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45586发布日期:2023-06-29 17:5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处理相关,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和美国等国,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而马铃薯在人工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对马铃薯种进行处理,为了提高处理效率,而在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对马铃薯种进行切块处理,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3073551u,公开的“一种便于使用的马铃薯种植用切块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切割台,所述切割台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菱形槽,所述菱形槽内底侧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刀架,所述刀架内壁固定连接有网格刀,所述切割台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该便于使用的马铃薯种植用切块装置,通过推进板、网格刀、圆环板、转动盘和滑动销配合使用,使得转动盘通过滑动销和圆环板带动推进板进行左右往复运动,网格刀对马铃薯进行切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对于马铃薯切块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使用时安全性,降低了工作人员收到伤害的概率;

2、而目前使用的马铃薯种处理装置,通常只具备切块功能,且切刀之间的间距通常是固定的,且土豆的大小通常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切割时容易造成切块大小不均,影响种植效果,适宜种植的马铃薯种切块至少需要保存两个以上的芽眼,因此在切块后还需要配合人工进行挑除,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铃薯种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目前使用的马铃薯种处理装置,通常只具备切块功能,且切刀之间的间距通常是固定的,且土豆的大小通常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切割时容易造成切块大小不均,影响种植效果,适宜种植的马铃薯种切块至少需要保存两个以上的芽眼,因此在切块后还需要配合人工进行挑除,影响加工效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马铃薯种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的顶部一端安装有底壳,且底壳的顶部安装有上壳;所述的上壳的顶部安装有进料槽,且进料槽的底部与内壳的顶部相连通,同时内壳设在上壳的内部;所述的内壳的底部安装有称重装置,且内壳的内部设有推料框;所述的内壳靠近底座竖直轴心线的一端设有下料槽,且下料槽下方设有滑台;所述的滑台安装在上壳的内侧底部一端,且滑台的末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夹块;所述的上壳的内壁两侧分别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第一电机,且每个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一个丝杆相连接,同时每个丝杆的末端分别与一个夹块螺纹连接;所述的滑台靠近底座竖直轴心线的一端安装有刀架,且刀架的内部设有两个切刀;每个所述的切刀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滑块,且每个滑块均与刀架滑动连接;所述的底座顶部的另一端安装有输送带,且输送带的顶部安装有导向槽,同时导向槽的一端与刀架的一端对接;所述的导向槽远离刀架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出料槽和第二出料槽,且第一出料槽与第二出料槽的连通处安装有导向板;所述的导向槽靠近刀架的一端顶部安装有高清摄像头,且导向槽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导向板的转轴顶端相连接,且第二电机配合导向板组成转动结构;所述的第一出料槽的内壁上端呈等间距安装有三个鼓风机;所述的底座的顶部一端安装有粉槽,且粉槽设在第一出料槽的出口端下方;所述的粉槽的内部安装有托板,且粉槽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三电机,同时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托板的一端相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的顶部安装有集液槽,且集液槽设在底壳和输送带的下方;所述的集液槽的底部一端于排水管相连通,且排水管安装在底座的底部。

5、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槽的底部呈斜面结构,且进料槽的内部安装有挡板,同时挡板与进料槽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壳与推料框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内壳远离底座竖直轴心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的第一气缸与推料框相连接,且第一气缸配合推料框组成滑动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台的内部设有推块,且推块与滑台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的滑台远离底座竖直轴心线的一端设有第二气缸,且第二气缸安装在底壳的顶部,同时第二气缸与推块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气缸配合推块组成滑动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的夹块包括压力夹板;两个所述的夹块呈对称式分布,且夹块配合丝杆与第一电机组成滑动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的刀架的两端分别与滑台和导向槽相连通,且刀架的内壁顶部呈对称式设有两组喷嘴,同时每组喷嘴均呈对称式设有三个;每组所述的喷嘴均与水管相连通,且水管安装在刀架的顶部,同时水管的进水端与水泵相连通;所述的水泵安装在上壳的外壁一侧,且水泵与药箱相连通,同时药箱固定在上壳的外壁一侧。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刀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相连接;每个所述的滑块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均安装有一个第一连杆,且同一侧的两个第一连杆之间均安装有一个第二连杆;所述的刀架的两侧外壁上分别安装有两个转接件,且转接件与刀架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同时两个转接件分别配合两个第一调节杆与两个夹块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清摄像头与刀架之间设有档杆,且档杆安装在导向槽的一侧内壁上,同时档杆与导向槽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的导向槽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二调节杆,且第二调节杆与档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同时档杆配合第二调节杆组成升降结构。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3、1、本发明中,设置有进料槽、挡板、内壳、称重装置、推料框和第一气缸,通过将需要进行处理的马铃薯种推入进料槽,使其自然滑落到内壳内部,通过称重装置对马铃薯种进行称重,针对称重的结果,对其后续的加工程序进行调节,适宜切块种植的单个马铃薯种净重应大于50g,当称重结构不在这个阈值之间时,马铃薯种在后续的加工时,不会接受消毒、扫描及风干的操作,直接通过第二出料槽排出,提高了加工效率。

14、2、本发明中,设置有夹块和切刀,切刀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两个切刀之间的初始间距较小,而当符合标准重量的马铃薯种移动之两个夹块之间时,通过启动两个第一电机驱动两个夹块夹持在马铃薯种的两端,通过压力夹板对夹持的压力进行检测,避免对马铃薯种造成过度挤压,而在夹块移动的过程中,配合调节杆分别推动两个转接件,同步的两个转接件的末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连杆拉动两个第一连杆,进而向两侧拉动两个滑块,使得两个切刀之间的间距开始增加,同时增加的间距的长度与夹块的滑动范围呈正比,以此来调节马铃薯的切块大小,最大程度保持三个切块大小均匀,提高种植效果。

15、3、本发明中,设置有喷嘴、水管、水泵和药箱,在切割的过程中,通过水泵配合喷嘴对马铃薯种的表面进行喷洒消毒,同时也可以对切刀进行消毒,同时在使用结束后,通过接通外部水管,可以对切刀及刀架的内部进行冲洗,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16、4、本发明中,设置有粉槽,马铃薯种通过第一出料槽的出口端直接落到粉槽内部,粉槽的内部装有一定容量的双飞消毒粉,马铃薯种的表面附着粉剂后,通过第三电机带动托板带动马铃薯种上升,并在托板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多余的粉剂会通过托板上的格栅结构自然下落回粉槽中,马铃薯种沿托板的表面自然滑出即可,整个流程无需人工过多干预,降低了在加工过程中对马铃薯种造成污染的几率。

17、5、本发明中,设置有输送带和导向槽,切块后的土豆在移动至输送带的顶部后,难免会出现堆叠的状况,此时通过输送带带动土豆进行运输的过程中,通过档杆对上部的土豆进行阻挡,即可有效解决堆叠的问题,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通过高清摄像头对土豆表面的芽眼进行拍摄,配合程序进行ai检测,当芽眼数量不够时,在后续的移动过程中,通过启动第二电机驱动导向板转动,即可将不符合标准的马铃薯种切块引导至第二出料槽内,通过第二出料槽排出进行集中收集处理,而符合标准的马铃薯种会不收阻挡地移动之第一出料槽内,并在第一出料槽内部停留一端时间,通过鼓风机对其表面进行风干处理,整个加工过程高度自动化,降低了人工参与的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

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