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5710发布日期:2023-03-15 02:1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诱捕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


背景技术:

2.柑橘小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是亚太地区果树种植业上的一种毁灭性检疫性害虫,目前在我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柑橘小实蝇主要危害寄主果实,在果实表面形成疤痕,还能为害果肉,使果实腐烂,常引起果实早落,小实蝇繁殖和飞行能力强,一年可发生4~5代,总体呈局部分布,个别果园呈暴发态势,且危害反复,尚无有效的方法应对。
3.柑橘小实蝇寄主范围广、种类多,包括柑桔、梨、芒果等250余种果蔬,因此,对于小实蝇的防控,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实时监测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着手,有助于建立高效安全的小实蝇防控技术,橘小实蝇的种群监测主要通过果园悬挂诱捕器来实现。
4.当前普遍使用的小实蝇诱捕装置多为普通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制作的圆柱形诱捕器,其盖子与瓶身分离,使用螺纹口连接,瓶身多为不透明或有色透明状,该类装置在使用会遇到如下问题:
5.一:通道口在盖子上,垂直向下设置,成虫能够进入瓶内,但在瓶内能够存活较长时间,往往导致部分被诱捕的小实蝇能够逃逸;
6.二:柑橘产区往往会经历长时间的高温暴晒、台风等不利天气,诱捕器的材料较差,长时间挂在室外,易变形甚至损坏,特别地,透明材料的诱捕器,首先会变得模糊,影响观测,因此,需要频繁更换,进而带来使用成本增加,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包括瓶身和顶盖,所述瓶身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固定连接有挂环;
10.所述瓶身底部连接有诱剂收纳组件,所述瓶身内部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上方设有螺纹套,并且螺纹套外侧与瓶身呈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内侧螺旋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斗,本装置为避免蝇虫进入至瓶身内部然后在逃出,此时设置螺纹筒,并且两两螺纹筒呈对应设置,螺纹筒的一端指向一处,此时大大降低蝇虫逃离瓶身的概率,并且本装置十分方便对其进行清理,当在对其进行清理时,其可以通过转动导向带动螺纹筒转动,此时即可将其分离,方便对螺纹筒内部进行清理,而设置的导向斗呈漏斗状设置,方便蝇虫进入其中,设置的挂环方便设备挂在相应位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瓶
身采用共聚酯材料制作而成,在使用时可以达到透明度较好的效果,不会影响其工作人员从外界直接观察瓶身内部情况,方便进行判断,然后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瓶身底部呈敞口设置,种设置方便蝇虫掉落至底部,并且在清理时,通过转动收纳组件,即可将其收纳组件取出,方便通过收纳组件对蝇虫进行处理。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螺纹筒呈“十”字形设置,这种设置保证蝇虫不易通过原来进入的通道再次逃出,以此达到只进不出的通道设计,降低蝇虫逃逸的概率。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诱剂收纳组件包括转动盘、收纳框和过滤网,所述转动盘内部与瓶身呈螺旋连接,所述转动盘内部固定连接有收纳框,所述收纳框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内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海绵棒,在设备使用完成后,通过转动盘的转动可以实现与瓶身分离,方便对转动盘内部的杂质进行处理,同时设置的收纳框内部可以添加诱虫剂,并且通过海绵棒内部增加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增加其吸水性和缓释功能,保证设备可以长久使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连接环、连接盘和处理框,所述连接环外侧与瓶身内部呈螺旋连接,所述连接环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盘,且连接盘内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处理框。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处理框呈空心设置。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处理框呈下口窄上口宽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其蝇虫一旦进入瓶身内部,其再次通过处理框进入底部时,这种设置采用两层阻挡机构,避免蝇虫逃逸的概率,在对瓶身内部进行清理时,其通过转动连接环即可将其拆下进行清理工作,这种设置可以保证诱捕器循环长久使用,避免其经常更换,大大减少成本的投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导向斗、螺纹筒和螺纹套,其螺纹筒呈十字型设置,其出口呈相互对应设置,其保证蝇虫一旦进入瓶身内部,其蝇虫不易排出,以此达到只进不出的通道设计,降低蝇虫逃逸的概率,达到高效杀虫的目的;
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转动盘、收纳框、过滤网和海绵棒,其诱虫剂放置在收纳框内部,并且设置的海绵棒内部增加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增加其吸水性和缓释功能,保证设备可以长久使用;
21.并且本瓶身采用共聚酯材质,其可以达到透明度较好,不影响外界直接观察;
22.在底部设置有转动盘、收纳框、过滤网和海绵棒,在进行更换药剂时,或者处理内部杂质时,其通过转动转动盘可以直接将其取出,然后方便进行更换杂质和蝇虫尸体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瓶身;2、顶盖;3、挂环;4、诱剂收纳组件;401、转动盘;402、收纳框;403、过滤网;404、海绵棒;5、导向斗;6、螺纹筒;7、过滤组件;701、连接环;702、连接盘;703、处理框;8、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1
29.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0.一种高效的橘小实蝇诱捕器,包括瓶身1和顶盖2,上述瓶身1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上述顶盖2顶部固定连接有挂环3;挂环3的设置方便通过外部的连接绳,将其挂在树上、墙上等区域;
31.上述瓶身1底部连接有诱剂收纳组件4,上述瓶身1内部连接有过滤组件7,上述过滤组件7上方设有螺纹套8,并且螺纹套8外侧与瓶身1呈固定连接,上述螺纹套8内侧螺旋连接有螺纹筒6,上述螺纹筒6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斗5。
32.传统的诱捕器一般在瓶身外侧开设口,并且将管道插入通道口,成虫能够进入瓶内,但在瓶内能够存活较长时间,往往导致部分被诱捕的小实蝇能够逃逸;柑橘产区往往会经历长时间的高温暴晒、台风等不利天气,而塑料瓶一般呈透明材料设置,在雨水天气下,其容易变得模糊,影响人员直接观测瓶内的情况,因此,需要频繁更换,进而带来使用成本增加,本装置为避免蝇虫进入至瓶身1内部然后在逃出,此时设置螺纹筒6,并且两两螺纹筒6呈对应设置,螺纹筒6的一端指向一处,此时大大降低蝇虫逃离瓶身1的概率,并且本装置十分方便对其进行清理,当在对其进行清理时,其可以通过转动导向斗5带动螺纹筒6转动,此时即可将其分离,方便对螺纹筒6内部进行清理,而设置的导向斗5呈漏斗状设置,方便蝇虫进入其中,设置的挂环3方便设备挂在相应位置。
33.实施例2
34.本实施例是对实施1例所做出的改进,请参阅图1,具体的,上述瓶身1采用共聚酯材料制作而成,传统的诱捕器采用一般的塑料瓶制成,其材料较差,长时间挂在室外,易变形甚至损坏,而本设备采用共聚酯材料制作而成,在使用时可以达到透明度较好的效果,不会影响其工作人员从外界直接观察瓶身1内部情况,方便进行判断,然后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5.实施例3
36.本实施例是对实施2例所做出的改进,请参阅图1,具体的,上述瓶身1底部呈敞口设置,这种设置方便蝇虫掉落至底部,并且在清理时,通过转动收纳组件4,即可将其收纳组件4取出,方便通过收纳组件4对蝇虫进行处理。
37.实施例4
38.本实施例是对实施3例所做出的改进,请参阅图1,具体的,上述螺纹筒6呈“十”字
形设置。
39.这种设置保证蝇虫不易通过原来进入的通道再次逃出,以此达到只进不出的通道设计,降低蝇虫逃逸的概率。
40.实施例5
41.本实施例是对实施4例所做出的改进,请参阅图1和图2,具体的,上述诱剂收纳组件4包括转动盘401、收纳框402和过滤网403,上述转动盘401内部与瓶身1呈螺旋连接,上述转动盘401内部固定连接有收纳框402,上述收纳框402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403,上述过滤网403内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海绵棒404。
42.在设备使用完成后,通过转动盘401的转动可以实现与瓶身1分离,方便对转动盘401内部的杂质进行处理,同时设置的收纳框402内部可以添加诱虫剂,并且通过海绵棒404内部增加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增加其吸水性和缓释功能,保证设备可以长久使用。
43.实施例6
44.本实施例是对实施5例所做出的改进,请参阅图1和图3,具体的,上述过滤组件7包括连接环701、连接盘702和处理框703,上述连接环701外侧与瓶身1内部呈螺旋连接,上述连接环701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盘702,且连接盘702内部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处理框703。
45.上述处理框703呈空心设置。
46.上述处理框703呈下口窄上口宽设置。
47.在使用过程中,其蝇虫一旦进入瓶身1内部,其再次通过处理框703进入底部时,这种设置采用两层阻挡机构,避免蝇虫逃逸的概率,在对瓶身1内部进行清理时,其通过转动连接环701即可,这种设置可以保证诱捕器循环长久使用,避免其经常更换,大大减少了成本的投入。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