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7219发布日期:2023-05-25 03:42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长轴泵加工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


背景技术:

1、化肥母液是指在化肥加工中通过化学沉淀或结晶过程中分离出沉淀或晶体后残余的饱和溶液,这种液体的浓度通常较高,在对此类液体输送时,主要采用长轴泵进行运输,长轴泵主要通过电机和泵同轴连接,是由泵体、泵头、连接管路和控制装置所构成。

2、在长轴泵的电机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在后端通常设置有一个开设有小孔的后盖,内部设置有扇叶,通过长轴泵的电机转动时带动扇叶旋转实现扇热效果,但后端的后盖开设的位置一般一侧面,在外侧弧形面上没有开设圆孔,导致扇叶在后盖内侧形成的气流较为混乱,不能形成有效的气流循环运动,从而降低气流运动携带热量实现散热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一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外壳的一侧面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

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扇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壁与泵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块的外表面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一侧面与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内筒,所述转动环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内筒,所述第一内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流环。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内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二内筒的一侧面与外壳的内壁卡接。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壁卡接有弧形条,所述弧形条的一侧面与泵体固定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装置通过在外壳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和外侧开设有排气孔,然后使第二扇叶通过转动环带动第一扇叶转动,实现引导外壳内部气流的运动,提高外壳内部与外部气体交换的效率,从而解决现有的长轴泵后盖内侧气流较为混乱,不能形成有效的气流循环运动,从而降低气流运动携带热量实现散热效率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的一侧设置有外壳(2),所述外壳(2)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气孔(3),所述外壳(2)的一侧面开设有进气孔(4),所述外壳(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扇叶(5),所述第一扇叶(5)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环(6),所述转动环(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叶(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所述转动轴(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转动块(9),所述转动块(9)的内壁与泵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9)的外表面开设有弧形孔(17),所述弧形孔(1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l型板(11),所述l型板(11)的一侧面与转动轴(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内筒(15),所述转动环(6)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内筒(12),所述第一内筒(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流环(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筒(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16),所述第二内筒(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10),所述第二内筒(15)的一侧面与外壳(2)的内壁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壁卡接有弧形条(14),所述弧形条(14)的一侧面与泵体(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一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外壳的一侧面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外壳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第二扇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该化肥母液输送用长轴液下泵,通过在外壳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和外侧开设有排气孔,然后使第二扇叶通过转动环带动第一扇叶转动,实现引导外壳内部气流的运动,提高外壳内部与外部气体交换的效率,从而解决现有的长轴泵后盖内侧气流较为混乱,不能形成有效的气流循环运动,从而降低气流运动携带热量实现散热效率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严大会,刘宾,傅廷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什邡市铭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