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34113发布日期:2023-08-16 16:2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独蒜兰培育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1、独蒜兰是兰科(orchidaceae)、独蒜兰属(pleione))濒危植物。据《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独蒜兰属植物在全世界的野生种约有26种,分布于中国秦岭山脉以南至西南、华中和华东直至中国台湾山地以及喜马拉雅山西部至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等亚热带区和热带凉爽地区。中国是独蒜兰主要原产国之一,独蒜兰有16种及5种天然杂交种,也是本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独蒜兰的花与其他兰科植物比较相当大,花形色泽均极悦人,被世界养兰者喜爱,素有“郁金香”之称。

2、独蒜兰因其兼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颇受欢迎,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独蒜兰的栽培方法以野外引种和组织培养为主,因为野外引种时会存在农药和化肥的滥用导致的栽培苗对环境适应性降低进而产量降低以及培育周期长的问题,所以组织培养的培育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目前的组织培养方式中往往以外植体(种子、假鳞茎、叶片、茎芽等)培育组培苗,其中以茎芽为外植体培育组培苗时存在组培苗存活率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独蒜兰组培苗存活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外植体预处理:取独蒜兰种球茎清洗、灭菌后,取芽原基茎尖用于诱导培养;

5、s2、诱导培养:将所述芽原基茎尖置于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后得到原球茎,所述诱导培养基的组分包括ms、+3.0-4.0mg/l 6-ba、+1.5-2.0mg/l naa、+0.3-0.5wt%抗氧剂、+0.08-0.17mg/l多羟基化合物和+0.11-0.23mg/l抗坏血酸;

6、s3、增殖培养:将所述原球茎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光培养后获得植株;

7、s4、练苗驯化:将植株移栽至基质上培养,获得独蒜兰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独蒜兰幼苗时,选择的外植体不同将直接影响组织培养的结果;其中,以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更容易得到成活率高的独蒜兰幼苗,以其他外植体(例如假鳞茎、原球茎等)进行组织培养时得到的独蒜兰幼苗的成活率普遍不高。因此,本申请以独蒜兰种球茎的芽原基茎尖为外植体时,通过改进诱导培养基的组分以进一步提高独蒜兰种幼苗的存活率。本申请选择特殊的诱导培养基对芽原基茎尖进行诱导培养,以增强原球茎的抗逆性以及适应性,使得最终得到的独蒜兰苗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多羟基化合物(例如肌醇)对促进种子萌发有较好的效果。而本申请进一步表明,单一选择添加多羟基化合物或者抗坏血酸,对独蒜兰苗存活率的提高作用并不显著;于组织培养时的诱导培养基中同时添加多羟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后能够提高组织培养的独蒜兰幼苗存活率。

9、可选的,所述多羟基化合物选自松醇和芒柄醇中的至少一个。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醇和芒柄醇这两种物质作为肌醇衍生物,在和抗坏血酸配合添加时,具有明显提高组织培养的独蒜兰幼苗存活率的效果。在该方案中,多羟基化合物可以单独选择为松醇,也可以单独选择为芒柄醇,还可以是松醇和芒柄醇的混合物。

11、可选的,所述多羟基化合物为芒柄醇。

12、可选的,步骤s1中所述灭菌操作包括以灭菌剂清洗的步骤,所述灭菌剂选择为次氯酸钠、75%酒精中的至少一种。

13、可选的,所述增殖培养基的组分包括ms、+2.0-3.0mg/l 6-ba和+1.0-2.0mg/lnaa。

14、可选的,所述增殖培养基的组分包括ms、+2.0-3.0mg/l 6-ba、+1.0-2.0mg/l naa、+0.06-0.13mg/l多羟基化合物和+0.05-0.12mg/l抗坏血酸。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选择特殊诱导培养基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含有特殊组分的增殖培养基,以进一步提高独蒜兰幼苗的存活率。

16、可选的,步骤s2中的诱导培养包括交替进行1-2天的暗培养和2-4天光培养后持续进行光培养的步骤,暗培养和光培养交替进行的次数为2-4次。

17、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特定组分的培养基结合“暗培养和光培养交替培养”的方式进行独蒜兰幼苗的组织培养,能够进一步提高独蒜兰幼苗的成活率。由于本申请选择的外植体是独蒜兰种球茎的芽原基茎尖,芽原基茎尖和种子相比,其全能性较差,因此分化增殖的能力会相对较弱,最终得到的独蒜兰幼苗的存活率也较低。而采用上述方案,诱导培养基内特殊添加的多羟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能够共同作用,改善独蒜兰种球茎芽原基茎尖的抗逆性以及适应性,促进其进一步分化增殖为新的原球茎;在该过程中,配合采用“暗培养和光培养交替培养”的方式,其暗培养过程中诱导培养基内的多羟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能够使得芽原基茎尖尽快适应培养环境,其中的光培养是以光条件给与外部刺激,同时以“多羟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为芽原基茎尖的增殖分化提供保护环境;而整体看“暗培养和光培养交替培养”的方式能够使得芽原基茎尖在增殖分化时持续处于多羟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的保护环境中,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适应环境和被外部光刺激的环境中,从而使得芽原基茎尖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得到提高,最终表现为组织培养的独蒜兰幼苗的存活率得以提高。

18、可选的,步骤s2中光培养的条件包括光照强度1000-2000lux,光照时间12-14h/d。

19、可选的,步骤s4中用于练苗驯化的所述植株上有6-7片叶片、3-4条根。

20、可选的,步骤s2中的诱导培养的时间为20-35天。

21、可选的,步骤s3中的增殖培养中光培养的条件包括光照强度1800-2200lux,光照时间14-18h/d。

22、可选的,用于诱导培养的芽原基茎尖的长度为1-5mm。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申请采用特殊组分的诱导培养基进行独蒜兰的组织培养,其中的多羟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培养的独蒜兰幼苗的存活率,使其存活率高达97%。

25、2、本申请进一步优化了增殖培养基的组分,即在诱导培养和增殖培养阶段均以多羟基化合物和抗坏血酸来影响培养过程,最终得到独蒜兰幼苗存活率显著提高的正向结果。

26、3、本申请的培养方法中同时改进了诱导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法,以“暗培养和光培养交替培养”的方式,结合培养基组分的改进来共同实现提高独蒜兰幼苗存活率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化合物选自松醇和芒柄醇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化合物为芒柄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灭菌操作包括以灭菌剂清洗的步骤,所述灭菌剂选择为次氯酸钠、75%酒精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殖培养基的组分包括ms、+2.0-3.0 mg/l 6-ba、+1.0-2.0 mg/l naa、+0.06-0.13 mg/l多羟基化合物和+0.05-0.12 mg/l抗坏血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诱导培养包括交替进行1-2天的暗培养和2-4天光培养后持续进行光培养的步骤,暗培养和光培养交替进行的次数为2-4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光培养的条件包括光照强度1000-2000 lux,光照时间12-14 h/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用于练苗驯化的所述植株上有6-7片叶片、3-4条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诱导培养的时间为20-35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诱导培养的芽原基茎尖的长度为1-5 mm。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独蒜兰培育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独蒜兰的组织培养方法。该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独蒜兰种球茎的芽原基茎尖用于诱导培养;S2、将芽原基茎尖置于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后得到原球茎,诱导培养基的组分包括MS、+3.0‑4.0 mg/L 6‑BA、+1.5‑2.0 mg/L NAA、+0.3‑0.5wt%抗氧剂、+0.08‑0.17 mg/L多羟基化合物和+0.11‑0.23 mg/L抗坏血酸;S3、增殖培养;S4、练苗驯化后得到独蒜兰苗。以本申请的方法得到的独蒜兰苗具有存活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毛加银,王磊,郭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瑞琪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