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虫病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28259发布日期:2023-03-03 23:5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虫病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治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虫病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2.线虫病是由线形动物门线虫纲(nematoda)多种线虫引起的一类蠕虫病,通常所说的线虫特指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一种很小的蠕虫,秀丽隐杆线虫已经成为现代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材料其成体长仅1mm,全身透明,以细菌为食,居住在土壤中,全身共有959个细胞,性别为雌雄同体或雄性,整个的生命周期仅3天,在种植有些植物或有些农作物时为了防止植物或农作物感染线虫病一般会使用到防治装置来进行防治。
3.但是现有的大部分防治装置在使用时一般都是通过水淹的方式进行防治,在防治时一般都是直接通过地面浇水的方式进行水淹防治处理,由于地面直接浇水的设置导致水的渗透速率较低,从而导致这样的防治处理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虫病防治装置,通过第一灌溉机构与第二灌溉机构相互配合的设置,能够明显的提升该装置对线虫病防治的速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虫病防治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底部设置有投入管,所述投入管一端贯穿水箱并延伸至水箱内部,所述电磁阀顶部设置有第一软管,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第一泵机,所述第一泵机一侧设置有第二泵机,所述第一泵机输出端设置有第一灌溉机构,所述第二泵机输出端设置有第二灌溉机构。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灌溉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贯穿水箱并延伸至水箱外部,所述第一连接管横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顶部与底部均均匀连接有多个第三连接管。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三连接管外表面均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灌溉机构包括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一端贯穿水箱并延伸至水箱外部,所述第四连接管一端设置有连接器。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一侧设置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一端设置有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前侧与后侧均均匀设置有多个第六连接管,多个所述第六连接管底部均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一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开设有
凹槽,所述连接板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孔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连接板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把手。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通过第一灌溉机构与第二灌溉机构相互配合的设置,使得进行线虫病防治的土地在进行水淹处理时,可以实现地面表面与地面内部同时进行水淹,通过这样的处理设置,使得水能够快速的渗透土地,因此使得该装置对线虫病进行防治使得防治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且通过两个泵机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供水力度不足的现象出现,且通过连接板、过滤网、支撑板与把手相互配合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对线虫病防治时使用的水进行过滤,而且还能够对过滤的杂质进行处理,且通过第二软管的设置,使得第五连接管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变更,且通过连接器连接第五连接管的设置,使得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安装合适的管道,而且第一灌溉机构与第二灌溉机构在未进行线虫病防治时还可以充当灌溉装置对土地进行晒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1、水箱;2、电磁阀;3、投入管;4、第一软管;5、第一泵机;6、第二泵机;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第三连接管;10、第四连接管;11、连接器;12、第二软管;13、第五连接管;14、第六连接管;15、连接板;16、过滤网;17、支撑板;1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线虫病防治装置,包括水箱1,水箱1顶部设置有电磁阀2,电磁阀2底部设置有投入管3,投入管3一端贯穿水箱1并延伸至水箱1内部,电磁阀2顶部设置有第一软管4,水箱1内部设置有第一泵机5,第一泵机5一侧设置有第二泵机6,第一泵机5输出端设置有第一灌溉机构,第二泵机6输出端设置有第二灌溉机构,以便于通过电磁阀2控制水流进入水箱1。
22.如附图1、2、4所示,第一灌溉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7,第一连接管7一端贯穿水箱1并延伸至水箱1外部,第一连接管7横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第一连接管7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8顶部与底部均均匀连接有多个第三连接管9,多个第三连接管9外表面均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二灌溉机构包括第四连接管10,第四连接管10一端贯穿水箱1并延伸至水箱1外部,第四连接管10一端设置有连接器11,连接器11一侧设置有第二软管12,第二软管12一端设置有第五连接管13,第五连接管13前侧与后侧均均匀设置有多个
第六连接管14,多个第六连接管14底部均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以便于通过第一灌溉机构与第二灌溉机构对土地进行水淹防治处理。
23.如附图1、3所示,水箱1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顶部开设有凹槽,连接板15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6,连接板15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7,连接板15一侧设置有把手18,以便于通过过滤网16对进入水箱1内的水进行过滤。
24.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之前第一灌溉机构预埋在地内,而第二灌溉机构留置在地面上,在使用时先将第一软管4与外界水源连接,在连接完成之后即可打开电磁阀2这时水即进入水箱1内部,在水进入之后在启动第一泵机5与第二泵机6,分别将水通过第一灌溉机构与第二灌溉机构导出水箱1导入地内对土地进行水淹处理,在这时土地即进行了线虫病防治,在需要过滤网16上的杂质进行清理时,只需通过把手18将连接板15从水箱1内取出即可实现对过滤网16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25.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26.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27.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