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29161发布日期:2023-05-24 11:4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态养殖,具体为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1、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淡水养殖虾类。2019年养殖产量达到200万吨,湖北、安徽、湖南、江苏为养殖大省,其中湖北的养殖产量达到92.5万吨。尽管克氏原螯虾的耐受性较强,但由于养殖水体水质较差,养殖密度过高、饲料投放过多等原因,导致养殖水体水质较差,成品虾规格越养越小,品质越来越差。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普遍使用轮叶黑藻和伊乐藻,两种水草属于冠层型水草,生长迅速,生物量较大,很容易覆盖水面,造成底部缺氧,水质急剧恶化,需要进行收割控制,而且伊乐藻不耐高温,高温季节大量死亡,轮叶黑藻也在秋冬季节凋亡。克氏原螯虾生长受这两种水草的生长周期影响较大。克氏原螯虾成品虾基本在5月底到6月底大量上市,导致价格较低,而其他月份尽管虾价较高,但没有成品虾出售。同时过高的水草高度也影响起捕,也降低了克氏原螯虾的回捕率。

2、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俗称武昌鱼,人工繁殖简单,疾病较少,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2019年鳊鲂养殖产量达到76.3万吨,其中湖北23.6万吨,江苏15.4万吨。饵料主要为草鱼配合饲料和陆草,成本较高,养殖效益较低。

3、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绿色生态养殖的前沿技术,是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23年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技术之一,其中海水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模式相对成熟,应用较多,在淡水生态养殖中应用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提高克氏原螯虾产量和虾苗成活率以及养殖效益,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s1:池塘生态修复:平整池塘,并在池塘内种植常绿沉水植物;

3、s2:池塘消杀:池塘放入进水,并对池塘进行消杀;

4、s3:投放鱼苗:在12月~1月之间投放团头鲂鱼苗,放养密度为50~100尾/亩,规格约为20~50g/尾,花鲢50~100尾/亩,规格约为100~500g/尾,鳜鱼10~20尾/亩,规格100~300g/尾;

5、s4:投放虾苗,投放饵料喂养,并捕捞规格以上成品虾:分三批投放虾苗,投料喂养,在第一批虾苗投放25~30天以后开始持续捕捞25g以上规格克氏原螯虾上市;

6、s5:捕捞成品鱼:11月~12月,起捕出售团头鲂、花鲢、鳜鱼。

7、进一步地,步骤s1中,种植常绿沉水植物时,池塘水位降低到10~20cm,水草按照50~150株/m2均匀扦插,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80%~100%。

8、进一步地,步骤s4中,分三批投放虾苗的时间、规格、密度以及为饵料投放量为:

9、2月底~3月份上中旬投放第一批虾苗,虾苗放养密度6000~8000只/亩,规格约为2~6g/只,以配合饲料为饵料,日投量为虾苗存塘重量的1%~3%;

10、4月上中旬投放第二批虾苗,虾苗放养密度6000~8000只/亩,规格约为3~6g/只,即为80~150只/斤。以配合饲料为饵料,日投量为虾苗存塘重量的4%~5%。

11、5月上中旬投放第三批虾苗,虾苗放养密度6000~8000只/亩,规格约为5~8g/只,以配合饲料为饵料,日投量为虾苗存塘重量的5%~6%。

12、进一步地,步骤s4中,在投放第一批虾苗前,先投放cacl2,调节水体硬度,使水体硬度达到50mg/l caco3以上。

13、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的投放饵料期间,每7天投撒一次碳源2kg/亩和微生物菌剂,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调节水质,将残饵和鱼虾粪便转化为可供小龙虾虾苗和花鲢利用的生物絮团。

14、进一步地,在步骤s1对池塘进行消杀过程中,先进水至0.5~1.0m,并进行清塘消杀,使用茶籽饼或鱼藤酮杀灭野杂鱼;水草生长一个月后,补水至水深达到1.0~1.5m,再次使用茶籽饼或鱼藤酮杀灭野杂鱼,并投撒50公斤/亩碳酸钙和50公斤/亩白云石粉。

15、进一步地,步骤s1中种植的水草品种为密刺苦草。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配合饲料为虾蟹膨化饲料,蛋白含量要求30%~36%。

17、进一步地,所述池塘设置为平底池塘或中央高四周有环沟的鱼塘,水深保持1.0~1.5m之间。

18、进一步地,所述池塘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ⅳ类水标准(湖库)以上,水体透明度达到1m以上。

19、本发明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的有益效果为:该方法利用常绿沉水植物(密刺苦草)的净化作用,可使池塘水质长期保持在地表水ⅳ类水以上,水体透明度达到1m以上,实现长期的清水状态并保证高溶氧。水草的遮蔽作用极大提高了克氏原螯虾的躲避空间,可有效提高虾苗的投放密度和成活率。水草嫩芽可作为克氏原螯虾的饵料补充,同时水草生物量和断草量可为饲料投喂量提供有效标识。饵料采用虾蟹膨化饲料,饲料可长时间泡水不溃散,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通过分批放苗,实现克氏原螯虾的轮捕轮放,全年(4~11月份)出虾。团头鲂的投放降低了水草的高度,使水草高度保持在0.6~1.0m,防止了水草覆盖水面。团头鲂的牧食将增加水草的叶片数和叶面积,增加了克氏原螯虾的躲避空间。通过生物絮团技术,降低氨氮、亚硝氮等有害物质浓度。通过花鲢和虾苗滤食絮团,提高饵料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通过投放鳜鱼控制野杂鱼数量,减少野杂鱼对虾苗的捕食和对饲料的抢夺。

20、通过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可有效保证池塘水质,克氏原螯虾病害较少,全程不使用抗生素。水草的存在,极大地提高虾苗的躲避空间,避免出现大小虾的自相残杀。团头鲂的存在,降低了水草高度,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的起捕。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模式中,克氏原螯虾产量可达到300~500kg/亩,虾苗成活率可保持在60%以上,出虾时间为4~11月份,极大地提高了产量和出虾时长,可有效提高克氏原螯虾的销售单价,同时出产的克氏原螯虾肉质甘甜鲜美,无有毒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可建设小龙虾高端品牌。团头鲂产量可达50~100kg/亩,规格0.8~1.5kg,花鲢产量可达100~200kg/亩,规格1.5~3.5kg,鳜鱼产量可达10~20kg/亩,规格0.5~2.0kg,极大地提高养殖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种植常绿沉水植物时,池塘水位降低到10~20cm,水草按照50~150株/m2均匀扦插,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8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分三批投放虾苗的时间、规格、密度以及为饵料投放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投放第一批虾苗前,先投放cacl2,调节水体硬度,使水体硬度达到50mg/l caco3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的投放饵料期间,每7天投撒一次碳源2kg/亩和微生物菌剂,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调节水质,将残饵和鱼虾粪便转化为可供小龙虾虾苗和花鲢利用的生物絮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对池塘进行消杀过程中,先进水至0.5~1.0m,进行清塘第一次消杀,使用茶籽饼或鱼藤酮杀灭野杂鱼;水草生长一个月后,补水至水深达到1.0~1.5m,再次使用茶籽饼或鱼藤酮杀灭野杂鱼,并投撒50公斤/亩碳酸钙和50公斤/亩白云石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和团头鲂混养的清水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种植的水草品种为密刺苦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配合饲料为虾蟹膨化饲料,蛋白含量要求30%~3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和团头鲂混养的清水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设置为平底池塘或中央高四周有环沟的鱼塘,水深保持1.0~1.5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ⅳ类水标准(湖库)以上,水体透明度达到1m以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清水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骤:S1:池塘生态修复;S2:池塘消杀;S3:投放鱼苗;S4:投放虾苗,投放饵料喂养,并捕捞规格以上成品虾;S5:捕捞成品鱼:11月~12月,起捕出售团头鲂、花鲢、鳜鱼。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方法可有效保证池塘水质,克氏原螯虾病害较少,全程不使用抗生素。本方法可使克氏原螯虾产量达到300~500kg/亩,虾苗成活率可保持在60%以上,出虾时间为4~11月份,极大地提高了产量和出虾时长,同时出产的克氏原螯虾肉质甘甜鲜美,无有毒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

技术研发人员:甄伟,张秀梅,高弋明,彭森,曾浩,谢红,陶海峰,严海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