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6163发布日期:2023-04-20 00:5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害虫防治,具体涉及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


背景技术:

1、赤眼蜂是生物防治应用中重要的天敌昆虫,具有较高的防效,且又无毒、无害,其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2、现有的部分林业应用的赤眼蜂释放卡是将载有赤眼蜂的柞蚕蛾卵粒通过人工粘制到纸上制成蜂卡,在释放当日如果遇到强风或者暴雨天气,承载赤眼蜂的寄主卵粒会被雨水冲刷掉,降低赤眼蜂释放数量。严重影响林间害虫的防治效果。其次,由于寄主卵裸露于外界环境中,容易被蜘蛛、蚂蚁等昆虫咬噬,这样严重降低了赤眼蜂品质;林间赤眼蜂的释放方式主要通过人工将赤眼蜂蜂卡卡在树干上或者悬挂到林下较嫩的枝条上,既不美观、费时费力、无形中增加了白色垃圾数量。

3、近几年随着生物防技术的不断推进,赤眼蜂的释放装置相继被开发利用。目前水旱田已成功实现了机械化投放,彻底解决人工作业难的问题。但经过实践发现,目前林业释放装置存在很多技术问题还有待于解决,由于森林环境复杂、林区多为混交林,且林木较高,有些释放装置设计过于复杂,应用到林间成本较高,且不易操作;还有些释放装置投放到林间,一旦放蜂器落地易崩裂导致卵粒散落失去保护,落地的寄主卵粒羽化出蜂后,距离靶标害虫有较大的竖直距离,不如悬挂的树枝上易于扩散搜索害虫卵粒。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观简单、材质可降解、便于林间应用的赤眼蜂放蜂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部分林业应用的赤眼蜂释放卡是将载有赤眼蜂的柞蚕蛾卵粒通过人工粘制到纸上制成蜂卡,在释放当日如果遇到强风或者暴雨天气,承载赤眼蜂的寄主卵粒会被雨水冲刷掉,严重降低赤眼蜂释放数量等问题。其次,现有的释放装置外观设计过于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合应用到林业防治中;甚至还有一些释放装置稳固性不强,林木又较高,承载寄主卵粒的放蜂器一旦落地,散落的卵粒羽化出蜂,很难准确地搜索到靶标害虫,无形中增加了防治难度。本实用新型的的赤眼蜂释放装置,其外形简单、稳固性强,适合林区悬挂,操作简便易行、且易降解等功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包括放蜂器球体,所述放蜂器球体由上半球体、下半球体、防雨伞及隔板片组成,所述上半球体表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孔洞,且贯穿构成挂耳,所述上半球体中间设置有防雨伞,所述防雨伞边缘设有条形卡楞,所述条形卡楞与下半球体内侧底部的凹卡槽相扣合,形成闭合的载卵室,所述载卵室由隔板片分成上下两层,且隔板片顶部为光滑结构,且底部设置有十字交错的线型分隔片,所述下半球体设置有出蜂口,且出蜂口共有若干个,所述出蜂口为通风口,所述上半球体边缘内侧设置有凹卡扣,且凹卡扣共有若干个,所述下半球体边缘外侧固定连接有凸卡扣,所述上半球体与下半球体通过卡扣扣合形成球体放蜂器。

3、优选的,所述防雨伞直径为2.6-2.8cm。

4、优选的,所述挂耳长度为1.2cm。

5、优选的,所述出蜂口直径为1mm。

6、优选的,所述线型分隔片高度为1-2mm。

7、优选的,所述放蜂器球体直径为3cm。

8、优选的,所述放蜂器球体表面与隔板片顶部均为光滑结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半球体设置挂耳,能够较为便捷的将防蜂器在野外环境下进行悬挂;

11、2、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雨伞,防雨伞边缘有卡楞,通过卡楞与下地球底部卡槽扣合形成封闭载卵室,可将承载寄生蜂的卵粒平铺到载卵室内,无需将承载赤眼蜂的寄主卵粒粘制成蜂卡,暴露于外界环境中,这样既避免雨水冲刷,又杜绝虫害的侵蚀,待赤眼蜂羽化后,还可以在载卵室内完成展翅等活动;

12、3、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蜂口,出蜂口直径为1mm,赤眼蜂大小为0.3mm左右,在保障赤眼蜂出蜂的前提下,避免了其他昆虫混入放蜂器,对寄主卵粒产生损坏,降低赤眼蜂释放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包括放蜂器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放蜂器球体由上半球体(1)、下半球体(2)、防雨伞(3)及隔板片(11)组成,所述上半球体(1)表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孔洞,且贯穿构成挂耳(4),所述上半球体(1)中间设置有防雨伞(3),所述防雨伞(3)边缘设有条形卡楞(7),所述条形卡楞(7)与下半球体(2)内侧底部的凹卡槽(8)相扣合,形成闭合的载卵室(5),所述载卵室(5)由隔板片(11)分成上下两层,且隔板片(11)顶部为光滑结构,且底部设置有十字交错的线型分隔片(12),所述下半球体设置有出蜂口(6),且出蜂口(6)共有若干个,所述出蜂口(6)为通风口,所述上半球体(1)边缘内侧设置有凹卡扣(9),且凹卡扣(9)共有若干个,所述下半球体(2)边缘外侧固定连接有凸卡扣(10),所述上半球体(1)与下半球体(2)通过卡扣扣合形成球体放蜂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伞(3)直径为2.6-2.8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4)长度为1.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蜂口(6)直径为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型分隔片(12)高度为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蜂器球体直径为3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蜂器球体表面与隔板片(11)顶部均为光滑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的放蜂器,由上半球体、下半球体、防雨伞、隔板片四部分组成,所述的上半球体、下半球体通过卡扣扣合形成完整球体放蜂器;上半球体设有挂耳,下半球体内侧设置有载卵室,载卵室由隔板片分成上下两层;所述下半球体半圆口边缘及底部设有若干圆形出蜂口;通过卡楞与卡槽相扣合形成密闭防雨的载卵室,将载有寄生蜂的寄主卵粒盛放到载卵室内,供赤眼蜂羽化、发育,待赤眼蜂羽化后,凭借其向光向上的习性,会顺沿出蜂口爬出到林间搜索害虫卵块。该放蜂器结构简单、稳固性强、防水性强,解决森林环境人工挂卡问题,确保林业高效率高品质放蜂,同时适合人工悬挂、机械投放。

技术研发人员:宋丽威,徐炳芳,吕志方,樊巍,徐宗兰,赵士芳,霍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市净月潭实验林场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