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

文档序号:34647887发布日期:2023-06-29 18:41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

本发明属于培殖器,具体是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


背景技术:

1、一般海洋中的资源为各种鱼类,但鱼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不只是水、氧气而已,还需有丰富的海洋植物、生物、浮游生物等,才能供给其生长的所需,即许多鱼类是以食藻类、菌类等附着性植物,而因为海洋附着性植物先着床才可成长,若植物的苞子或生物的幼虫无法找到适合地方着床,会在海洋中漂浮而死亡,所以除非人员潜入海中以肉眼观测,否则无法了解该海域中有何种类的附着性植、生物。

2、但是在不明海域,由于不知道有何高危险度的鱼类存在,甚至对该海域的环境不熟悉,人员下海潜水观测的危险性很高,而从事海洋生态研究的科学家要了解海域中的海洋生态究竟有何种植、生物生长及取样,进而可将该海域中的附着性植、生物进行移植培育,实在困难重重,所以如何提供一方便快速且不具危险性的观测以及培殖技术,是目前海洋生态研究者及水产养殖业者较难克服的问题。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208551 a,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附着性植、生物观测培殖器,包括一培殖网、将培殖网固设于海底面的固定件、数个设在培殖网上的浮体,及围设于培殖网上的培殖件,浮体可使培殖网浮于海洋中,并利用培殖网上围设的培殖件,使海洋中的附着性植、生物可轻易附着于培殖件,而可对附着于培殖件上的植、生物实施研究、观测、调查及追踪取样,以了解该水域的海洋生态,同时亦可将培殖件上的植、生物移殖至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并加以培育,以达到较大的经济效益。

4、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上述发明仍存在如下缺点,在对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进行观测时需要将整个培殖器取出,在对培殖器上的植、生物实施研究、观测、调查及追踪取样,操作繁琐。所以本发明提出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了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可以对培殖器上的植、生物直接进行观测,不需要将培殖器取出,也不需要试验人员潜水观测,方便操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包括培殖体、固定件和收集器,固定件包括漂浮球和加重物,漂浮球与培殖体上端固定连接,加重物与培殖体下端固定连接,培殖体为若干个三角体组成的三角体结构,剖面为谢尔滨斯基三角形,立锥体结构中空部分贴附有防水薄膜,中空结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照相机,照相机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3、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先对需要观察附着性植物与生物的海洋限定一个海域,用于实验观察。准备若干个培殖体,将培殖体对应的加重物放入限定海域中,当培殖体连接的漂浮球对培殖体产生的浮力与加重物的重力达到平衡时,培殖体将保持在带入海平面以下相对稳定的深度,静置一段时间等待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附着在培殖体,通过照相机拍照,试验人员从相片中提取数据对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进行观察,不需要试验人员潜水,也不需要将培殖体取出再观测,操作方便简单。

4、进一步,三角体均为人工鱼礁材料制成。

5、有益效果:人工鱼礁具有较好的生物诱集功能,其表面为固着生物提供了附着基质,为各种动植物生长提供了庇护所。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才能最终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包括早期的生物载膜阶段、中期的发展阶段,最后达到稳定平衡阶段,其中附着生物量最大的是红藻、褐藻等藻类。

6、进一步,三角体内部开设有通道,通道内有圆柱体,圆柱体与通道内侧壁滑动配合,通道通向培殖体中心且与中空部分连通。

7、有益效果:随着附着物的增加,附着物将会把通道内部的圆柱体向培殖体中心推动,当需要对附着物进行观测时,试验人员可以根据圆柱突出的长度得出附着物的厚度,从而根据时间和附着物的厚度对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进行分析,不需要试验人员潜水观测。

8、进一步,通道侧壁为设有凸纹的薄膜。

9、有益效果:通道侧壁为设有凸纹的薄膜,增加通道侧壁与圆柱体外侧壁的摩擦力,为了避免圆柱体因外力突然从通道滑出,造成观测结果的误差。

10、进一步,收集器包括外壳、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外壳下部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贯穿外壳顶壁,第一转轴底端与外壳底部转动配合,第二转轴套设在第一转轴中部,第二转轴内侧壁与第一转轴外侧壁转动配合,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底端分别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面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啮合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一侧与驱动件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11、有益效果:把收集器放入限定海域中,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会带动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往相反方向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顶部的搅拌棒也往相反方向转动,当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顶部的搅拌棒往相反方向转动,搅拌棒之间会产生负压,将限定海域海平面的浮萍集中吸附止收集器周围,以收集器为圆心,根据搅拌棒为参考,可以计算出限定海域内浮萍的面积、体积,试验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对浮萍进行观察。

12、进一步,驱动件为电机。

13、有益效果:驱动件为电机,为了给第三齿轮提供驱动力。

14、进一步,立锥体结构中间中空部分贴附有防水薄膜。

15、有益效果:立锥体结构中间中空部分贴附有防水薄膜,防止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吸附在立锥体中间,不便与观察,同时贴附防水薄膜构成空腔便于安装照相机,也使圆柱体有移动空间。

16、进一步,圆柱体为荧光材料制成。

17、有益效果:海洋底部光线昏暗,荧光材料有助于试验人员观察识别。



技术特征:

1.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殖体、固定件和收集器,固定件包括漂浮球和加重物,漂浮球与培殖体上端固定连接,加重物与培殖体下端固定连接,培殖体为若干个三角体组成的三角体结构,剖面为谢尔滨斯基三角形,中空结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照相机,照相机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其特征在于:三角体均为人工鱼礁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其特征在于:三角体内部开设有通道,通道内有圆柱体,圆柱体与通道内侧壁滑动配合,通道通向培殖体中心且与中空部分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其特征在于:通道侧壁为设有凸纹的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其特征在于:收集器包括外壳、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外壳下部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贯穿外壳顶壁,第一转轴底端与外壳底部转动配合,第二转轴套设在第一转轴中部,第二转轴内侧壁与第一转轴外侧壁转动配合,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顶部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棒,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底端分别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面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啮合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一侧与驱动件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其特征在于:驱动件为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其特征在于:立锥体结构中间中空部分贴附有防水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其特征在于:圆柱体为荧光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培殖器技术领域的海洋附着性植物与生物观测培殖器,包括培殖体、固定件和收集器,固定件包括漂浮球和加重物,漂浮球与培殖体上端固定连接,加重物与培殖体下端固定连接,培殖体为若干个三角体组成的三角体结构,剖面为谢尔滨斯基三角形,中空结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照相机,照相机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发明可以对培殖器上的植、生物直接进行观测,不需要将培殖器取出,也不需要试验人员潜水观测,方便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群,吴瑞,陈晓慧,李筱鑫,陈丹丹,王荣霞,孙婆援,邢孔敏,兰建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