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7347发布日期:2023-03-01 03:37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种植机。


背景技术:

2.水稻在种植的时候,需要将事先培育好的秧苗均匀分布在打整好的田里,方便后续进行种植,现有的秧苗移植方法主要有插秧和抛秧。抛秧相较于插秧,操作简单且抛秧后,根部入土浅,分蘖较多,到了生长后期,有效分穗也会增多,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抛秧时,秧苗的根部带有块状泥土,将秧苗抛起后,秧苗自由下落,由于秧苗的根部较重,秧苗的根部和泥土一起会率先着地,在重力作用下,秧苗的根部和泥土会部分陷入稻田的泥浆中,并最终生长成水稻。
3.现有的抛秧设备多是将秧苗以抛物线的形式抛出,如公开号为cn11278998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用的抛秧设备,包括抛秧组件,通过弹簧和异形块使异形架做往复运动,带动异形架上的条形板将秧苗从秧盘中击打抛出,实现抛秧种植工作。此种方式抛出后的秧苗路径不易控制,秧苗分布较为散乱,不利于后期管理,同时,秧苗以抛物线形式落地后,与地面并非垂直关系,往往有明显的倾斜,容易出现趴秧情况。因此,亟需一种能有序抛秧且能有效避免秧苗落地后出现明显歪斜的水稻种植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种植机,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抛秧种植时秧苗排列有序并避免秧苗落地后出现明显歪斜的目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水稻种植机,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从前至后分别设置有承重轮和驱动轮,所述车架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送苗单元和落苗单元,所述送苗单元的出端和所述落苗单元的进端对应设置,所述送苗单元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车架的顶部,所述送苗单元和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有摆动驱动部,所述落苗单元和所述摆动驱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落苗单元的底部远离所述车架前进方向的一侧开设有落苗口,所述落苗口朝向地面;
6.所述落苗单元包括落苗箱,所述落苗箱靠近所述送苗单元的一侧为开口设置,所述落苗箱的开口端与所述送苗单元的出端对应设置,所述落苗箱的内侧底部设置有输送部,所述输送部的出苗端与所述落苗口对应设置,所述输送部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落苗箱上设置有抓取部,所述抓取部的底部与所述输送部传动连接,所述送苗单元与所述抓取部对应设置。
7.优选的,所述输送部包括两组第一辊轮和落苗传送带,两组所述第一辊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落苗箱内的两相对侧壁底部之间,两组所述第一辊轮分别与所述车架的前进方向相垂直,所述落苗传送带绕接在两组所述第一辊轮上,所述落苗传送带的出苗端与所述落苗口对应设置,所述传送带的进苗端与所述抓取部对应设置,一所述第一辊轮的一端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抓取部包括竖直设置的滑框和六组滑槽,六组所述滑槽对称竖向开设在所述落苗箱的两相对侧壁上,所述滑框的长边横杆与所述第一辊轮的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滑框的若干长边横杆分别贯穿六组所述滑槽并沿所述车架的前进方向滑动连接在六组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框的两相对短边竖杆滑动连接在所述落苗箱的两相对外侧壁上,一所述第一辊轮的两端分别同轴线固定连接有两组凸轮,两组所述凸轮的边部分别与两所述短边竖杆的侧壁底部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位于中部的所述长边横杆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落苗传送带和所述送苗单元对应设置。
9.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若干固定爪,若干所述固定爪等间距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送苗单元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伸入端与所述盲孔之间抵接有弹簧,所述滑杆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落苗箱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落苗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弧形凸台,两组所述弧形凸台与所述滑杆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送苗单元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开口,若干所述开口分别对应设置在若干所述固定爪靠近所述弹簧的一侧,所述滑杆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动爪,若干所述活动爪分别穿出所述开口且与若干所述固定爪对应设置。
10.优选的,所述送苗单元包括进苗箱,所述进苗箱的前端和后端为开口设置,所述进苗箱的两相对侧壁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两组第二辊轮,两组所述第二辊轮上绕接有送苗传送带,若干所述固定爪和若干所述活动爪与所述送苗传送带的出苗端对应设置,所述进苗箱后端内的两相对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秧盘导出杆,所述秧盘导出杆与所述送苗传送带的出苗端对应设置,所述进苗箱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一所述第二辊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进苗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互相平行的滑条,两组所述滑条与所述车架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两组所述滑条滑动连接在所述车架的顶部,所述进苗箱的底部与所述摆动驱动部对应设置。
11.优选的,所述摆动驱动部包括曲轴、第二连杆和第一锥齿轮,所述曲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滑条的长边方向相垂直,所述曲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进苗箱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曲轴的中端上,所述曲轴的一端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的顶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一锥齿轮靠近所述第一链轮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链轮,所述第四链轮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驱动轮靠近所述第一链轮的一侧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第三链轮,所述车架靠近所述第一链轮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两组第一齿轮,两组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一所述第一齿轮上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三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另一所述第一齿轮上同轴线固定连接有复合链轮,所述复合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传动连接,所述复合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第四链轮传动连接。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送苗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将秧盘向后传送并对秧盘进行暂存;摆动驱动部的主要作用是带动送苗单元进行往复运动,使抓取部每次可以精确抓取秧苗;驱动轮的主要作用是驱动种植机行走并且驱动落苗单元和摆动驱动部,使落苗单元和摆动驱动部可以正常工作;抓取部的主要作用是抓取从送苗单元输送来的秧苗并将秧苗并排放置到输送部上,输送部的主要作用是在车辆前进时向后方输送抓取部抓取的秧
苗并使秧苗从落苗口落入到地面上,完成抛秧工作。整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抛秧种植时使秧苗有序落地并有效避免秧苗落地后出现明显歪斜的情况。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稻种植机的主视剖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稻种植机的俯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摆动驱动部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抓取部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框和落苗箱的左视剖视图;
20.其中,1、车架;2、落苗箱;3、进苗箱;4、滑槽;5、滑框;6、活动爪;7、凸轮;8、第一连杆;9、落苗传送带;10、第一辊轮;11、第一链轮;12、第一齿轮;13、第二链轮;14、第三链轮;15、驱动轮;16、第四链轮;17、送苗传送带;18、第二辊轮;19、第一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1、滑条;22、第二连杆;23、曲轴;24、滑杆;25、固定爪;26、弧形凸台;27、弹簧;28、驱动电机;29、连接杆;30、落苗口;31、承重轮;32、进苗板;33、复合链轮;34、秧盘导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参照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种植机,包括车架1,车架1的底部从前至后分别设置有承重轮31和驱动轮15,车架1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送苗单元和落苗单元,送苗单元的出端和落苗单元的进端对应设置,送苗单元左右滑动连接在车架1的顶部,送苗单元和车架1之间设置有摆动驱动部,落苗单元和摆动驱动部分别与驱动轮15传动连接,落苗单元的底部远离车架1前进方向的一侧开设有落苗口30,落苗口30朝向地面;
24.落苗单元包括落苗箱2,落苗箱2靠近送苗单元的一侧为开口设置,落苗箱2的开口端与送苗单元的出端对应设置,落苗箱2的内侧底部设置有输送部,输送部的出苗端与落苗口30对应设置,输送部与驱动轮15传动连接,落苗箱2上设置有抓取部,抓取部的底部与输送部传动连接,送苗单元与抓取部对应设置。
25.送苗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将秧盘向后传送并对秧盘进行暂存;摆动驱动部的主要作用是带动送苗单元进行往复运动,使抓取部每次可以精确抓取秧苗;驱动轮15的主要作用是驱动种植机行走并且驱动落苗单元和摆动驱动部,使落苗单元和摆动驱动部可以正常工作;抓取部的主要作用是抓取从送苗单元输送来的秧苗并将秧苗并排放置到输送部上,输
送部的主要作用是在车辆前进时向后方输送抓取部抓取的秧苗并使秧苗从落苗口30落入到地面上,完成抛秧工作。整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抛秧种植时使秧苗有序落地并有效避免秧苗落地后出现明显歪斜的情况。
26.进一步优化方案,输送部包括两组第一辊轮10和落苗传送带9,两组第一辊轮10转动连接在落苗箱2内的两相对侧壁底部之间,两组第一辊轮10分别与车架1的前进方向相垂直,落苗传送带9绕接在两组第一辊轮10上,落苗传送带9的出苗端与落苗口30对应设置,传送带的进苗端与抓取部对应设置,一第一辊轮10的一端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11,第一链轮11与驱动轮15传动连接。
27.驱动轮15通过带动第一链轮11使第一辊轮10沿与驱动轮15的旋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落苗传送带9的上表面向后移动,从而将抓取部放置的秧苗向后方落苗口30输送,最终使秧苗从落苗传送带9上掉落,通过落苗口30掉落到底面上,完成抛秧工作。
28.进一步优化方案,抓取部包括竖直设置的滑框5和六组滑槽4,六组滑槽4对称竖向开设在落苗箱2的两相对侧壁上,滑框5的长边横杆与第一辊轮10的轴线方向相平行,滑框5的若干长边横杆分别贯穿六组滑槽4并沿车架1的前进方向滑动连接在六组滑槽4内,滑框5的两相对短边竖杆滑动连接在落苗箱2的两相对外侧壁上,一第一辊轮10的两端分别同轴线固定连接有两组凸轮7,两组凸轮7的边部分别与两短边竖杆的侧壁底部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8,位于中部的长边横杆为连接杆29,连接杆29上设置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与落苗传送带9和送苗单元对应设置。
29.滑槽4的主要作用是使滑框5可以进行自由移动,凸轮7跟随第一辊轮10同步转动,凸轮7通过推拉第一连杆8使滑框5可以在若干滑槽4内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夹持组件进行往复移动。
30.进一步优化方案,夹持组件包括若干固定爪25,若干固定爪25等间距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9靠近送苗单元的侧壁上,连接杆29的一端开设有盲孔,盲孔内滑动连接有滑杆24,滑杆24的伸入端与盲孔之间抵接有弹簧27,滑杆24远离弹簧27的一端与落苗箱2的侧壁滑动连接,落苗箱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弧形凸台26,两组弧形凸台26与滑杆24对应设置,连接杆29靠近送苗单元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开口,若干开口分别对应设置在若干固定爪25靠近弹簧27的一侧,滑杆24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若干活动爪6,若干活动爪6分别穿出开口且与若干固定爪25对应设置,若干固定爪25和若干活动爪6与送苗单元对应设置。
31.滑杆24伸出盲孔的一端为弧面,以减小滑杆24滑动到弧形凸台26上的阻力。滑杆24在盲孔内滑动时带动若干活动爪6同步移动,改变活动爪6和固定爪25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对秧苗的夹持和释放。滑杆24未移动到两弧形凸台26上时,滑杆24在弹簧27的作用下抵住落苗箱2的侧壁,活动爪6与固定爪25之间间隙较小,可以确保秧苗夹持牢靠;当滑杆24的弧面移动到弧形凸台26上时,滑杆24向盲孔内移动并压缩弹簧27,活动爪6和固定爪25之间的间隙变大,可以从送苗单元夹持秧苗或释放放置秧苗。
32.进一步优化方案,送苗单元包括进苗箱3,进苗箱3的前端和后端为开口设置,进苗箱3的两相对侧壁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两组第二辊轮18,两组第二辊轮18上绕接有送苗传送带17,若干固定爪25和若干活动爪6与送苗传送带17的出苗端对应设置,进苗箱3后端内的两相对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秧盘导出杆34,秧盘导出杆34与送苗传送带17的出苗端对应设置,进苗箱3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8,驱动电机28的输出轴和一第二辊轮18的转
轴固定连接,进苗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滑条21,两组滑条21平行设置,两组滑条21与车架1的前进方向相垂直,两组滑条21滑动连接在车架1的顶部,进苗箱3的底部与摆动驱动部对应设置。
33.进苗箱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进苗板32,进苗板32的出端和送苗传送带17的进苗端对应设置,进苗板32可以并排暂存若干秧盘并将秧盘送入到送苗传送带17上,驱动电机28通过带动第二辊轮18转动,使送苗传送带17的上表面向后移动,从而将秧盘向后输送,使活动爪6和固定爪25可以顺利夹持秧苗,没有秧苗的秧盘在秧盘导出杆34的导向下被输送到进苗箱3的底部,方便对秧盘进行收集同时防止秧盘干扰种植机工作。
34.进一步优化方案,摆动驱动部包括曲轴23、第二连杆22和第一锥齿轮19,曲轴23的轴线方向与滑条21的长边方向相垂直,曲轴23的两端转动连接在车架1的顶部,第二连杆22的一端铰接在进苗箱3的底部,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曲轴23的中端上,曲轴23的一端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0,第一锥齿轮19转动连接在车架1的顶部,第一锥齿轮19与第二锥齿轮20相啮合,第一锥齿轮19的轴线与第二锥齿轮20的轴线相垂直,第一锥齿轮19靠近第一链轮11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链轮16,第四链轮16与驱动轮15传动连接。
35.第四链轮16通过驱动轮15驱动转动,并依次通过带动第一锥齿轮19和第二锥齿轮20带动曲轴23进行转动,曲轴23转动带动第二连杆22实现推拉运动,最终使第二连杆22驱动进苗箱3沿滑条21进行往复运动,进苗箱3的往复运动和滑框5的往复运动相互配合,在夹持秧盘上同一排的秧苗时,活动爪6和固定爪25夹持完一棵秧苗后,进苗箱3平行移动,使活动爪6和固定爪25再次移动回进苗箱3内后,可以顺利夹持紧邻的秧苗,反复此动作,直到同一排的秧苗被夹持完毕。
36.进一步优化方案,驱动轮15靠近第一链轮11的一侧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第三链轮14,车架1靠近第一链轮11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两组第一齿轮12,两组第一齿轮12相互啮合,一第一齿轮12上同轴线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13,第二链轮13与第三链轮14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另一第一齿轮12上同轴线固定连接有复合链轮33,复合链轮33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11传动连接,复合链轮33通过链条与第四链轮16传动连接。
37.两组第一齿轮12相互啮合,使驱动轮15的旋向和第一辊轮10的旋向相反,实现秧苗在落苗传送带9上向后输送。驱动轮15的半径数值和第一链轮11的分度圆半径数值的乘积等于第三链轮14的分度圆半径数值和第一辊轮10的半径数值的乘积,从而使第一辊轮10的线速度与驱动轮15的线速度相同,最终实现落苗传送带9的上表面向后移动的速率与车架1向前移动的速率相同,秧苗在落苗传送带9上被传送时相对地面为静止状态,最终使秧苗垂直下落,避免了秧苗落入地面时呈倾斜状态。
38.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进行秧苗抛秧前,先将带有秧苗的秧盘顺序放置在进苗板32上,将种植机开入稻田中,驱动轮15驱动种植机行进的同时驱动第一辊轮10相对于驱动轮15反向转动,使绕接在两第一辊轮10上的落苗传送带9的上表面向向后方运转,与第一辊轮10同轴连接的凸轮7转动并通过第一连杆8使滑框5在滑槽4内做往复运动。同时,驱动轮15通过第一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20和曲轴23推拉第二连杆22并带动进苗箱3在车架1上进行左右往复运动。
39.启动驱动电机28,驱动电机28通过第二辊轮18使送苗传送带17运转,进苗板32上
的秧盘在送苗传送带17的输送下向后移动,滑框5带动活动爪6和固定爪25向种植机前方滑动,当活动爪6和固定爪25抵住秧苗时,滑杆24移动到弧形凸台26上,滑杆24向盲孔内移动,若干活动爪6在滑杆24带动下远离相应的固定爪25,使每个秧盘内的一棵秧苗处于相应的活动爪6和固定爪25之间;之后,滑框5向种植机后方滑动,滑杆24滑出弧形凸台26,活动爪6向固定爪25移动,夹持住秧苗并将秧苗带离秧盘,当滑框5滑动到滑槽4的后端弧形凸台26上时,活动爪6远离固定爪25,松开秧苗,使秧苗呈排落到落苗传送带9上,落苗传送带9将整排秧苗传送到落苗口30处并使秧苗垂直落到地面上,秧苗取完后的秧盘在秧盘导出杆34的导向下从进苗箱3的下方落下。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