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黄羽肉鸡口感的林下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57515发布日期:2023-05-14 17:5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黄羽肉鸡口感的林下饲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养鸡,具体涉及一种改善黄羽肉鸡口感的林下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1、我国鸡肉来源主要有白羽肉鸡、黄羽肉鸡、817肉鸡(小型肉鸡)和淘汰鸡,以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最多,占比90%以上,其中白羽肉鸡品种具有较高的饲料转换率,一般情况下每进食2斤饲料就能增重1斤,转换率高达50%。白羽肉鸡生长速度快,出圈周期短,一般为42天,皮下脂肪厚,体形较大,主要服务于快餐行业,国内饲养的白羽肉鸡基本是国外品种,且因为末端市场较大,目前已有非常成熟的规模化养殖技术。

2、我国传统家养肉鸡的品种多为黄羽肉鸡,与白羽肉鸡相比生长速度慢,生长周期长,但脂肪含量较少且分布均匀,肉质鲜嫩,主要服务于饭店或者宾馆的餐饮。相比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已较高的蛋鸡、白羽鸡养殖业,我国黄羽肉鸡养殖业长期以小规模放养为主,规模化养殖起步较晚。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适合我国传统品种黄羽肉鸡规模化养殖方法,在进行规模化养殖时因黄羽肉鸡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为65-95天,需考虑如何降低饲养时的喂养成本和提高存活率,此外由于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黄羽肉鸡进行规模化养殖的同时需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和食用口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黄羽肉鸡口感的林下饲养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目前我国林木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蛴螬、蚜虫、蚧壳虫及蛾类蝶类幼虫的危害,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而黄羽肉鸡是一种杂食性动物,这些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害虫恰好是黄羽肉鸡良好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同时林木在生长过程中,还会掉落大量树叶,而如枣树叶、桑树叶、槐树叶、榆树叶、松树叶等均是黄羽肉鸡的食物来源,树叶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素可以有效提高黄羽肉鸡的免疫力,进而提高其存活率。因此将林业和养殖业进行结合,并配合农业技术,可以给黄羽肉鸡提供天然无污染食物,有利于提高黄羽肉鸡的存活率,并节约规模化养殖的饲料成本,且通过林下放养形式,给予了黄羽肉鸡充分运动的空间,所饲养出来的黄羽肉鸡口感更好。

2、为了解决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黄羽肉鸡口感的林下饲养方法,所述包括如下步骤:

4、s1、选择放养场地:挑选黄羽肉鸡喜欢吃的林木品种作为主要放养场地,放养场地用尼龙网封闭;

5、设置尼龙网将黄羽肉鸡圈在放养范围内,以防走丢,同时可以阻挡林木中的黄鼠狼等肉食动物进入放养区内。

6、林中按需混播各类蔬菜和青饲。

7、s2、修建鸡舍

8、1)育雏鸡舍:要求通风、采光良好,地面平整,配备紫外灯、鸡笼、饮水桶、饲料桶、加热保温设备、干湿温度计;

9、2)移动鸡舍:要求干燥通风,配备高30-40cm,宽8-10cm木质栖架或竹条,每平米放养15-20只;

10、s3、消毒与整理:鸡舍、放养区域均搭建完毕后,整理清除林下多余的垃圾、废料,死水沟需清理干净;整理后使用10%~20%的石灰粉对围网、地面、墙壁进行消毒处理,用漂白粉或来苏尔消毒对饮水桶、饲料桶消毒处理,杜绝病毒的感染与传染,保障雏鸡的健康;

11、s4、饲养管理:

12、第一阶段:雏鸡在鸡舍中控制环境温度为30-32℃,采用光照时间为18-20h,用营养液加蔬菜喂养5-7天,每日每只雏鸡饲喂蔬菜的量为5-20g、营养液的量为2-18g;

13、第二阶段:控制环境温度为28-30℃,光照时间为16-18h,用雏鸡饲料喂养5-7天,每日每只雏鸡饲喂饲料的量为40-50g;

14、第三阶段:控制环境温度为26-28℃,光照时间为14-16h,用雏鸡饲料喂养5-7天,每日每只雏鸡饲喂饲料的量为65-90g;

15、第四阶段:控制环境温度为20-25℃,光照时间为12-14h,用营养饲料与粗粮饲料按照质量比1:4-6,每日每只雏鸡饲喂饲料总量为100-135g,喂养5-7天;其中粗粮饲料为普通五谷杂粮鸡饲料。

16、第五阶段:林中放养,采用粗粮饲料和中药粉按照质量比为1:0.2-0.4混合后喂养,直至出栏;

17、s5、疾病防治:黄羽肉鸡饲养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及时隔离生病肉鸡,注意好雏鸡的疾病防治工作,定时注射疫苗,做好寄生虫驱除工作。

18、进一步地,s1中,所述林木品种为枣树、桑树、槐树、榆树、松树、板栗树、构树中的一种或几种。

19、枣树、桑树、槐树、榆树、松树、板栗树、构树的树叶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素,可以作为黄羽肉鸡食物来源,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这些林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蛴螬、蚜虫、蚧壳虫及蛾类蝶类幼虫的虫害,这些林木害虫刚好可以作为黄羽肉鸡的食物来源,补充蛋白质。黄羽肉鸡所排泄粪便还是良好的肥料,可以极大提高林地土壤的肥力,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形成生态循环链。

20、进一步地,s4中,所述营养液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乳清蛋白粉1-3份、大豆粉4-6份、骨粉1-2份、葡萄糖6-8份、复合维生素粉0.1-0.3份、水70-80份。

21、大豆粉中含有优异的植物蛋白,其含有20种氨基酸,与动物蛋白乳清蛋白配伍,其氨基酸组成刚好互补,骨粉补钙,葡萄糖提供能量,再加上复合维生素,可有效增强雏鸡的免疫力,极大降低了在雏鸡阶段发生病害,提高了存活率,且制成液体制剂,配上蔬菜,有助于雏鸡的消化吸收。

22、进一步地,s4中,所述雏鸡饲料含有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蔬菜10-15份、青饲10-15份、玉米粉20-25份、豆粕粉10-15份、鱼粉5-6份、稻糠10-15份、骨粉1-3份、辣木叶提取物1-3份、复合益生菌0.1-0.3份;

23、所述营养饲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蔬菜20-25份、青饲20-25份、鱼粉8-10份、菜籽饼6-8份、骨粉4-6份、稻糠10-12份、蚕蛹粉5-7份、辣木叶提取物2-4份、复合益生菌0.3-0.7份。

24、鱼粉、菜籽饼均为高蛋白质原料,蚕蛹粉则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小分子,有助于黄玉肉鸡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并提高其免疫力,辣木叶提取物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功效。

25、进一步地,s4中,所述中药粉主要由党参8-12份、黄芪18-22份、山药8-12份、山楂18-22份、麦芽12-15份、姜黄5-6份、野菊花6-8份组成。

26、进一步地,所述蔬菜为南瓜、萝卜、生菜、空心菜中的一种或几种。南瓜、萝卜、生菜、空心菜种植简单,生长迅速,可为黄羽肉鸡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27、进一步地,所述青饲包括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其中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质量比为2-3:1。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高,禾本科牧草纤维含量较高,有助于提高黄玉肉鸡的消化能力。两者合用,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还易于消化吸收。

28、进一步地,所述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白三叶草、紫云英、红豆草、红三叶、菊苣中的一种或几种;

29、所述禾本科牧草为黑麦草、苏丹草、狗尾巴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30、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益生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和酿酒酵母。复合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功效,可以增强黄羽肉鸡的免疫力。

31、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粉,其制备方法是将党参、黄芪、山药、山楂、麦芽、姜黄、野菊花按重量份混合后,加入总量8-10倍的纯化水煎煮3-6h,用破壁机破碎处理30-40min,过80-100目筛,所得滤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密度为1.10-1.28,得流浸膏,然后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控制在120-140℃,出风温度控制在70-80℃,即得中药粉。

32、对中药材先进行煎煮处理,可有效提取出中药材中的水溶性功效成分,接着采用破壁机对提取后的药渣混合液进行破碎处理,有助于进一步溶出中药材中水溶性成分,得到药材混悬液,过滤后,所得滤液进行真空浓缩后得流浸膏,再经喷雾干燥处理即得中药粉,方便储存和食用。

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4、1、通过对黄羽肉鸡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给予不同的饲料饲养,并对雏鸡生长过程中的光照、温度条件进行控制,有效缩短了雏鸡在鸡舍中的饲养周期,提高了其对林下环境适应能力,相对提高了在林中放养的周期,使得黄羽肉鸡的饲料饲养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放养后黄羽肉鸡的存活率达到了98.13%。

35、2、林下放养时将养殖业、林业、农业相结合,构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黄羽肉鸡通过啄食林中的牧草、草籽、蔬菜、昆虫,并在林地中排泄粪便,不但可以消除林中害虫,所排泄粪便还是良好的肥料,可以极大提高林地土壤的肥力,促进林木和林中牧草、蔬菜的生长;而林木、牧草、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释放氧气给黄羽肉鸡提供了良好的空气质量,又促进了肉鸡的生长发育,形成一个良好生态循环链。黄羽肉鸡通过在林下放养,给予了黄羽肉鸡充分运动的空间,所饲养出来的黄羽肉鸡口感更好。

36、3、林地养殖饲养环境好,以牧草、草籽、蔬菜、昆虫为部分饲料来源,放养时基础设施投资少,操作简单,降低了饲养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