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5016发布日期:2023-03-01 02:1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捕鱼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鱼用具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捕鱼桶。


背景技术:

2.在打渔中人们常使用手竿钓鱼或者是提网捕鱼等方法;采用鱼竿钓鱼时间长了手臂酸痛,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钓鱼;采用提网捕鱼的话,需要精确把握时机,在有鱼吃饵的时候方能捕到鱼,过早过晚提网均无法捕到鱼;而大规模撒网捕鱼则需要下水操作,属于重体力劳动,对捕鱼者的身体素质有较为苛刻的要求。
3.捕鱼桶是一种使用方便,对捕鱼者自身素质和技术要求不高的捕鱼用具;现有一公开号为cn10265714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捕鱼器,包括诱导口、捕鱼器附腔、进鱼口、捕鱼器主体、诱饵瓶、捕器盖、提拉绳,诱导口为椎体结构,用透明材料制成,其上分布有直径2mm的孔,诱导口和捕鱼器主体结合形成捕鱼器附腔;该专利用于捕捉小体型的幼鱼作为观察研究用,但是该专利中所使用的结构有着诱饵味道分散,难以引诱鱼虾从捕鱼口正确进入捕鱼桶,导致虽然能诱鱼但是捕鱼效率却不高;捕器盖与提拉绳设置一体,容易在使用提拉绳回收捕鱼器时误将捕器盖打开导致渔获散落逃跑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鱼效率更高,更实用的捕鱼桶。
5.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捕鱼桶,包括桶身,桶身底部连接有桶底,桶身顶部通过拉链连接有桶盖;桶盖中心位置设有朝向桶内的捕鱼口;桶身顶部设有提拉件,提拉件上连接有投递绳。
7.优选地,所述捕鱼口为上粗下细的喇叭口结构,捕鱼口较细的一端纵向裁剪为多条向内收缩的条带;捕鱼口上端固定在桶盖上,下端由多条纵向条带围成并朝向桶内。
8.优选地,投递绳的自由端设置有把手,投递绳的固定端等间距地设置有防滑珠。
9.优选地,桶底顶面中心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上设置有挂钩。
10.优选地,桶身上半段设置为网眼结构的进水孔,桶身下半段设置为防水结构;或者,桶身为防水结构,桶底和/或桶盖设有透水孔。
11.优选地,提拉件为软质的提带或硬质的提手。
12.优选地,提带中段设置有一对通孔,投递绳的一端穿过一对通孔连接在提带上。
13.优选地,提手中段设置有通孔,投递绳的一端穿过通孔与提手连接。
14.优选地,提手中部设有凹槽,通孔贯通提手表面与凹槽,凹槽开口处卡设有握持垫。
15.优选地,桶身与桶盖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16.优选地,桶底可以设置为加厚桶底,用以增加桶底的支持力以容纳更多渔获;桶底设置有凹凸不平的底角,能够提高捕鱼桶的稳定性,增大摩擦阻力以防滑防磨损,使得捕鱼桶在水底的位置不易随着水流而改变,避免出现投放位置与回收位置偏移过大等问题,使
其使用寿命更长。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明或网眼制的桶身,方便使用者观察渔获情况,也能够让鱼能够直接通过视觉观察到诱饵,诱鱼效果优秀;通过设置进水孔或透气孔,也能够进一步散发诱饵气味,同时透气孔设置在捕鱼口四周,使得诱饵气味集中,能更加集中地将鱼诱导至捕鱼口处,捕鱼效率更高。
19.(2)本实用新型采用拉链连接桶身与桶盖,开闭方便,密闭性好,桶中的鱼不易挣脱逃离;桶身使用提带或者提手与投递绳可拆卸连接,既方便携带,也方便投放与回收,使用简单方便。
20.(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上粗下细的喇叭口状捕鱼口,并且在其底端设置为向内收缩的多条条带,既能够让更大体型的鱼入桶,也能够防止入桶的鱼无法逃脱,提高了捕鱼的效率。
21.(5)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投递绳作为投递与回收捕鱼桶的工具,投递绳上末端设置有多个防滑珠,可以在回收捕鱼桶时起到防滑防伤手的作用。
22.(6)本实用新型在桶底设顶面中央设置有配重块,用以提高捕鱼桶的入水速度;同时配重块上设置有挂钩,挂钩用于挂设鱼饵,起到诱鱼的效果。
23.(7)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上半网眼配合不漏水桶底的设计,在回收捕鱼桶之后也能够留存一定量的水在桶内,以维持渔获的生存,提高渔获新鲜度。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a处的放大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b处放大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中:桶身1;桶底2;进水孔21;配重块22;桶盖3;捕鱼口31;透气孔32拉链4;提带5;连接环51;提手6;握持段61;通孔62;握持垫63;投递绳7;手柄71;防滑珠72。
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例1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捕鱼桶,包括圆柱形的桶身1;桶身1的半径从上至下均匀减小,使其呈上粗下细的圆台状;其内部为空腔,用于捕鱼与存放捕到的鱼。
35.桶身1的底部连接有桶底2,桶身1的顶部通过环状的拉链4连接有桶盖3;桶盖3的中央位置设置有朝向桶内的捕鱼口31;在桶身1的侧面上还连接有一根软质的提带5,提带5的两端分别与桶身1侧面两端上固定设置的连接结构连接,使得提带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桶身1侧面的两端相连接,在使用提带5提起桶身1时桶身1的左右两端可以保持平衡。
36.如图2所示,在提带5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一对通孔,通孔上均设置有连接环51;连接环51用于将提带5与投递绳7连接,投递绳7可以通过挂钩机构与两个连接环51连接,如图2中所示的状态,将投递绳7与捕鱼桶连接在一起,当捕鱼桶抛出捕鱼之后,便可以通过投递绳7将其回收;投递绳7采用尼龙材质编制,每个60cm处设置一个塑料防滑珠72;塑料防滑珠72可以防止投递绳7打滑,减轻对操作者手部的损伤;投递绳7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71,可以通过手柄71将投递绳7固定设置在岸边,从而不需有人一直蹲守;多余的投递绳7也可以缠绕在手柄71上;提带5也可以替换为提绳,提绳上不设置提带5上设置的连接环51,而是设置一个可以在提绳上移动的连接片,连接片可以与投递绳7连接,以达成与提带5以及连接环51类似的连接效果。
37.本实施例中桶身1与桶盖3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如透明的eva材料;桶身1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桶底2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配重块22,配重块22用于克服浮力将捕鱼桶沉入水底;在配重块22上设置有挂钩,可以将诱饵设置在配重块22上,诱使鱼进入捕鱼桶底部;在桶底2上还均匀地设置有进水孔21,进水孔21用于加快捕鱼桶进水沉底的速度,让捕鱼桶能够快速沉入水底;桶底2不打孔也可,并不影响实际使用;桶身1与桶盖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还可以让鱼能够看到桶中的诱饵,从视觉上起到诱鱼的效果。
38.捕鱼口31采用与桶盖3相同的透明eva材料制成,其形成上宽下窄的喇叭口结构,并且对窄的一端进行纵向的剪裁,使其形成多条宽约5mm长约50mm的条带,捕鱼口31上端固定在桶盖3上,下端由多条纵向条带围成并朝向桶内,这样可以容纳更大体型的鱼入桶,而当鱼入桶之后能够恢复原状,使得进入的鱼无法再逃出捕鱼桶。
39.本实施例在使用中,首先将诱饵固定设置在配重块22上,然后合上桶盖3,拉紧拉链4;随后将投递绳7通过卡钩与提带5上的连接环51连接;随后将整个捕鱼桶投入捕鱼水域,在配重块22的作用以及进水孔21的作用下,捕鱼桶快速沉入水底进入工作状态;在等待捕鱼的时候,可以将投递绳7的另一端通过手柄71固定在岸边上。
40.等到捕鱼结束需要回收捕鱼桶时,只需要通过拉拽投递绳7,即可将捕鱼桶回收;随后打开拉链4,便可以取下桶盖3,将桶中的渔获取出。
41.实施例2
4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主要不同点在于:
43.本实施例的桶底2设置为加厚桶底,采用注塑加工制成,相比桶身与实施例1中的桶底,其烫结面更大,提高了捕鱼桶的承重性能,适用于更大尺寸的鱼。
44.桶底2的底面设置有带凹凸的加厚底角,使得桶底2的防滑性能得到了提升,并且耐久度也得到了提高,防止桶底因为磨损而出现漏鱼等现象,增加了使用寿命。
4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在桶盖3上设置了透气孔32,透气孔32设置在捕鱼桶的顶部,可以在捕鱼桶入水之后增加诱饵气味的排出速度,增加诱鱼效率。
46.实施例3
4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主要不同点在于:
48.本实施例中使用了提手6代替提带5;如图4所示,提手5为一个门字形的结构,其底部两端分别通过轴孔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一块固定片,固定片呈对角设置在连接桶身1与桶盖3的连接边沿上,使得提手5可以以固定片上的连接孔中轴线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拉链4设置在连接边沿的内侧,以避开设置了提手6固定结构的外侧。
49.如图5所示,在提手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握持段61;握持段61要比提手其他部分更粗,方便搬运捕鱼桶时进行握持;在握持段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上下打通的通孔62;投递绳7可以通过通孔62与提手6进行连接,从通孔62的顶部深入并且在内部凹槽打结予以固定,便于通过投递绳7对捕鱼桶进行投递与回收。
50.在握持段61的底部,还设置有可以拆卸的握持垫63,握持垫63采用吸能柔软的塑料材质制成,可以减轻捕鱼之后提带捕鱼桶时对人手的压力,提高使用舒适度;在进行捕鱼时,将握持垫63拆下,便可以将通孔打开,将提手与投递绳7连接;在回收捕鱼桶之后,便可以在取下投递绳7之后将握持垫63塞回提手6的底部,方便提着捕鱼桶行动。
51.实施例4
5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桶身1为方形结构。
53.方形结构的桶身1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水底不像圆柱形桶身容易发生滚动,导致捕鱼地点与原设定地点出现偏差;与桶身1相配合地,桶底2、桶盖3与拉链4也均设置为了方形的;方形的捕鱼桶在水底牢固稳定,不容易随着水流飘动,方便确定捕鱼点与回收点。
54.实施例5
55.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主要不同点在于:
56.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桶身1采取不透明材料制成,并且在桶身1上半设置有网眼段11。
57.本实施例中,桶身1分为三部分,下半部分为不透明的eva材料,或者也可以使用透明材料;中间部分设置为网眼段11,网眼段11的上方连接有一小段不透明的eva材料,其顶端如同前实施例一般,通过拉链4结构连接有桶盖3。
58.网眼段11也采用eva材料制成,通过高频热合工艺与上下桶身1连接在一起,在桶的边缘套上钢丝以支持桶身成型,桶身1与桶底2采用烫接成型的工艺连接为一体;桶底2不设置进水孔,使得捕鱼桶的底部能够存积一定的水,让渔获能够在捕鱼桶回收之后依然有水可以维持其存活,保持渔获的新鲜,不会因为失水导致渔获受伤;网眼段11则可以负责进水,加快捕鱼桶入水速度,也可以用以观察渔获情况;网眼也可以起到散发诱饵味道的作用,增加诱鱼效率。
59.下半段也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能够更加直接的观察渔获在桶内的情况,增加了观赏性,提高捕鱼乐趣。
60.实施例6
61.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主要不同点在于:
62.本实施例中采取了网眼桶身与方形桶身的结合;网眼桶身1配合无孔的桶底,能够存积一部分水,在捕鱼桶回收之后也能够保持一定的水方便渔获活动生存;方形的桶身更加稳固,能够在水底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与形态,不会出现回收点与放置点偏差过大的情况。
63.以上所述,仅为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所做的一切描述并不代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了限制,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能够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是替换方案,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