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4780发布日期:2023-03-17 20:50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垂钓中的仿生鱼饵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


背景技术:

2.用仿生鱼饵/拟饵垂钓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垂钓娱乐方式,仿生鱼饵垂钓是捕鱼者利用模拟真鱼作诱饵,利用大鱼吃小鱼的生物特点,引诱目标鱼来捕食的垂钓方式,这种鱼饵携带方便,并且具备不污染水源及重复使用的特点。
3.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提高垂钓效益,人们应用了很多的吸引目标鱼的方法,有的是通过仿生鱼饵的外形,有的是通过仿生鱼饵的反光来吸引目标鱼,无论怎样方式吸引目标鱼,都是通过鱼类的觅食来诱惑目标鱼。仿生鱼饵所针对的目标鱼多数以小鱼小虾小蟹及贝类、螺类为食,这些属于自然界的生物对目标鱼是最有吸引力的,为了更高的提升垂钓效率。模仿水下的自然现象,更是提高垂钓效率的有效方式。
4.目前现有仿生鱼饵多是通过鱼饵外表吸引目标鱼,仿生鱼饵诱惑能力单一,使用价值低下,容易使目标鱼提高警惕。而通过加入产生气泡这一自然生物景象吸引目标鱼,就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通过模仿自然界生物现象,用以提高仿生鱼饵的诱鱼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包括:
7.鱼身结构、前通孔结构、中通孔结构及后通孔结构;
8.所述鱼身结构内设有鱼身行腔,鱼身行腔为存储和交换空气与水的空间,空气中鱼身行腔通过进入空气排出鱼身行腔内的水,处于水下时鱼身行腔通过进入水排出鱼身行腔内的空气;鱼身结构还包括气泡孔,所述气泡孔设于鱼身结构上端并与鱼身结构外部相通,为空气中鱼身行腔排水时的通气孔,也为处于水下的鱼身行腔进水时的气体排出孔;所述鱼身结构还包括多个通道挡块;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10.所述前通孔结构设可动态开启或封闭的前通孔,设于本体鱼身下方的前部,所述前通孔与前通孔凹槽相连接,与前通孔凹槽适配设有可以开启或封闭前通孔的前通孔钢珠;所述前通孔结构还通过多个通道挡块形成有缝隙、有坡度的前通孔钢珠通道,所述通道挡块间的缝隙宽度小于前通孔钢珠的直径;
11.所述前通孔凹槽为圆凹形,所述前通孔钢珠为圆球形并具有灵活的滚动性,当本体水下处于水平状态时,前通孔钢珠平稳处于前通孔凹槽之上,前通孔钢珠的重量压力使得前通孔与外界形成封闭和隔离,当本体水下移动或平稳加速时,前通孔钢珠与前通孔凹槽处于稳定角度内,前通孔钢珠位置不动,前通孔为封闭状态。当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时,前
通孔钢珠与前通孔凹槽超出稳定角度,前通孔钢珠滚落前通孔钢珠通道下部,此时前通孔与外界相通并与其它通孔贯通,使鱼身行腔内的水流出,空气流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中通孔结构设有可动态开启或封闭的中通孔,中通孔设置于鱼身下方的中后部,所述中通孔与中通孔凹槽相连接,与中通孔凹槽适配设有可以开启或封闭中通孔的中通孔钢珠及撞击钢珠;中通孔结构还通过多个通道挡块及带有坡度的通道坡道,形成有缝隙的中通孔钢珠通道。
13.所述中通孔上部中通孔凹槽为圆凹形,并与中通孔钢珠圆度相匹配,所述中通孔钢珠具有灵活的滚动性,当本体水下处于水平状态时,中通孔钢珠处于中通孔凹槽之上,中通孔钢珠的重量压力使得中通孔与外界形成封闭隔离,在本体处于水下平衡状态时,中通孔钢珠置于中通孔凹槽内封闭中通孔,在鱼身结构形成加速度向前突然移动时,中通孔钢珠和撞击钢珠与本体形成速度差,中通孔钢珠将脱离原位并与撞击钢珠同步向后方中通孔坡道位移,此时中通孔与外界相通,并与敞开状的气泡孔贯通,同时在中通孔开启与关闭的瞬间流入水,鱼身结构加速度停止,中通孔钢珠及撞击钢珠在带有坡度的通道坡道滚动恢复到原位,当鱼身结构为垂直状态时,中通孔钢珠与撞击钢珠将滚落于中通孔钢珠通道底部,同时中通孔也会在本体向上倾斜角度大于中通孔钢珠与中通孔凹槽所能维持平稳不动的角度时,形成中通孔开启状态,当鱼身结构恢复平衡状态时,中通孔钢珠及撞击钢珠将恢复原位,封闭中通孔。通过中通孔钢珠开启中通孔进水来使行腔内的气体排出,反之也可以通过封堵气泡孔排气来改变行腔内进水来使排气孔停止排出气体;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后通孔结构设于鱼身结构后下方,并设可动态开启或封闭的后通孔,所述后通孔与后通孔凹槽相连接,与后通孔凹槽匹配设置有可以开启或封闭后通孔的后通孔钢珠;后通孔结构还通过多个通道挡块形成有后通孔钢珠通道,所述后通孔钢珠可在鱼身结构垂直状态时滚动至后通孔钢珠通道底部/后部,此时后通孔与其它通孔贯通,鱼身行腔内的水将从后通孔流出,当鱼身结构水下处于水平状态时,后通孔钢珠滚动复位至后通孔凹槽上,从而形成对后通孔的封闭。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鱼身结构下部前后端的前通孔与后通孔或者设为敞开不封闭型通孔,可动态开启或封闭的中通孔结构与气泡孔组合设于鱼身行腔上端。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本体处于垂直状态下时,所述气泡孔、前通孔、中通孔、后通孔及鱼身行腔为贯通状,空气状态下此时鱼身行腔内将自然流出内部的水而充满空气。当本体位置平衡状态下,本体的前通孔、中通孔及后通孔都处于关闭状态。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前通孔结构还设有前磁环,所述前磁环镶嵌于前通孔凹槽下部,与前通孔钢珠形成磁吸效应;所述后通孔结构也设有后磁环,所述后磁环镶嵌于后通孔凹槽下部,与后通孔钢珠形成磁吸效应。所述磁吸效应使得通孔钢珠与通孔凹槽匹配更紧密,固定更稳定,当本体垂直状态下时,前通孔钢珠及后通孔钢珠的重力将抵消磁环磁吸力而沿前通孔钢珠通道、后通孔钢珠通道自行滚动至通道下部;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鱼身结构还包括配重块以保证本体水下的位置水平衡所需的既定重力,同时鱼身结构还包括鱼线连接环及鱼钩连接环。
19.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0.通过水下动态调节鱼身行腔内的进水,控制鱼身行腔内的空气释放,使本体在水
下产生气泡,吸引目标鱼吞噬本体;
21.当内部充满空气的本体抛入水中后,鱼身结构内的配重块使得本体水下处于水平状态,气泡孔呈自然开放状,前通孔、中通孔、后通孔处于封闭状。鱼身行腔内的空气与外部水压处于压力平衡状态。当垂钓者突然抽拉鱼线时,传递给本体有瞬时向前的加速度时,处于中通孔凹槽上方的中通孔钢珠和撞击钢珠与本体产生速度差,故此中通孔钢珠及撞击钢珠产生位移并向后方的中通孔钢珠通道及通道坡道上滚动,中通孔钢珠脱离中通孔凹槽,中通孔进水,当水进入鱼身行腔内部时,与水等量的空气从气泡孔排出,形成气泡诱鱼。
22.当作用在本体的加速度减缓至停止过程中,位移的中通孔钢珠及撞击钢珠于中通孔钢珠通道坡道上靠自身重力滚落复位,使得中通孔钢珠落于中通孔凹槽上,形成对中通孔的封闭,进水停止,气泡孔排出空气也停止。当垂钓者通过扬竿(小跳)等动作改变本体水下的水平状态,使鱼头向上并且倾斜角度超出中通孔钢珠稳定处于中通孔凹槽的最小平衡角度时,中通孔钢珠及撞击钢珠将向后移动,中通孔开放并进水,同时气泡孔释放等量的气泡,当本体恢复水平时中通孔钢珠将自然复位封闭中通孔。
23.当本体从水下被拉出水面并扬竿重新抛投过程时,本体从水下的水平状态改变成鱼头在上鱼尾在下的大仰角状态直至垂直状态,此过程中脱离水面的本体在加大的仰角下,前通孔钢珠、中通孔钢珠、后通孔钢珠均滚落前通孔凹槽、中通孔凹槽、后通孔凹槽之外,空气通过气泡孔及前通孔等流入鱼身行腔内,鱼身行腔内的水分别从中通孔及后通孔和/或前通孔流出。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25.本实用新型优化鱼饵内部结构,使得鱼饵水下具备动态排出气泡的功能,提高了吸引诱惑目标鱼的功能,同时,本体抛投时未及排出的余水在抛投过程中重心转移在前并继续排除余水,使抛投距离更远的同时更提升了鱼饵的使用价值。
26.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变形、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粗细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9.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整体结构对剖示意图。
30.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的结构位置及结构透视示意图。
31.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垂直状态结构透视示意图。
32.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气泡孔位置及
前通孔钢珠归位局部放大示意图。
33.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本体不同角度下内部状态透视图。
34.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另一种方案开启或封闭气泡孔结构透视示意图。
35.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水下外观气泡诱鱼示意图。
36.其中附图标记为:
37.鱼身结构1;气泡孔11、鱼身行腔12、通道挡块13;
38.前通孔结构2:前通孔20、前通孔凹槽21、前通孔钢珠22、前通孔钢珠通道23、前磁环24;
39.中通孔结构3:中通孔30、中通孔凹槽31、中通孔钢珠32、撞击钢珠33、中通孔钢珠通道34、通道坡道35;
40.后通孔结构4:后通孔40、后通孔凹槽41、后通孔钢珠42、后通孔钢珠通道43、后磁环44。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43.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可气泡诱鱼的鱼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鱼身结构1、前通孔结构2、中通孔结构3及后通孔结构4;通过对鱼饵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在鱼身结构1内设有鱼身行腔12,鱼身行腔12为存储和交换空气与水的空间,处于空气中鱼身行腔12通过进入空气排出鱼身行腔12内的水,处于水下的鱼身行腔12通过进入水排出鱼身行腔12内的空气;鱼身结构1还包括气泡孔11,所述气泡孔11设于鱼身结构1最顶端并与鱼身结构1外部相通,为处于空气中的鱼身行腔12排水时的通气孔,也为处于水下的鱼身行腔12进水时的气体排出孔,进而实现气泡诱鱼的生物现象;所述鱼身结构1还包括通道挡块13。
44.如图1至图5和图7所示,所述前通孔结构2设可动态开启或封闭的前通孔20,设于本体鱼身下方的前部,所述前通孔20与前通孔凹槽21相连接,与前通孔凹槽21相适配设置有可以开启或封闭前通孔20的前通孔钢珠22;前通孔凹槽21下部内设有与前通孔钢珠22有磁吸作用的前磁环24,前通孔结构2还通过多个通道挡块13形成有缝隙有坡度的前通孔钢珠通道23,通道挡块13间缝隙的宽度小于前通孔钢珠22的直径;
45.当鱼身处于水平状态时,前通孔钢珠22置于前通孔凹槽21内封闭前通孔20,当本
体处于垂直状态时,前通孔钢珠22滚向前通孔钢珠通道23底部,此时前通孔20呈开放状通孔并同时与外界相通。
46.所述前通孔凹槽21为圆凹形,与具有灵活滚动性的圆球前通孔钢珠22相匹配,当本体处于水平状态时,前通孔钢珠22稳定处于前通孔凹槽21之上,前通孔钢珠22的重量压力和前磁环24的磁吸力作用下,使得前通孔20封闭紧密并与外界形成封闭隔离,当本体水下移动或平稳加速时,前通孔钢珠22与前通孔凹槽21处于稳定状态内,前通孔钢珠22位置不动,当本体处于垂直状态时,前通孔钢珠22与前通孔凹槽21超出稳定角度并以自身重力克服磁吸力滚落入前通孔钢珠通道23下部,此时前通孔20与外界相通并与其它通孔贯通,鱼身行腔内12的水从中通孔30及后通孔40和/或前通孔20向外流出并通过气泡孔11和/或前通孔20流入空气。
47.请参考图1至图3与图5,所述中通孔结构3设有可动态开启或封闭的中通孔30,中通孔30设置于鱼身下方的中后部,所述中通孔30与中通孔凹槽31相连接,与中通孔凹槽31适配设有可以开启或封闭中通孔30的中通孔钢珠32及撞击钢珠33;中通孔结构3还通过多个通道挡块13及带有坡度的通道坡道35形成有缝隙的中通孔钢珠通道34,所述中通孔凹槽31为圆凹形,并与圆球形的中通孔钢珠32圆度、大小相匹配,所述中通孔钢珠32具有灵活的滚动性,在本体处于水下平衡状态时,中通孔钢珠32置于中通孔凹槽31之上封闭中通孔30,中通孔钢珠32的重量压力使得中通孔30与外界形成封闭隔离。在本体有突然加速度的外力时,中通孔钢珠32和撞击钢珠33与本体形成速度差,中通孔钢珠32将脱离原位并与撞击钢珠33同步向后方通道坡道35位移,此时中通孔30与外界相通,同时与敞开状的气泡孔11贯通,并在中通孔30开启与关闭的瞬间流入水,同时气泡孔11将排出与流入的水等量的空气。当本体加速度减缓或停止时,本体在水平及接近水平状态下,中通孔钢珠32及撞击钢珠33在带有坡度的通道坡道35上滚动恢复到原位,从而实现了对中通孔30的开启与封闭。
48.当本体为垂直状态时,中通孔钢珠32与撞击钢珠33将靠自身重力脱离原位,滚入于中通孔钢珠通道34下部,同时中通孔30也会在本体向上倾斜角度大于中通孔钢珠32与中通孔凹槽31所能承受平稳不动的角度时位移,形成中通孔30开启状态,当本体恢复平衡状态时,中通孔钢珠32及撞击钢珠33将恢复到中通孔凹槽的原位上,封堵中通孔30。通过中通孔钢珠32开启中通孔30进水来使鱼身行腔12内的气体排出。也可以通过封堵气泡孔11排出空气改变鱼身行腔12内的进水,从而控制空气从气泡孔11排出。
49.所述后通孔结构4设于本体后下方底部,并设可动态开启或封闭的后通孔40,所述后通孔40与后通孔凹槽41相连接,与后通孔凹槽41匹配设置有可以开启或封闭后通孔40的后通孔钢珠42;后通孔凹槽41下部设有后磁环44,与后通孔钢珠42形成磁吸力,使得后通孔钢珠42与后通孔凹槽41连接更紧密牢固,后通孔结构4同时还通过多个通道挡块13形成有坡度的后通孔钢珠通道43,所述后通孔钢珠42可在本体垂直状态时靠自身重量克服磁吸力,自行滚动至后通孔钢珠通道43底部,此时后通孔40与其它通孔贯通,鱼身行腔12内的水将从后通孔40流出,当本体水下处于水平状态时,后通孔钢珠42滚动复位至后通孔凹槽上41,从而形成对后通孔40的封闭。
50.请参考图3,所述本体处于垂直状态下时,所述气泡孔11、前通孔20、中通孔30、后通孔40及鱼身行腔12为贯通状,处于空气状态下的本体此时鱼身行腔12内将自然流出内部的水而充满空气。当本体位置平衡状态下,本体的前通孔20、中通孔30及后通孔40均处于关
闭状态。
51.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方案,请参考图6,所述鱼身结构下部前后端的前通孔与后通孔设为敞开不封闭型通孔,可动态开启或封闭的中通孔结构与气泡孔组合设于鱼身行腔上端。
5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本体还包括配重块以保证本体水下的位置水平时所需的既定重力,保证了结构的功能实用性,同时本体还包括鱼线连接环及鱼钩连接环。
53.在使用时,通过水下调节鱼身行腔12内的中通孔30进水,控制鱼身行腔12内的空气释放产生气泡,吸引目标鱼吞噬本体。
54.当内部充满空气的本体抛入水中后,本体的配重块使得本体水下迅速处于水平状态,气泡孔11呈自然开放状,前通孔20、中通孔30、后通孔40处于封闭状。鱼身行腔12内的空气与外部水压处于压力平衡状态。当垂钓者通过鱼线突然抽拉处于水下的本体时,本体有瞬时向前加速度,处于中通孔凹槽31上方的中通孔钢珠32及撞击钢珠33与本体产生速度差,固此中通孔钢珠32及撞击钢珠33产生位移并向后方的通道坡道35上滚动,中通孔钢珠32脱离中通孔凹槽31,中通孔30开始进水,当水进入鱼身行腔12内部时,与进水等量的空气从气泡孔11排出,形成气泡诱鱼。当本体的加速度减缓至停止过程中,位移的中通孔钢珠32及撞击钢珠33于通道坡道35上靠自身重力滚落复位于中通孔凹槽31上,形成对中通孔30的封闭,进水结束。气泡孔11排出空气也停止。当垂钓者通过扬竿(小跳)等动作改变本体水下的自然平衡时,本体鱼头向上并且倾斜角度超出中通孔钢珠32在中通孔凹槽31的最小平衡角度时,中通孔钢珠32及撞击钢珠33将向后移动,中通孔30开启并进水,同时气泡孔11释放与进水等量的空气的气泡,当本体恢复平衡时中通孔钢珠32将自然复位封闭中通孔30。
55.当本体从水下被拉出水面并扬竿重新抛投过程时,鱼身结构从水下的平衡状态改变成鱼头在上鱼尾在下的大仰角状态直至垂直状态,此过程中脱离水下的本体在加大的仰角下,前通孔钢珠20、中通孔钢珠30、后通孔钢珠40均脱离各通孔凹槽,空气通过气泡孔11或与水位下降后的前通孔20流入鱼身行腔内,鱼身行腔内的水分别从中通孔30及后通孔40或与水位下降前的前通孔20流出。
5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