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34735632发布日期:2023-07-12 19:1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属于生态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现有水体进行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形成可移动的布局设置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1、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潭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在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现有的由于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以及其他污染导致了红树林区域面积减少或受污染,导致生态失衡,为此需要进行对应的生态修复,现有的采用人工进行修复构建系统,整体效率低,且安全性差,不能够通过模块化的设置,进行组合设置红树林生态系统,也不能够快速的在现有的水域上进行红树林的构建,形成新的红树林生态的构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提供了一种组合设计置于现有水体上,通过悬浮置于水体表面,进行滩涂构建,形成红树林生态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2、本发明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包括:

3、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多组,且对应垂直置于水体内形成承载生态系统的基桩;

4、置于支撑架上的单体生态箱,单体生态箱通过多个支撑架形成支撑固定,单体生态箱置于水体内,且位于水体液面下10cm-20cm,单体生态箱内对应设置有土壤、以及种植于土壤的灌木、小乔木,所述单体生态箱内还设置有和灌木、小乔木共生的水生生物;

5、所述单体生态箱底部设置有和支撑架对应的支撑台阶,支撑台阶对应搭接置于支撑架上,支撑架为中空管体结构,单体生态箱呈矩阵分布,单体生态箱之间预留通道,以进行水体流动,所述单体生态箱底部设置有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透水板,以保持土壤的湿度;

6、进一步的,所述单体生态箱包括箱体结构、置于箱体内的两组隔板,隔板将箱体分为三层,所述三层分别为保水层、植物土层、共生层,箱体底部边缘向内折弯,形成限位结构,透水板置于箱体内,且贴合置于限位结构上,透水板和箱体内壁贴合,箱体内侧壁设置有用于支撑隔板的限位台阶;

7、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为格栅板,包括上格栅板、下格栅板,所述下格栅板为整体结构,且对应搭接置于箱体内部的限位台阶上,下格栅板和透水板之间形成保水层,保水层内设置有蓄水填料,上格栅板为瓣状组合形成,且对应搭接置于箱体内的限位台阶上,且位于下格栅板上方,上格栅板中部组合形成环形通道,以用于植物生长,所述上格栅板、下格栅板之间设置有土壤,上格栅板、下格栅板和土壤之间对应设置有土工布,所述土壤内种植有灌木、小乔木,所述灌木、小乔木通过上格栅板向上生长;

8、进一步的,所述上格栅板上侧设置有内托盘,内托盘底部设置有多组圆孔,内托盘内外边缘设置有挡板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内托盘内设置有淤泥,淤泥内对应种植有苦草;

10、进一步的,所述内托盘中部设置有导向管,导向管向上延伸,内托盘至箱体口部区域形成水生生物生长的共生层,

11、进一步的,所述共生层表面对应设置有用于拦截水生生物的悬浮框,所述水生生物选育经济类水产生物,进一步的,所述水生生物为蟹、虾;

12、进一步的,所述悬浮框为网片设置,底部设置有悬浮气囊,悬浮框套置于导向管上,且沿着导向管上下浮动,悬浮框上设置有投放虾苗、蟹苗的开合窗,悬浮框上设置有穴盘,穴盘对应置于网片的网眼内,且间隔设置,穴盘内种植有伊乐藻;

13、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上箱体套接置于下箱体上,且通过螺接紧固连接,所述螺钉对应贯穿内托盘,且同步进行固定,所述上箱体口部向内折弯,所述上箱体侧壁设置有多组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为上箱主体向内折弯形成,多组上箱体矩形分布时,换气通道组合形成水体和空气连通的通道;

14、进一步的,所述上箱体下边缘设置有插接板,擦接板内侧设置有连接耳,所述下箱体的下箱主体上设置有多组导向槽,导向槽和插接板对应,导向槽内侧设置有和连接耳对应的连接板,连接耳和连接板通过螺钉紧固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下箱体侧壁向内冲压设置有内支撑台,内支撑台顶部设置有贯穿孔,以进行水体的导入进行土壤湿度控制,上格栅板对应搭接置于内支撑台上;

16、进一步的,所述内托盘包括多个单体盘拼接形成,单体盘上设置有对应拼合的拼接块、拼接槽,单体盘外侧设置有外挡板,内边缘设置有内挡板,内挡板组合形成圆弧结构,导向管对应置于内挡板内,单体盘上设置有和螺钉连接的安装孔,单体盘为多孔材质制成;

1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包括多组弧形导向板组合形成,导向板边缘设置有固定耳,相邻的导向板通过固定耳紧固连接,导向管螺接置于内托盘上;

18、本发明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构建方法如下:

19、步骤一:将支撑架对应打入水体内,形成稳定支撑,通过等间距设置支撑架,形成支撑设置;

20、步骤二:将单体生态箱对应安装置于支撑架上,通过四个支撑架对应抵合置于单体生态箱的支撑台阶上,形成支撑固定,通过单体生态箱的分布密度,进行植被的设置;

21、步骤三:通过移除将透水板、保水填料、下格栅板、土壤、植物,进行铺设置于箱体内,通过上格栅板、导向管进行植物的生长导向,形成植被设置,内托盘组合置于上格栅板上侧,内部对应设置有水草、水体、水生生物,形成共生生态;

22、所述步骤三在地面进行种植完成,直接进行水体上的组装设置;

23、所述步骤二中,单体生态箱间隔设置,中间预留步道,以进行单体生态箱内水生生物的收获;

24、所述步骤三中的水生生物的投放,在水草生长完全后进行投放苗种;

25、通过悬浮置于水体表面,通过人造方式,对水体表面的红树林生态进行修复设置,单体生态箱能够独立进行组合设置,对不同区域进行修复,或构建新的生态,配合共生层进行水产养殖,提高了经济价值,进行红树林生态构建。

26、通过采用单体生态箱的模块设置,进行快速的组合,构建红树林生态区域,提高了修改和构建效率,且结合的共生层,进行经济水产的养殖,提高了经济效益,能够直接在现有的水域表面进行红树林生态构建,避免了传统的填湖构建湿地种植红树林的低效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架(9),支撑架(9)设置有多组,且对应垂直置于水体内形成承载生态系统的基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格栅板,包括上格栅板(6)、下格栅板(7),所述下格栅板(7)为整体结构,且对应搭接置于箱体内部的限位台阶上,下格栅板(7)和透水板(8)之间形成保水层,保水层内设置有蓄水填料,上格栅板(6)为瓣状组合形成,且对应搭接置于箱体内的限位台阶上,且位于下格栅板(7)上方,上格栅板(6)中部组合形成环形通道,以用于植物生长,所述上格栅板(6)、下格栅板(7)之间设置有土壤,上格栅板(6)、下格栅板(7)和土壤之间对应设置有土工布,所述土壤内种植有灌木、小乔木,所述灌木、小乔木通过上格栅板(6)向上生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格栅板(6)上侧设置有内托盘(5),内托盘(5)底部设置有多组圆孔,内托盘(5)内外边缘设置有挡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生层表面对应设置有用于拦截水生生物的悬浮框(2),所述水生生物选育经济类水产生物,进一步的,所述水生生物为蟹、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4),上箱体(1)套接置于下箱体(4)上,且通过螺接紧固连接,所述螺钉对应贯穿内托盘(5),且同步进行固定,所述上箱体(1)口部向内折弯,所述上箱体(1)侧壁设置有多组换气通道(13),所述换气通道(13)为上箱主体(11)向内折弯形成,多组上箱体(1)矩形分布时,换气通道(13)组合形成水体和空气连通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1)下边缘设置有插接板(12),擦接板内侧设置有连接耳,所述下箱体(4)的下箱主体(41)上设置有多组导向槽(43),导向槽(43)和插接板(12)对应,导向槽(43)内侧设置有和连接耳对应的连接板(42),连接耳和连接板(42)通过螺钉紧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托盘(5)包括多个单体盘(51)拼接形成,单体盘(51)上设置有对应拼合的拼接块(52)、拼接槽(53),单体盘(51)外侧设置有外挡板(55),内边缘设置有内挡板(56),内挡板(56)组合形成圆弧结构,导向管对应置于内挡板(56)内,单体盘(51)上设置有和螺钉连接的安装孔,单体盘(51)为多孔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向管(3)包括多组弧形导向板(31)组合形成,导向板(31)边缘设置有固定耳(32),相邻的导向板(31)通过固定耳(32)紧固连接,导向管螺接置于内托盘(5)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属于生态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现有水体进行红树林生态环境构建,形成可移动的布局设置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多组,且对应垂直置于水体内形成承载生态系统的基桩;置于支撑架上的单体生态箱,单体生态箱通过多个支撑架形成支撑固定,单体生态箱置于水体内,且位于水体液面下10cm‑20cm,单体生态箱内对应设置有土壤、以及种植于土壤的灌木、小乔木,所述单体生态箱内还设置有和灌木、小乔木共生的水生生物,通过采用单体生态箱的模块设置,进行快速的组合,构建红树林生态区域,提高了修改和构建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林尤伟,刘瑞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