水板130的一面为两个相连斜面,和/或,进水板130朝向进气板110的一面为两个相连斜面。如此,也可便于在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形成收缩段102和扩张段103。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通孔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气通孔111以所述离心叶轮120轴线中心对称。如此,可确保驱动组件140在使用时动平衡。
48.优选的,多个进气通孔111沿环绕离心叶轮120轴线的方向依次等间距设置。如此,可使得流入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气体在离心叶轮120周向上分布更加均匀,以便于使得位于离心叶轮120的各个径向方向的水体的含氧量增加。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通孔131与离心叶轮120同轴设置,且进水通孔131的径向尺寸不超过离心叶轮120的径向尺寸的三分之二。
50.继续参见图1至图3,并同时参见图4与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通孔131沿进水板130厚度方向贯穿进水板130;进水板130远离离心叶轮120的一面设有凸伸的环形凸起132,环形凸起132形成进水通道,进水通道与进水通孔131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
51.如此,在利用离心叶轮120使得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形成负压时,流入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水会先流入环形凸起132形成的进水通道内,再经由进水通孔131流入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当水流入环形凸起132形成的进水通道内的过程中,水在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形成负压的吸力下会先在进水通道内加速,从而使得流入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水的流速更快。
52.继续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140位于进气通道101内。驱动组件140为用于放置在水平面下方的防水电机。如此一来,在增氧机使用时,可使得增氧机的重心位于水面下方,从而使得增氧机抵御风浪的能力更强,以使得增氧机可在海水以及恶劣天气下使用。同时,由于驱动组件140可放置在水面下方,从而在增氧机使用时,使得水体能够有效散去驱动组件140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进而无需而外在增氧机上增加其他的散热结构。
53.参见图6,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140也可放置在水面上方。在此实施方式或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140也可不位于进气通道101内。
54.继续参见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通道101朝向进气板110的一端的端口在进气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进气通孔111。如此,可便于位于水面上的气体从进气通道101以及进气通孔111中流入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之间的区域。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均为圆盘状,且进气板110与进水板130均与离心叶轮120同轴设置,如此,可提升增氧机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56.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