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质改善用绿色植被生态重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7106发布日期:2023-04-26 15:3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质改善用绿色植被生态重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重建,具体为一种土质改善用绿色植被生态重建系统。


背景技术:

1、生态重建是指依靠大规模的社会投入对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整治,包括改造导致生态恶化的社会经济因素,从而迅速提高土地生产力,并使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一般来说生态重建主要是让某一地区恢复生态平衡,使土地能够具有生产力,能够进行播种。

2、现有的生态重建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3、1.对比文件cn110679334a公开了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保护的权项“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安装筒,支撑安装筒的外侧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支撑安装筒的内部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部安装板和底部安装筒,顶部安装板和底部安装筒均水平设置,顶部安装板上通过转轴设置有转动安装板,转动安装板的右端通过螺钉固定在顶部安装板上,所述转动安装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培育安装筒,通过坡地定位固定的结构进行安装,通过主动渗流结构和被动水富集结构相配合,实现装置内部的水分和营养充足,使得内部的种子或者幼苗能够快速生长发育,通过多装置弹性连接,使得坡地的植被重建快速稳定,且能够重复使用”,但是其装置缺少滴灌结构,不能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4、2.对比文件cn113261461a公开了一种坡地植被重建生态结构,保护的权项“其包括防风箱,防风箱的一端开口设置,防风箱包括第一半箱和第二半箱,第一半箱和第二半箱通过连接件连接,防风箱远离开口的侧壁开设有生长口,生长口被第一半箱和第二半箱分成两部分,生长口包括第一半口和第二半口,第一半口的侧壁设有第一毛刷,第二半口的侧壁设有第二毛刷,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相向设置并相互接触,防风箱上设有多组用于与坡地稳定连接的稳固组件。本技术具有提高树木幼苗的存活率的效果”,但是其装置缺少播种结构,种子依靠人工播种的劳动负担较大;

5、3.对比文件cn213427223u公开了一种高徒斜坡生态重建水土保持装置,保护的权项“其包括坡体、植物篮以及储水罐,植物篮用于种植植物,植物篮的侧壁固定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顶部沿连接块的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槽,储水罐滑移设置于连接槽,且储水罐通过一固定组件固定于连接槽,储水罐朝向植物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辅助植物吸水的吸水棉芯,且吸水棉芯穿过储水罐、连接块以及植物篮并延伸至植物篮内,储水罐的顶部呈敞口设置,且储水罐的敞口端铰接设置有滤盖,储水罐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滤盖的锁合组件。本技术具利于收集雨水为植物提供水分的效果”,但是其装置缺少行进时对方向的调整结构,装置前进方向容易发生偏离,导致作物种植不规范;

6、4.对比文件cn211832235u公开了一种劣质土地绿色植被生态重建机构,保护的权项“第一渗透管和第二渗透管均为“s”形,水箱和第一水泵均置于土壤层的左侧,第一渗透管置于土壤层内部,第二渗透管的另一端连接营养液箱的进液口,营养液箱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连接第二水泵的进液口,薄膜层为透明塑料薄膜,且置于土壤层的上表面,集水层为聚氨酯层,且置于土壤层的下表面,安装架为三个,且均为倒“u”形,三个安装架等距离置于土壤层的上表面,安装架的下表面设有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之间设有植物生长灯,可以避免水和营养液流失,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比较好,还可以保证植物的生长,避免因光照不足造成生态重建的速度缓慢”,但是其装置缺少行距调整结构,不能够灵活的对播种的行距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质改善用绿色植被生态重建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少滴灌结构、缺少播种结构、缺少方向调整结构、缺少行距调整结构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质改善用绿色植被生态重建系统,包括底板、浇灌箱、播种箱、第一电机和控制箱,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浇灌箱;

3、所述浇灌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孔,所述浇灌箱的内壁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外壁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安装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进水箱的内部,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安装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一端延伸出支撑板的底部;

4、所述浇灌箱的底部贯穿安装有滴灌箱,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播种箱,且播种箱位于浇灌箱的背面,所述底板的内部顶壁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控制箱,且控制箱位于浇灌箱的正面。

5、优选的,所述滴灌箱的内壁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设有多个开孔,滴灌箱的内壁安装有弹簧,且弹簧位于固定板的下方,弹簧的一端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的顶部安装有密封块,移动板的底部安装有撞击杆,滴灌箱的内部底壁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滴灌箱的底部安装有滴水管。

6、优选的,所述播种箱的内壁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环绕安装有传送带,传送带的外壁安装有多个上料槽,播种箱的内壁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安装有推料板,播种箱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播种箱的内壁安装有多个播种管。

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一号齿轮,底板的内壁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壁设有多个卡槽,转动轴的外壁安装有二号齿轮,且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相啮合,转动轴的外壁套装有固定环。

8、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安装有插杆,固定环的外壁安装有固定轴,固定环的顶部安装有固定螺栓,固定环的底部安装有楔形杆,且楔形杆的底部延伸出底板的底部。

9、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内壁安装有控制芯片,控制箱的正面安装有摄像头。

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驱动轮,底板的底部安装有导向轮。

11、优选的,所述导向轮的外壁安装有导向盘,导向盘的外壁通过活动轴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的外壁设有齿轮槽,底板的底部安装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三号齿轮,且三号齿轮与齿轮槽相啮合。

12、优选的,该绿色植被生态重建系统的使用步骤如下:

13、s1.首先将楔形杆顶部的固定螺栓解开,插杆移出卡槽中,随后调整楔形杆在转动轴上的间距,使得其间距符合播种作物的养殖间距,随后将固定环合上,将插杆插入到卡槽中,转动固定螺栓使固定环固定,防止其发生相对转动,接着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转动带动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转动带动二号齿轮转动,二号齿轮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固定环随之转动,固定环带动楔形杆转动,使得楔形杆插入地面;

14、s2.驱动轮转动带动装置开始移动,楔形杆在地面犁出深沟,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带动推料板移动,将种子推送到传送带处,随后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转动带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转动带动上料槽转动,上料槽转动至底部时,将种子收起,随后随着传送带的转动将种子倾泻在播种管的内部,这样种子可以掉落在楔形杆犁出的深沟内,实现播种功能;

15、s3.播种完成后,启动水泵,水泵将水从水箱的内部抽出,随后输送到滴灌箱的内部,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到顶部时与撞击杆接触,转动杆带动撞击杆移动,同时移动板随之移动,移动板带动密封块移动,密封块不再对开孔进行封堵,水从开孔中流出,随后水从滴水管流入地面,完成对种子的灌溉,节约水资源;

16、s4.摄像头可以拍摄前进方向的图像,当装置的前进方向发生偏离时,控制芯片控制第四电机正转或者反转,第四电机带动三号齿轮转动,三号齿轮带动齿轮槽移动,齿轮槽带动到导向杆移动,导向杆带动导向盘转动,从而控制导向轮转动,实现调整装置前进方向的功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通过安装有水泵和滴水管可以对作物进行滴灌,节约水资源,播种完成后,水泵将水从水箱的内部抽出,随后输送到滴灌箱的内部,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到顶部时与撞击杆接触,转动杆带动撞击杆移动,同时移动板随之移动,移动板带动密封块移动,密封块不再对开孔进行封堵,水从开孔中流出,随后水从滴水管流入地面,完成对种子的灌溉,节约水资源;

19、2.本发明通过安装有传送带和上料槽可以进行播种,驱动轮转动带动装置开始移动,楔形杆在地面犁出深沟,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带动推料板移动,将种子推送到传送带处,随后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转动带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转动带动上料槽转动,上料槽转动至底部时,将种子收起,随后随着传送带的转动将种子倾泻在播种管的内部,这样种子可以掉落在楔形杆犁出的深沟内,实现播种功能;

20、3.本发明通过安装有第四电机和导向杆可以调整装置的前行方向,摄像头可以拍摄前进方向的图像,当装置的前进方向发生偏离时,控制芯片控制第四电机正转或者反转,第四电机带动三号齿轮转动,三号齿轮带动齿轮槽移动,齿轮槽带动到导向杆移动,导向杆带动导向盘转动,从而控制导向轮转动,实现调整装置前进方向的功能;

21、4.本发明通过安装有固定环和固定螺栓可以对播种的行距进行调整,首先将楔形杆顶部的固定螺栓解开,插杆移出卡槽中,随后调整楔形杆在转动轴上的间距,使得其间距符合播种作物的养殖间距,随后将固定环合上,将插杆插入到卡槽中,转动固定螺栓使固定环固定,防止其发生相对转动,接着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转动带动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转动带动二号齿轮转动,二号齿轮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固定环随之转动,固定环带动楔形杆转动,使得楔形杆插入地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