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甲壳类水生动物养殖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2995发布日期:2023-03-24 20:5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甲壳类水生动物养殖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甲壳类水生动物养殖架。


背景技术:

2.我国现有的甲壳类养殖项目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水面低密度粗放型(水塘、水库、河流湖泊的散养或者吊养);另一种是以蟹公寓为代表的盒养模式。
3.大水面养殖,通常占地面积大、选址讲究:水源要求充足、水质良好,蟹池底要求的有一定的土壤和砂砾,水生态环境良好。养殖前需要对整个池子消杀管理,前期投入较大。养殖过程中对于温度、水质的监控难度较大;不同市场品质需求不同的前提下(如软壳蟹市场),无法精准按需供应;投食喂养的次数、食量控制难度高,容易造成水质污染、维护成本高;大面积集中群养,容易造成同类相竞争相残,品相、密度难以提升;养殖整体风险较大,若发生寄生虫或病害意外情形,则难以隔离、降低损害。
4.蟹盒养殖,目前国内市场上通常采用的是蟹公寓,即蟹盒养殖,一个蟹盒放置1-2只,进水结构为上悬管喷淋,底部有突出3-5cm排水管排出面水,同时可以控制水位,有明细的缺陷,即没有底排污,特别是颗粒物的粪便会留在盒内一直腐败水解,污染水质,而且成组结构,无法在不拆除的情况下进行清洗,另外,在大规模养殖时,每个蟹盒逐个操作费时费力,投喂、取放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不适合大规模养殖,人工成本高、工作繁复,操作周期慢、不便投喂和管理;再有蟹盒封闭、潮湿、空气不流通,容易发霉长菌,不利于甲壳类水生物的养殖;总之,蟹盒模式只适合少量短期暂养,不适合大批量长期养殖,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甲壳类水生动物养殖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甲壳类水生动物养殖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新型甲壳类水生动物养殖架,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的内侧均布装配有多个养殖盆,所述承载架内部的一侧固定有总进水管,所述总进水管的顶部固定有u型管,所述u型管底部的两端均堵塞密封,所述u型管的两端都均布固定有多个与养殖盆位置对应的进水软管,所述进水软管与养殖盆的内侧连通,所述养殖盆的内侧均装配有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用于对甲壳类水生动物进行分隔容纳。
8.优选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顶板、插板、底板、内框和布水胶条,所述养殖盆的内侧均放置有布水胶条,所述布水胶条的顶部均贴合有内框,所述内框的外侧与养殖盆内侧贴合,所述内框内侧的底部均开设有连通口,所述内框内侧的底部均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都均布固定有多个插板,位于同一个底板上的多个所述插板的顶部固定有一顶板。
9.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部都均布开设有多个与插板两端位置对应的插槽,所述底板的顶部也都均布开设有多个与插板两端位置对应的插槽,所述插槽与插板的两端过渡配
合。
10.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部且偏离插槽的位置都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槽,所述底板的顶部且偏离插槽的位置都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槽。
11.优选的,所述承载架与养殖盆之间装配有水循环机构,所述水循环机构用于对养殖盆内的水进行循环流动,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总排水管、盆进水口、过滤板、凹陷部、排污管、集水槽和流量计,所述养殖盆一端的底部均固定有盆进水口,所述盆进水口与进水软管固定,所述养殖盆的内侧且偏离布水胶条的位置均固定有过滤板,所述养殖盆的底部且靠近过滤板的位置均开设有凹陷部,所述养殖盆内侧的底部且与凹陷部竖向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溢水孔,所述养殖盆的一侧均固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旋帽,所述凹陷部的内侧均装配有集水槽,所述凹陷部与集水槽间隙配合,所述承载架的一侧固定有两个总排水管,所述总排水管均与集水槽固定,所述集水槽与总排水管内侧连通,所述承载架远离总排水管一侧的两端均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都均布固定有多个与进水软管位置对应的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内侧均固定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均固定在进水软管的内侧,所述流量计与进水软管连通。
12.优选的,所述承载架与养殖盆之间还装配有喂食机构,所述喂食机构用于对养殖盆内的甲壳类水生动物进行喂食,所述喂食机构包括总喂食管、分食管、圆形转盘和弯型撒料管,所述承载架的一侧固定有两个总喂食管,所述总喂食管的外侧都均布固定有多个与养殖盆位置对应的分食管,所述分食管一端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圆形转盘,所述圆形转盘的内侧均开设有空腔,所述分食管与空腔连通,所述圆形转盘的顶部均固定有弯型撒料管,所述弯型撒料管与空腔连通。
13.优选的,所述养殖盆的外侧均套接有铝合金框体,所述铝合金框体的内侧与养殖盆紧密贴合,所述铝合金框体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静音导轨,所述静音导轨均与承载架内侧固定。
14.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技术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5.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承载机构、水循环机构和喂食机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对纵向空间能够高效利用,能够进行批量养殖,提高了养殖密度,并能够根据养殖品的大小和生长进度,灵活调整甲壳类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能达到持续大规模的生产要求。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铝合金框体和静音导轨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可以对养殖盆进行便捷抽拉,提升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架和养殖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盆内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水软管和盆进水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盆和排污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架和总喂食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板组合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10底板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形转盘和弯型撒料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框体和静音导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盆的抽出展开示意图。
3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2.图中:1、承载架;2、养殖盆;3、总进水管;4、进水软管;5、总排水管;6、顶板;7、插板;8、插槽;9、第一通槽;10、底板;11、第二通槽;12、内框;13、布水胶条;14、盆进水口;15、过滤板;16、凹陷部;17、排污管;18、集水槽;19、总喂食管;20、分食管;21、圆形转盘;22、弯型撒料管;23、铝合金框体;24、静音导轨;25、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参照图1-12,一种新型甲壳类水生动物养殖架,包括承载架1,承载架1的内侧均布装配有多个养殖盆2,承载架1内部的一侧固定有总进水管3,总进水管3的顶部固定有u型管,u型管底部的两端均堵塞密封,u型管的两端都均布固定有多个与养殖盆2位置对应的进水软管4,进水软管4与养殖盆2的内侧连通,养殖盆2的内侧均装配有承载机构,承载机构用于对甲壳类水生动物进行分隔容纳;
35.承载机构包括顶板6、插板7、底板10、内框12和布水胶条13,养殖盆2的内侧均放置有布水胶条13,布水胶条13与养殖盆2内侧紧密贴合,布水胶条13的内侧有均匀开孔,主要作用为在整个养殖盆2内平均分布进水软管4的水流,布水胶条13的顶部均贴合有内框12,内框12的外侧与养殖盆2内侧贴合,内框12内侧的底部均开设有连通口,内框12内侧的底部均放置有底板10,底板10的顶部都均布固定有多个插板7,位于同一个底板10上的多个插板7的顶部固定有一顶板6,通过顶板6、插板7和底板10的设置,能够对甲壳类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进行划分,使得每个甲壳类水生动物具有单独的生存空间,避免甲壳类水生动物产生的排泄物交叉污染;
36.顶板6的顶部都均布开设有多个与插板7两端位置对应的插槽8,底板10的顶部也都均布开设有多个与插板7两端位置对应的插槽8,插槽8与插板7的两端过渡配合,通过插板7与插槽8的设置,便于对甲壳类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进行调节,能够随着甲壳类水生动物的生长而进行大小调节,使得养殖盆2对不同大小的甲壳类水生动物适应性更强;
37.顶板6的顶部且偏离插槽8的位置都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槽9,底板10的顶部且
偏离插槽8的位置都均布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槽11,通过第一通槽9的设置,便于颗粒饲料通过第一通槽9下落,使得甲壳类水生动物进食,通过第二通槽11的设置,有利于排泄物的排出;
38.承载架1与养殖盆2之间装配有水循环机构,水循环机构用于对养殖盆2内的水进行循环流动,水循环机构包括总排水管5、盆进水口14、过滤板15、凹陷部16、排污管17、集水槽18和流量计25,养殖盆2一端的底部均固定有盆进水口14,盆进水口14与进水软管4固定,养殖盆2的内侧且偏离布水胶条13的位置均固定有过滤板15,养殖盆2的底部且靠近过滤板15的位置均开设有凹陷部16,养殖盆2内侧的底部且与凹陷部16竖向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溢水孔,养殖盆2的一侧均固定有排污管17,排污管17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旋帽,当需要对养殖盆2内侧的底部清理时,拧动旋帽,在重力自流的作用下,通过排污管17排出底部的杂质污物,排污管17也可在清理时外接排污设备,达到定向排污的目的,凹陷部16的内侧均装配有集水槽18,凹陷部16与集水槽18间隙配合,承载架1的一侧固定有两个总排水管5,总排水管5均与集水槽18固定,集水槽18与总排水管5内侧连通,承载架1远离总排水管5一侧的两端均固定有侧板,侧板的一侧都均布固定有多个与进水软管4位置对应的流量计25,流量计25的内侧均固定有控制阀,控制阀均固定在进水软管4的内侧,流量计25与进水软管4连通,当总进水管3接入外接水处理设备后,水通过u型管传输至进水软管4内,通过流量计25对进水软管4的流量进行控制,之后水经过盆进水口14传输至养殖盆2内,养殖盆2内聚集的水的高度超过凹陷部16的顶部后,通过溢水孔排入至集水槽18内,最后通过集水槽18流入至总排水管5排出,可在总排水管5的底部接入外接水处理设备,对水进行处理,有利于环保;
39.承载架1与养殖盆2之间还装配有喂食机构,喂食机构用于对养殖盆2内的甲壳类水生动物进行喂食,喂食机构包括总喂食管19、分食管20、圆形转盘21和弯型撒料管22,承载架1的一侧固定有两个总喂食管19,总喂食管19的外侧都均布固定有多个与养殖盆2位置对应的分食管20,分食管20一端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圆形转盘21,圆形转盘21的内侧均开设有空腔,分食管20与空腔连通,圆形转盘21的顶部均固定有弯型撒料管22,弯型撒料管22与空腔连通,当分食管20内传输颗粒饲料时,能够通过圆形转盘21传输至弯型撒料管22,最终通过弯型撒料管22喷洒出去,落在顶板6上,通过第一通槽9下落,便于甲壳类水生动物的喂食;
40.养殖盆2的外侧均套接有铝合金框体23,铝合金框体23的内侧与养殖盆2紧密贴合,铝合金框体23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静音导轨24,静音导轨24均与承载架1内侧固定,通过铝合金框体23和静音导轨24的设置,便于对养殖盆2进行抽拉移动,在实际使用需要操作、检查等情况下,可以将养殖盆2单独抽拉出来,使得每个养殖盆2具有活动性的同时又保证长期使用,通过静音导轨24的设置,也能保证其他层虾蟹类不受到惊吓等影响,同时,养殖盆2的底部均有进水软管4,而溢水口都有集水槽18来接水,能够保证在养殖盆2被抽拉出来的情况下不影响水循环和整体装置的水循环。
41.综合上述可知:
42.本实用新型针对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没有底排污,特别是颗粒物的粪便会留在盒内一直腐败水解,污染水质,而且成组结构,无法在不拆除的情况下进行清洗,另外,在大规模养殖时,每个蟹盒逐个操作费时费力,投喂、取放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不适合大规
模养殖,人工成本高、工作繁复,操作周期慢、不便投喂和管理;再有蟹盒封闭、潮湿、空气不流通,容易发霉长菌,不利于甲壳类水生物的养殖;总之,蟹盒模式只适合少量短期暂养,不适合大批量长期养殖;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同时,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是:
43.实际使用中,将外接水处理设备接入总进水管3,水流经u型管和流量计25控制进入每个养殖盆2,由养殖盆2底部均匀向上流动,然后经过溢水孔流入集水槽18,最终通过总排水管5排出;
44.当需要对甲壳类水生动物进行喂食时,将总喂食管19连接至饲料投喂设备,之后启动外置的饲料投喂设备,经加压推送成品的甲壳类干饲料颗粒,然后经过总喂食管19均匀推送进各个分食管20,饲料经分食管20通过圆形转盘21推送挤到弯型撒料管22,因为分食管20带有压力推动圆形转盘21上的弯型撒料管22匀速旋转,并喷出颗粒饲料,使颗粒状饲料均匀落入每个养殖盆2内,即可完成投喂;
45.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必然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同时,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46.1、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通过承载机构、水循环机构和喂食机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对纵向空间能够高效利用,能够进行批量养殖,提高了养殖密度,并能够根据养殖品的大小和生长进度,灵活调整甲壳类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能达到持续大规模的生产要求。
47.2、本实用新型通过铝合金框体23和静音导轨24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可以对养殖盆2进行便捷抽拉,提升了工作效率,有利于推广使用。
4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