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无土栽培育苗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7644发布日期:2023-03-17 21:2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大棚蔬菜无土栽培育苗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蔬菜种植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大棚蔬菜无土栽培育苗箱。


背景技术:

2.参见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3040047a的一种大棚蔬菜种植无土栽培系统,其公开了一种在大棚中进行无土栽培或无土栽培育苗的结构,并且公开了由于大棚位置有限、限制培育的蔬菜产量,因此在垂直方向上对蔬菜进行无土栽培并且提高相同种植面积内大棚培育蔬菜的种植产量或者育苗的数量。但是其进一步也公开了一种大棚蔬菜种植无土栽培系统,包括底板、支撑柱、升降装置、栽培装置、连接装置和减震装置,以实现提高人工种植效率,提高设备通用性和适应性的目的。
3.继续参见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411112u公开的一种无土栽培育苗箱,其希望通过搭建一种功能多样、满足水培、雾气栽培和基质栽培的多种无土栽培育苗需求,并且方便使得秧苗脱离培养基、增加秧苗移栽存活率的育苗箱,参见其在育苗箱本体内所设置的恒温培养室和工具腔。
4.但是,在实际的大棚种植环境中,由于大棚是由薄膜覆盖形成的相对密闭的生态环境,属于人为创设,能够满足蔬菜在不同季节的生长需求,在该范围之内无需通过诸如cncn207411112u文献所公开的较为复杂的育苗培养箱体结构,即可实现该大棚空间内达到适宜的育苗环境。其次,考虑到经济成本及灵活性、后期维护性等,cn113040047a所公开的大棚蔬菜种植无土栽培系统并不适宜实际生产,其制造与维护的成本较高,而大棚种植相对灵活,工具上以满足简单易用、经济可靠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棚蔬菜无土栽培育苗箱,其能够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易于调整、且能够实现营养液于植物根系位置处的流动,保证供给无土栽培育苗过程中的水分、养分及氧气等。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大棚蔬菜无土栽培育苗箱,包括通过底座放置于水平面的支架杆,支架杆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设置,同侧相邻支架杆之间通过承托板连接,所述承托板在支架杆的长度方向上均布,所述承托板上搭接有育苗箱,所述育苗箱具有箱体内腔,箱体内腔的顶部开口;所述育苗箱在箱体内腔的两侧设置有箱体进水孔,箱体进水孔内连通有若干箱体进水管;所述育苗箱在未设置箱体进水管的两侧设置有箱体溢水孔,箱体溢水孔与箱体出水管连通,所述育苗箱在箱体溢水孔、箱体进水孔高度方向的衔接位置处设置有盘体托板,盘体托板位于箱体内腔的边角位置处且与育苗箱固定为一体;所述盘体托板上搭接有育苗盘,育苗盘上分布有若干锥形通孔构成的育苗孔,育苗孔内放置有锥形盒装的育苗基质。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本技术中所记载的育苗箱在边角位置处加工有贯穿育苗箱的箱体卡孔,箱体卡孔具有容纳旋钮及复位弹簧的上孔室、容纳卡块的下孔室、连通上
孔室、下孔室的中孔室,中孔室供卡块连杆穿过;所述卡块连杆的顶端插入至旋钮底面的连杆插孔中并与其过盈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卡块连杆位于上孔室的位置处。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本技术中所记载的上孔室的顶端开口位置处两侧的育苗箱上加工有对称的卡孔限位孔,所述旋钮上设置有与卡孔限位孔对应的旋钮限位块,初始状态下,所述旋钮限位块位于卡孔限位孔内。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本技术中所记载的承托板在与支架杆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支架杆穿过的通孔,通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杆体卡环,杆体卡环通过周向侧面穿过的紧固螺钉与支架杆连接。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本技术中所记载的承托板的顶面设置有与其一体的板载限位立板,板载限位立板相对于承托板的顶面向上延伸;所述承托板在与箱体卡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板载卡孔,板载卡孔的形状与卡块相同。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本技术中所记载的卡块为扇形块体,绕卡块连杆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所述板载卡孔为与卡块对应的扇形通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杆及承托板的结构,能够有效简化育苗箱在高度方向上的分布与彼此距离的调节,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大棚种植与大棚育苗的经济收益。
15.2、本技术通过改进育苗箱与承托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实现了育苗箱与承托板之间的连接与拆卸过程的便捷性,降低连接结构的复杂度。
16.3、本技术通过改进育苗箱水循环结构,实现单个或者多个育苗箱之间营养液的循环,能够实现相同蔬菜无土栽培育苗或者不同蔬菜无土栽培育苗的需求。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是本技术中支架杆与承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中育苗箱的立体图。
20.图4是本技术中育苗箱的主视图。
21.图5是图4中a-a部分的剖视图。
22.图6是图4中b-b部分的剖视图。
23.图7是本技术中旋钮、卡块连杆、卡块及复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一。
24.图8是本技术中旋钮、卡块连杆、卡块及复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二。
25.图9是本技术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支架杆;2、杆体卡环;3、承托板;4、育苗箱;5、育苗盘;6、底座;7、板载卡孔;8、板载限位立板;9、箱体;10、箱体卡孔;11、箱体出水管;12、箱体溢水孔;13、盘体托板;14、箱体进水孔;15、箱体进水管;16、箱体内腔;17、卡孔限位孔;18、旋钮;19、旋钮限位块;20、复位弹簧;21、卡块连杆;22、卡块;23、连杆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在进行详细说明的段落中所涉及到的方位名词,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照附图所展示的视觉方位理解
本技术所记载的技术方案。除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外,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中所述的支架杆1为四根直线型杆体,在支架杆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6,所述底座6具有与水平面接触的较大的底面积,能够有效稳定支架杆1在竖向方向的稳定性。
29.同侧相邻支架杆1穿设有同一承托板3,承托板3在支架杆1穿设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通孔处固定连接有与通孔同轴设置的杆体卡环2,所述杆体卡环2位于承托板3的顶面和底面,且分别通过周向侧壁上螺纹连接的紧固螺钉与支架杆1连接,所述紧固螺钉贯穿杆体卡环2后与支架杆1顶接并压实。所述支架杆1上可设置有间隔分布的若干与紧固螺钉配合的螺纹孔或通孔。
30.所述承托板3的顶面固定有与其一体且向上延伸的板载限位立板8,所述板载限位立板8能够与承托板3上所承托的育苗盘5侧壁接触并实现育苗盘5在承托板3上的两侧限位,以便于育苗盘5上的箱体卡孔10与承托板3上的板载卡孔7对正。
31.所述承托板3上的板载卡孔7具有与箱体卡孔10内卡块22对应的形状,其能够实现卡块22从中穿过并且在卡块22旋转一定角度后实现与卡块22的限位。
32.参见图3至图6,本技术中所记载的育苗盘5包括矩形结构的箱体9,在箱体9的顶面向下加工形成顶部开口的箱体内腔16,所述箱体内腔16中任意一组平行设置的侧面底部加工有与其连通的箱体进水孔14,箱体进水孔14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箱体进水孔14的顶部连通有箱体进水管15,箱体进水管15的底端伸入至箱体进水孔14的内部并且与箱体进水孔14的底面留有足够营养液流动的间隙;所述箱体进水管15的顶端伸出箱体9后并与供水管路连通。所述箱体进水管15的数量为多个,且在箱体9上对称分布。
33.继续参见图3至图6,所述的箱体内腔16在未设置箱体进水孔14的两侧上方设置有箱体溢水孔12,箱体溢水孔 12与箱体9上对应的溢水腔室连通,溢水腔室对应的箱体9位置处设置有若干箱体出水管11,箱体出水管11的一端与溢水腔室连通,箱体出水管11的另一端与出水管路连通。
34.所述箱体溢水孔12位于箱体进水孔14的上方,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在箱体9的箱体内腔16中形成营养液的高度。在箱体溢水孔12、箱体进水孔14高度方向的衔接位置处设置有盘体托板13,盘体托板13位于箱体内腔16的边角位置处,且与箱体9构成整体结构。
35.所述盘体托板13上搭接有与箱体内腔16底面形状一致的育苗盘5,育苗盘5上分布有若干锥形通孔构成的可供培养基质壳体放置的育苗孔。作为优选的方案之一,在育苗盘5中相邻的育苗孔之间还可设置有孔径较小的通孔,以供营养液更加顺利的溢出并漫过培养基质。
36.参见图3、图4、图5及图7、图8,本技术中在箱体9的边角位置处还设置有贯穿箱体9的箱体卡孔10,所述箱体卡孔10与承托板3上的板载卡孔7对应设置。具体参见图5,所述箱体卡孔10包括上孔室、中孔室、下孔室,所述上孔室缩径部分(如图5中i所指向的位置)的内径与下孔室的内径相同,所述中孔室的内径明显小于上孔室、下孔室。所述上孔室除缩径部分外,其余部分的内径大于缩径部分。
37.所述上孔室内放置有旋钮18,旋钮18的周向侧壁与上孔室的内壁贴合,所述旋钮
18的底端具有连杆插孔23,并可与卡块连杆21的顶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接。所述旋钮18的底端与上孔室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0,复位弹簧20套设于该位置处的卡块连杆21上。
38.所述卡块连杆21穿过中孔室后与卡块22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中孔室的内径与卡块连杆21的外径相同,即中孔室的内壁与卡块连杆21的周向外壁贴合。所述卡块22位于下孔室中。当下压旋钮18后,旋钮18的底端能够克服复位弹簧20的作用力而向下运动,旋钮18的向下运动能够使得与其连接的卡块连杆21一并向下运动,卡块连杆21向下运动能够带动与其连接的卡块22向下运动。卡块22向下运动能够进入到与其对应设置且形状相同或相近的板载卡孔7内。在下压旋钮18下压完成后,转动下压旋钮18,能够使得旋钮18带动卡块连杆21、卡块22旋转一定角度,使得穿过板载卡孔7后的卡块22能够与承托板3卡接。
39.具体来讲,参见图7、图8,所述的卡块22为扇形结构,其与卡块连杆21的底端构成一体。所述板载卡孔7为与卡块22对应形状的通孔(即卡块22、卡块连杆21在承托板3上的投影形状),其既能够允许卡块22通过,又能够允许通过后的卡块22转动一定角度后与之卡接。为了便于旋钮18的转动,在旋钮18的顶端及靠近顶端的周向侧壁加工有若干防滑纹路或者圆角处理过的凹槽。
40.为更直观观察卡块22的初始位置及复位位置,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箱体卡孔10的顶部开口(即上孔室的顶部开口)两侧对称设置有卡孔限位孔17,在旋钮18靠近底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卡孔限位孔17配合的旋钮限位块19,初始状态下,所述旋钮限位块19与下方的卡块22对应,且由于卡块22与下孔室上方接触使得所述旋钮限位块19位于卡孔限位孔17内。旋转后会使得旋钮限位块19进入到箱体卡孔10内并与箱体卡孔10缩径部分(如图5中的i位置所示)卡接,形变后的复位弹簧20使得旋钮限位块19压于箱体卡孔10的缩径部分。
41.最后,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