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非洲鸢尾引种栽培成活率和繁殖系数的方法

文档序号:33504593发布日期:2023-03-17 23:2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非洲鸢尾引种栽培成活率和繁殖系数的方法

1.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栽培及推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提高非洲鸢尾引种栽培成活率和繁殖系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鸢尾科约包含66个属2000余个种,而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就分布有约37属1190种,占鸢尾科资源的一半以上。离被鸢尾属(dietesl.)是分布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鸢尾科鸢尾亚科下面的一个属,包含6个种。非洲鸢尾(dietesvegeta),也叫蝴蝶鸢尾,为离被鸢尾属下一个栽培范围极广的一个种,原产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东非和南非地区,叶丛状基生,基部呈扇形排列,革质,直挺坚硬,四季常绿,株高60-90cm。非洲鸢尾全年均可开花,尤其在春季和初夏,花葶自叶丛中抽生,细长,坚硬,节间明显,具多个分枝,每个花茎分枝的顶端着生2-3朵白色小花,花直径约6cm,外花瓣基部着黄丝绒状附属物,花柱蓝紫色,虽然单朵花花期较短(约2-3天),但叶丛基部可不断萌发出新的花葶,且侧枝四季皆可从老花葶节间不断萌生,并在顶部萌发花蕾,因此全年基本都可开花。同时,非洲鸢尾和鸢尾属亲缘关系非常近,而我国具有丰富的鸢尾属资源,但鸢尾属普遍花期较短,引进非洲鸢尾可通过远缘杂交改良鸢尾属花期性状、创制优异鸢尾种质。因此,成功引种非洲鸢尾对种质创新、园林地被应用及室内盆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目前国内尚无有关非洲鸢尾引种繁殖的研究报道。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的非洲鸢尾栽培和繁殖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非洲鸢尾引种栽培技术和快速繁殖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将非洲鸢尾引种成功率提高至100%、结实率提高约65%。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提高非洲鸢尾引种栽培成活率和繁殖系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准备基质:播种和育苗栽培基质均为园土、河沙、珍珠岩和泥炭按照质量比1﹕1﹕1﹕1混合而成;
8.2)播种:选择健康饱满的非洲鸢尾种子,于春季4-5月份在避雨棚下将所述非洲鸢尾种子均匀的撒在装满基质的花盆中,之后表面覆盖一层基质;随后将花盆放在盛有水的容器里从盆底吸水,待花盆基质表面湿润,之后每隔1天喷洒一次水,直至种子发芽;
9.3)育苗:种子发芽后减少浇水次数,1周1次,并及时清除盆内杂草;
10.4)换盆及冬季越冬管理: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待幼苗长至10-15cm时将幼苗移栽至装有育苗基质的大花盆中,1盆1株,放置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浇透定植水,并保证棚内或温室内温度不低于3-5℃;
11.5)出圃:翌年春季日均温达8~10℃以上时,可将盆栽非洲鸢尾移栽至大田中或放置于室外;
12.6)田间管理:地栽需深翻土壤,按照每亩20-30kg撒施三元复合肥,耙细整平,按15
×
20cm株行距定植,浇透定根水,并及时除草;
13.7)秋冬管理:春季定植于大田的非洲鸢尾11月上旬开始抽出花茎,并及时扣上小拱棚,保证整个冬季棚内温度不低于3-5℃;
14.8)人工授粉:开花时人工辅助授粉。
15.需要说明的是,非洲鸢尾全年皆可开花,但自然结实率较低,4-6月盛花期对开花性状和自然结实率的统计表明自然结实率仅28.2%,而开花时辅以人工授粉,结实率可达95%以上。
16.可选地,步骤2)中,所述花盆的高度为10-15cm,覆盖基质的厚度为1-1.5cm。
1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种子发芽的环境温度为15℃-25℃,种子发芽周期为3-4周。
18.可选地,步骤4)中,所述大花盆的规格参数为:高度为15-20cm,口径为20-25cm;且,移栽定植的浇水管理操作如下:
19.移栽一个月内一周浇一次水,之后2-3周浇一次水。
20.可选地,步骤6)中,所述三元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2%、18%、15%;且,地栽定根的浇水管理操作如下:
21.地栽一个月内3-4天浇1次水,成活后无需人工浇水。
2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步骤6)的田间管理操作可替换为:
23.盆栽放置于田间向阳处,适时浇水除草。
24.相应地,步骤7)秋冬管理:将盆栽及时移回温室或塑料大棚,并保证棚内或温室内温度不低于3-5℃。
25.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提高非洲鸢尾引种栽培成活率和繁殖系数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26.1)成活率高:引种驯化非洲鸢尾的成功,为非洲鸢尾在长三角地区的人工种植开辟了道路;并避免了长三角冬季气温低于0℃非洲鸢尾全部受冻死亡,成活率可达100%;
27.2)繁殖系数高:本方法栽培种植非洲鸢尾,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可使非洲鸢尾繁殖系数提高约3倍;
28.3)花期长:通过本方法栽培种植非洲鸢尾,非洲鸢尾可实现全年开花。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附图为塑料大棚内非洲鸢尾幼苗期和花前生长情况。
31.图2附图为地栽非洲鸢尾冬季受冻前后。
32.图3附图为盆栽非洲鸢尾夏季花期人工授粉挂牌和坐果期。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非洲鸢尾引种栽培成活率和繁殖系数的方法,对非洲鸢尾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及种质创新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35.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的阐述,但不可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作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与调整,也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36.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37.1)种子采集:2019年4月于美国旧金山采集非洲鸢尾自然成熟种子,并引至南京。
38.2)播种:2019年5月选择健康饱满的非洲鸢尾种子,将其均匀的撒在装满基质的高度约10-15cm的花盆中,基质为1﹕1﹕1﹕1的园土、河沙、珍珠岩、泥炭,表面覆盖一层1-1.5cm厚的基质,将花盆放在盛有水的容器里从盆底吸水,容器水面位于花盆之下,几分钟后花盆基质表面湿润即可;之后每隔1天喷洒一次水,保持基质湿润,直至种子发芽。在环境温度为15-25℃的条件下,3-4周种子陆续发芽。
39.3)育苗:种子发芽后减少浇水次数,1周1次,及时清除盆内杂草。
40.4)换盆移栽:待幼苗长至10-15cm时将幼苗移栽至高度15-20cm,口径20-25cm的装有育苗基质的大花盆中,1盆1株,放置于塑料大棚内,浇透定植水。移栽一个月内一周浇一次水,之后2-3周浇一次水;
41.5)冬季越冬管理:冬季保证棚内温度不低于3-5℃。
42.6)出圃:翌年春季日均温达8~10℃以上时,可将盆栽非洲鸢尾移栽至大田中或放置于室外。
43.7)田间管理:地栽需深翻土壤,撒施n、p2o5、k2o分别为12%、18%、15%的三元复合肥,每亩20-30kg,耙细整平,按15
×
20cm株行距定植,浇透定根水,一个月内3-4天浇1次水,成活后一般无需人工浇水,及时除草;盆栽放置于田间向阳处,适时浇水除草即可。
44.8)秋冬管理:春季定植于大田的非洲鸢尾11月上旬开始抽出花茎,此时要及时扣上小拱棚,保证整个冬季棚内温度不低于3-5℃;盆栽要及时移回温室或塑料大棚,保证棚内或温室内温度不低于3-5℃。
45.表1冬季保温管理对成活率和开花的影响
[0046][0047][0048]
本发明技术选用了2种越冬管理模式,一种是以盆栽形式放置于大棚内,不加温的情况下南京地区冬季棚内最低温度不低于5℃,一种是大田露地越冬,结果表明移至大棚内
的盆栽存活率为100%,正常开花,而露地种植的非洲鸢尾在气温低于0℃后花苞冻瘪、花茎冻弯,叶片枯黄,植株死亡率达100%。
[004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