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

文档序号:35320524发布日期:2023-09-04 08:3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

本技术属于珊瑚移植。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


背景技术:

1、珊瑚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温度、盐度、水流、水深、ph、悬浮物和浊度等均对珊瑚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悬浮物作为珊瑚礁区水体的重要组分,正常情况下其含量较低且组分稳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近岸工程的建设,导致很多近岸珊瑚礁区悬浮物含量在近几十年中逐渐上升,对珊瑚的生长和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悬浮物降低水体透明度和透光性,导致与造礁石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因无法获得充足光照而使其光合速率降低,最终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悬浮物沉降后形成的沉积物会覆盖在珊瑚表面,如果数量达到一定范围后会导致珊瑚的窒息死亡,改变珊瑚群体的生长形态以及降低珊瑚生长率,抑制卵的受精率以及幼虫的发育、存活、附着、变态等,影响珊瑚的分布。由于我国近岸珊瑚群落生态环境绝大部分地区的沉积物和悬浮物浓度较高,因此在相关海区培育珊瑚容易受沉积物和悬浮物影响。

2、现有技术《一种珊瑚移植底托》提供了一种用于珊瑚移植的底托,但是该珊瑚移植底托的珊瑚杯为简单的框架结构,在培育珊瑚的过程中沉积物或悬浮物会沉积在珊瑚上,影响珊瑚的生长,因此仅适用于一些沉积物悬浮物较少的自然海区,不适用于沉积物和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海域培养珊瑚。

3、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沉积物和悬浮物对珊瑚影响的珊瑚培育底托对珊瑚培育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珊瑚培育底托存在的沉积物和悬浮物沉积在珊瑚上影响珊瑚生长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为分枝状珊瑚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

3、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由托体、固定连接在托体底部的连接杆构成;所述托体上设置有用于种植珊瑚的凹槽及上下贯穿托体的通孔。托体用于承托分枝状珊瑚,托体上设置的凹槽内可填充珊瑚粘合胶泥,用于粘合固定珊瑚枝块,移植的珊瑚枝块稳固连接在托体上,不易脱落,方便人工水下作业;设置的通孔结构,可以在底托培育的分枝状珊瑚周边产生流场效应,冲散培育的分枝状珊瑚周边的悬浮物与沉积物,使在珊瑚培育网圃上的分枝状珊瑚具有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通孔结构还可以使网圃底层的营养物质通过上升流运输到上层,提高珊瑚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有利于分枝状珊瑚的生长。

5、优选地,所述托体的高度为18~25mm。最优选为20mm。

6、优选地,所述托体为柱体。

7、更优选地,所述柱体包括但不限于圆柱体、长方体。

8、更优选地,所述托体的直径为55~60mm。最优选为56mm。

9、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底部距离托体表面的高度为17~19mm。最优选为17mm。

10、优选地,所述凹槽呈圆形。

11、更优选地,所述凹槽的直径为25~30mm。最优选为25mm。

12、优选地,所述凹槽设置在托体的中央。

13、优选地,所述通孔围绕凹槽一周均匀设置。

14、更优选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为8个。

15、优选地,所述通孔呈圆形。

16、更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4~6mm。最优选为6mm。

17、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为25mm。

18、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圆柱体。

19、更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为20mm。

20、优选地,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托体的中央。

21、优选地,所述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还包括螺杆和固定螺母;所述螺杆一端与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设置了固定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的结构,将珊瑚培育网圃夹在固定螺母与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中间,夹在中间的珊瑚网圃上下受力,使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稳定的固定在网圃上,而且螺杆与固定螺母之间通过简单的拧螺母操作即可完成连接,操作简便,提高了固定的工作效率。

22、优选地,所述螺杆的长度为30mm。

23、优选地,所述螺杆上设置的螺牙为粗牙。

24、更优选地,所述螺杆的螺距为2~4mm。最优选为3mm。

25、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母的厚度为18~22mm。最优选为20mm。

26、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母为六角螺母。

27、更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母的对角长为38~44mm。最优选为40mm。

28、优选地,所述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为无污染材质。

29、更优选地,所述无污染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陶瓷、玻璃、石膏、pvc。

3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在托体上设置有通孔,产生上升流和涡流,在培育的分枝状珊瑚周边产生流场效应,冲散培育的分枝状珊瑚周边的悬浮物与沉积物,改善珊瑚的生长环境,可用于悬浮物与沉积物较多的海域中培养珊瑚,同时通孔结构还可以使网圃底层的营养物质通过上升流运输到珊瑚处,提高珊瑚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有利于分枝状珊瑚的生长;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与固定螺母的配合,将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固定在网圃上,在固定效果的同时,还能简化固定操作的流程,提高固定的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其特征在于,由托体(1)、固定连接在托体底部的连接杆(2)构成;所述托体(1)上设置有用于种植珊瑚的凹槽(3)及上下贯穿托体(1)的通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还包括螺杆(5)和固定螺母(6);所述螺杆(5)一端与连接杆(2)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螺母(6)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体(1)为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呈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呈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为圆柱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母(6)为六角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为无污染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体(1)的高度为18~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的数量为8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枝状珊瑚培育底托,由托体、固定连接在托体底部的连接杆构成;所述托体上设置有用于种植珊瑚的凹槽及上下贯穿托体的通孔。在托体上设置有通孔,产生上升流和涡流,在培育的分枝状珊瑚周边产生流场效应,冲散培育的分枝状珊瑚周边的悬浮物与沉积物,改善珊瑚的生长环境,可用于悬浮物与沉积物较多的海域中培养珊瑚,同时通孔结构还可以使网圃底层的营养物质通过上升流运输到珊瑚处,提高珊瑚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有利于分枝状珊瑚的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肖宝华,谢子强,饶椿昊,廖宝林,陈伯贵,杨小舟,缪智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