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农业大棚内用的蔬菜育种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7778发布日期:2023-02-04 04:0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便于农业大棚内用的蔬菜育种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蔬菜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于农业大棚内用的蔬菜育种箱。


背景技术:

2.蔬菜育种是选育和繁殖植物优良品种或是改良蔬菜的遗传特性,以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的技术,又称蔬菜品种改良,蔬菜育种是改进蔬菜经济性状的遗传模式的技术,是作物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
3.而现有技术中对蔬菜的育种时需要在可以控制调节蔬菜种生长的环境的专用科研大棚内进行,在对蔬菜育种时都需要育种箱对蔬菜种进行承载,而现有的育种箱大多为一体式的,在蔬菜种育种完成需要转载时容易对原有土壤造成破损,原有土壤保留效果不佳,容易对幼苗根茎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幼苗的存活率,且育种箱在大棚内育种时,很多都是将育种箱平铺式摆放,对大棚的占用面积较大。为此,我们特提出便于农业大棚内用的蔬菜育种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育种箱多为一体式的,在蔬菜苗进行移栽时不能很好对蔬菜苗的原有土壤进行保护,同时平铺式摆放对大棚的空间占用过大的问题,提出便于农业大棚内用的蔬菜育种箱。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便于农业大棚内用的蔬菜育种箱,包括分解式盒体和放置架体,所述分解式盒体包括两组立板,两组所述立板之间设置有两组侧板,所述立板和侧板的下方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方设置有多组隔板,所述放置架体包括底架和副架,所述底架下方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副架下方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底架和副架上方分别设置有一组分解式盒体。
6.优选的,每组所述立板相互靠近一侧连接有第一组装条,所述第一组装条设置呈“t”型,所述立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提手。
7.优选的,每组所述侧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组装条与第一滑槽对应安装,一组所述侧板一侧安装有拉环。
8.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组装条,每组所述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下方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组装条与第二滑槽对应安装。
9.优选的,所述底架和副架上设置有多组第三组装条,所述侧板下方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组装条与第三滑槽对应安装,所述底架和副架的上方开设有卡槽,所述连接杆与卡槽对应安装。
10.优选的,每组所述侧板上方两端分别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外圈套设有挡块。
11.优选的,所述立板、侧板和承载板可以相互组合呈盒体,多组所述隔板呈阵列分布在盒体内,所述立板、侧板、承载板和隔板上均开设有多组透气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分解式盒体的设置可以更加方便的将分解式盒体内进行育种的蔬菜进行大棚移栽,通过多组隔板的设置可以对蔬菜苗下方的原有土壤进行保护,提高了蔬菜苗的成活率,同时提高移栽效率,通过放置架体的设置可以使蔬菜苗在大棚内集中搬运时更加方便,同时减少了大棚内的空间占用,提高蔬菜育种数量;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对幼苗有效的起到保护作用,移栽时使蔬菜苗的原有土壤得到有效保留,提高移栽效率,同时便于蔬菜苗在大棚内集中搬运,提高作业效率,还减少了蔬菜苗培育时对大棚空间的占用,便于大棚内使用,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分解式盒体的爆炸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提手的部分区域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分解式盒体;11、立板;12、侧板;13、承载板;14、隔板;2、放置架体;21、底架;22、副架;3、移动轮;4、连接杆;5、第一组装条;51、第一滑槽;6、提手;7、拉环;8、第二组装条;81、第二滑槽;9、第三组装条;91、第三滑槽;10、卡槽;15、挡块;16、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3.实施例
2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农业大棚内用的蔬菜育种箱,包括分解式盒体1和放置架体2,如图3所示,分解式盒体1包括两组立板11,每组立板11相互靠近一侧连接有第一组装条5,第一组装条5与立板11固定连接,第一组装条5的一侧只与立板11的上方面持平,第一组装条5设置呈“t”型,如图5所示,立板11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提手6,提手6通过安装槽与立板11滑动连接,提手6的设置可以使单独一组分解式盒体1更便捷的搬运,两组立板11之间设置有两组侧板12,每组侧板1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51,第一组装条5与第一滑槽51对应安装,立板11与侧板12通过第一组装条5和第一滑槽51滑动连接,立板11和侧板12可以相互组装,一组侧板12一侧安装有拉环7,拉环7一侧与侧板12固定连接,拉环7的设置便于对放置架体2上不同位置的分解式盒体1进行抽检取放,每组侧板12上方两端分别设置有立柱,立柱下方与侧板12固定连接,立柱外圈套设有挡块15,挡块15与侧板12转动连接,挡块15的设置可以使立板11与侧板12在组装完成后对立板11进行限位,利于分解式盒体1整体的搬运,立板11和侧板12的下方设置有承载板13,承载板1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组装条8,第二组装条8与承载板13固定连接,每组侧板12相互靠近的一侧下方开设有第二滑槽81,第二组装条8与第二滑槽81对应安装,承载板13和侧板12通过第二组装条8与第二滑槽81滑动连接进行组装,如图3-4所示,承载板13上方设置有多组隔板14,立板11、侧板12和承载板13可以相互组合呈盒体,多组隔板14呈阵列分布在盒体内,多组隔板
14的设置可以更好使蔬菜苗进行移栽时下方的原有土壤不被破坏,立板11、侧板12、承载板13和隔板14上均开设有多组透气孔16,透气孔16的设置可以使蔬菜苗在进行培育时更好的通风,从而使土壤保持活力,利于蔬菜苗的培育,通过分解式盒体1可以完全拆卸组装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对蔬菜苗的原有土壤进行保护,同时在不需要培育时,可以将分解式盒体1进行拆卸,便于收纳规整;
25.如图1-2所示,放置架体2包括底架21和副架22,如图6所示,底架21和副架22上设置有多组第三组装条9,多组第三组装条9的下方分别对应与底架21和副架22固定连接,侧板12下方开设有第三滑槽91,第三组装条9与第三滑槽91对应安装,第三组装条9和第三滑槽91的设置可以使分解式盒体1与放置架体2进行组装,便于蔬菜苗整体在大棚内的搬运,底架21和副架22的上方开设有卡槽10,底架21下方设置有移动轮3,移动轮3上方与底架21下方固定连接,移动轮3的设置可以使放置架体2将分解式盒体1承载搬运时更加的便捷,副架22下方设置有连接杆4,连接杆4与副架22固定连接,连接杆4与卡槽10对应安装,连接杆4的设置可以使副架22和底架21通过卡槽10进行组装,卡槽10和连接杆4的设置可以使底架21上方设置有多组副架22,从而可以对多组分解式盒体1进行摆放,底架21和副架22上方分别设置有一组分解式盒体1,分解式盒体1与底架21和副架22均可以对应组装,便于蔬菜集中育种,减少空间占用,放置架体2的设置可以使分解式盒体1在大棚内便于搬运,同时节约大棚内空间的占用,提高蔬菜育苗量。
26.本实施例中,首先将承载板13通过第二组装条8与两组侧板12上的第二滑槽81对齐,然后推动承载板13,使第二组装条8沿第二滑槽81进行滑动,直至承载板13与侧板12的两端对齐,从而使承载板13与两组侧板12进行组装,然后将两组立板11拿起,使立板11上的第一组装条5与侧板12上的第一滑槽51对齐,向下按动立板11,使第一组装条5沿第一滑槽51向下滑动,使第一组装条5与第一滑槽51对应安装,完成立板11与侧板12的组装,然后将侧板12上方的挡块15分别转动,使挡块15的一端可以对第一组装条5和立板11进行阻挡,然后将第一组隔板14一侧与立板11的一侧贴合,然后将多组隔板14逐一放置在承载板13上方,使多组隔板14件盒体分隔呈多个单独的育种区,完成对分解式盒体1的组装,然后在将承载板13下方的第三滑槽91与第三组装条9对应安装,完成分解式盒体1与放置架体2的组装,其中底架21上方可以呈阵列式安装多组副架22,从而使多组分解式盒体1可以集中放置,减少空间浪费;
27.当操作员需要对蔬菜的出苗率和成活率进行抽样检测时,可以直接通过手持拉环7将分解式盒体1整体拉出,使分解式盒体1脱离与放置架体2的组装状态,方便对中间和下方位置的分解式盒体1进行拿取抽检,利于对不同位置处的蔬菜苗状态进行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
28.当育种完成需要对蔬菜苗进行移栽时,将分解式盒体1从放置架体2上取下,然后将立板11两侧的提手6抽出,操作员手提提手6将分解式盒体1搬放在蔬菜移栽区,然后将承载板13一侧微微抬起后将承载板13抽出,使蔬菜面的原有土壤下方与移栽区底面土壤接触,然后转动隔板14,使隔板14不在对立板11和第一组装条5抵挡,将立板11向上抽出,从而使边侧的蔬菜苗和原有土壤完全显露,在通过向一侧缓慢推动最边上一组隔板14,使隔板14带动最边上一列蔬菜苗和原有土壤与隔板14脱离,然后继续对其他隔板14同样操作,直至多组隔板14不在对蔬菜苗和原有土壤进行抱夹稳固,完成对蔬菜苗的移栽,同时分离式
隔板14的设置可以更全成都的保护蔬菜苗下方的原有土壤,便于大棚使用,提高了蔬菜苗的移栽成活率,利于蔬菜苗的生长。
29.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