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杂交育种培养器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3492发布日期:2023-03-24 22:5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杂交育种培养器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杂交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杂交育种培养器皿。


背景技术:

2.食用菌是高等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菌类总称,食用菌常见的育种方法有单孢分离和组织分离法、杂交育种法、原生质体融合法、诱变育种法、分子育种法等。
3.其中,杂交育种是食用菌常用的育种方法,是选用具有亲和性且不同遗传性状的菌株进行交配,从而产生遗传变异并能够形成新性状的新组合,进而达到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选择亲本、弹射培养单孢子、交配试验、接种培养、制成原种栽培种扩大培养等步骤,其中,在培养一级种、二级种和三级种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培养器皿,如在杂交培养一级种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试管作为培养器皿在合适温度下进行提纯培育,培育完毕后需要将其转接到二级培养基上用于培养二级种,为了提供大空间以及更多培养基以便下一步扩种,这时就需要用到菌种瓶作为培养器皿,同样地,进行三级种的培养时则需要用到空间更大的菌种袋。
4.同时,各级菌种的培养需要将培养器皿在无菌恒温消毒室或者菌种消毒室以合适的温度培育一定时间,以香菇的杂交育种为例,其各级菌种的提纯培育温度采用18℃-22℃,同时需要将其放入无菌恒温消毒室或者菌种消毒室进行培育,以便消除杂菌的影响。
5.现有的育种培养器皿主要采用的是普通的试管、菌种瓶或菌种袋,以菌种瓶为例,其本身不具备温度调节的功能,必须置于恒温的消毒室内才行,应用场所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972542u、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食用菌培养皿公开了一种用于食用菌菌种培养的培养皿,其在底座上设置有加热组件,在套座内设置有用于培养菌种的杯体,通过加热组件能够对杯体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解决了传统菌种培育过程必须在可调节温度的恒温室内进行的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中,其用于培养菌种的杯体必须是与套座适配的固定结构,否则无法与密封盖连接使其封闭,需要额外配置专用的杯体,因此无法适用于现有的大量的普通的菌种瓶等培养器皿,不具有普适性,利用率不高。
6.且现有的培养器皿顶端开口,不便于封闭,容易被杂菌污染,以菌种瓶为例,现有的菌种瓶大多是其顶端设置有带有通孔的瓶盖,本身无法将瓶口完全封闭,容易造成杂菌污染,需要采用额外的手段对其进行密封,如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密封盖,但是这种结构不利于内外空气的交换,导致新鲜的空气不能进入菌种瓶中供菌丝发育需要,同时菌种瓶内的废气也不能排出,不利于菌丝的培育,所以,在避免杂菌污染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内外气体交换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7.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食用菌杂交育种培养器皿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食用菌杂交育种培养器皿,可进行温度调节,适应多种不同培养器皿,便于内外气体交换,提高菌种培育效率。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食用菌杂交育种培养器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保温筒,所述保温筒顶端可拆卸设置有筒盖,所述保温筒内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保温筒内部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保温筒内壁以及筒盖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培养器皿的容置空间,所述筒盖内部顶面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板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有顶端开口的容置筒,所述容置筒内部设置有透气海绵,所述容置筒底板上和筒盖顶板上分别设置有透气孔。
10.进一步地,所述筒盖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保温筒顶端。
11.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筒的底板向容置筒的外侧延伸并与保温筒内部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的大小相适配。
12.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筒底板上和筒盖顶板上的透气孔交错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筒盖上还嵌设有透视的观察窗。
14.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采用电加热装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温筒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可通过加热装置对保温筒内部进行加热,使保温筒内部处于一个合适的温度;通过在保温筒内部设置有支撑板,可将菌种瓶等多种培养器皿放置于支撑板上,适用性更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取放容置空间内的培养器皿,在支撑板的底端还设置有支撑弹簧,将培养器皿放置于支撑板上,盖上筒盖,筒盖与培养器皿顶端抵接并将培养器皿下压,进而使得支撑板将支撑弹簧压缩,当需要取出培养器皿时,只需取下筒盖,解除筒盖对培养器皿的压力,支撑弹簧恢复原状将支撑板和其上的培养器皿向上推起,使培养器皿的顶端伸出保温筒,便于取出;通过在筒盖底端设置有容置筒,容置筒内设置有透气海绵,筒盖和容置筒底端均设置有透气孔,在筒盖盖上将保温筒封闭后,可通过透气孔和透气海绵实现透气性能,便于内外空气的交换,同时通过透气海绵的设置可阻隔外部细菌进入培养器皿内,进一步地,容置筒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筒盖内部顶面上的环形连接板,便于将容置筒拆下对其内的透气海绵进行更换,透气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温度调节、适用性更高、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便于内外气体交换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0、培养器皿1、底座2、保温筒3、筒盖4、加热装置5、支撑弹簧6、支撑板7、容置空间8、连接板9、容置筒10、透气海绵1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9.如图1所示,一种食用菌杂交育种培养器皿,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保温筒2,所述保温筒2顶端可拆卸设置有筒盖3,所述筒盖3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保温筒2顶端或
者也可以通过锁扣等现有技术来实现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筒盖3上还嵌设有透视的观察窗,便于观察内部菌种培育情况,应说明的是,所述保温筒2属于现有技术,可通过多种可实施方式来实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公知常识,且在本技术中并未做其他特殊要求,只需其能实现保温功能即可,故在此不再做具体限定。
20.其中,所述保温筒2内壁上设置有加热装置4,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4可以采用电加热装置,应说明的是,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驱动电源和温控装置电性连接加热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电源可以采用蓄电池结构或者电源线外接电源来实现,所述温控装置可以包括温度感应探头和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感应探头设置于保温筒2内部用于感应当前保温筒2内部温度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装置,并通过控制装置启闭加热装置4对保温筒2内部温度进行调控,应说明的是,所述加热装置4、驱动电源和温控装置均属于现有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公知常识,且在本技术中并未作出其他特殊要求,只需其能实现本技术中所述功能即可,故在此不再做具体限定。
21.其中,所述保温筒2内部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弹簧5,所述支撑弹簧5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和保温筒2内壁以及筒盖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培养器皿的容置空间7,应说明的时,为了适应不同的培养器皿,支撑板6上还可设置有多个弧形凹槽便于试管等培养器皿的放置,使其放置的稳定可靠,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再做具体限定,通过支撑弹簧5的设置,可利用支撑弹簧5的弹性功能便于培养器皿的取放,具体包括,当需要放入培养器皿时,将培养器皿放置于支撑板6上,盖上筒盖3,筒盖3与培养器皿顶端抵接并将培养器皿下压,进而将培养器皿放置于容置空间7内,此时支撑板6将支撑弹簧5压缩,当需要取出培养器皿时,只需取下筒盖3,解除筒盖3对培养器皿的压力,支撑弹簧5恢复原状将支撑板6和其上的培养器皿向上推起,使培养器皿的顶端伸出保温筒2,便于取出,同时,优选的,为了提高温度调控的效果,所述支撑板6和支撑弹簧5均可以优选采用导温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这属于现有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再做具体限定。
22.其中,所述筒盖3内部顶面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板8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有顶端开口的容置筒9,这样设置便于将容置筒9拆卸更换,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所述容置筒9内部设置有透气海绵10,所述容置筒9底板上和筒盖3顶板上分别设置有透气孔11,所述容置筒9底板上和筒盖3顶板上的透气孔11交错设置,即透气海绵顶端和底端的透气孔交错设置,这样设置可进一步地避免杂菌进入,优选的,所述容置筒9的底板向容置筒9的外侧延伸并与保温筒2内部的容置空间7的横截面的大小相适配,在筒盖3将保温筒2封闭时,筒盖3内部底端的容置筒9的底板底端与培养器皿的顶端抵接,这样设置可使得容置筒9的底板可适配不同口径大小的培养器皿,便于将其完全抵接封闭,并通过底板上的透气孔11进行透气。
23.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将培养器皿放至支撑板6上,将筒盖3与保温筒2连接,筒盖3内侧的容置筒9的底板与培养器皿的顶端开口抵接,可通过透气孔11和容置筒9内的透气海绵10进行内外气体交换,筒盖3合上时将培养器皿完全下压入保温筒2内的容置空间内即可,此时支撑弹簧5被压缩,通过加热装置4对保温筒2内的温度进行调控即可,需要取出培养器皿时,直接打开筒盖3即可,支撑弹簧5恢复原状的弹力将支撑板6和设置在其上的培养器皿向上顶起,使得培养器皿顶端伸出保温筒2,即可便捷地将培养器皿取出。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