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463079发布日期:2023-06-15 04:4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属于菌类种植。


背景技术:

1、金耳在真菌分类中属于银耳属,因其色泽金黄,又称为金木耳、金银耳等,也因其形似人脑,又称脑耳或脑形银耳等。金耳因含有丰富蛋白质、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金耳多糖和磷、硫、锰、铁、钾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滋补品,既可食用,也可药用,是食药两用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2、目前对于金耳的栽培主要通过大棚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在整个栽培工艺流程中完全属于自然培养出菇状态,但是,整个的单产率低,品质不稳定、产量不高等使金耳的品质不佳等,严重制约金耳的产业化发展。现有的金耳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第一阶段的毛韧革菌生长、金耳定植阶段,第二阶段的子实体快速生长阶段以及第三阶段的子实体转色阶段,但是,现有的金耳栽培过程中对于湿度和光照等的控制无法实现高品质的金耳产品,出菇品质不佳,且金耳的色泽和弹性均不好,胶质感不佳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种植的金耳具有色泽品质好。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a、菌种定植:将接种好金耳菌种的菌包放入培养室内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7~10天,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室内的温度在21℃~23℃,湿度控制在53%rh~60%rh,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内;

4、b、菌丝、子实体培养:在菌种定植培养结束后,调整培养室内的温度至18℃~19℃继续进行菌丝、子实体培养,培养至形成凸出的子实体;

5、c、出菇管理:在菌丝、子实体培养完成之后,割袋后进行生长出菇管理,所述生长出菇管理过程具体为:

6、先控制温度在19℃~20℃,湿度控制在82%rh~86%rh,光照强度控制在0~100lux,co2浓度控制在800~1200ppm;进行前期培养3~4天;

7、再调整温度在17℃~18℃,湿度控制在85%rh~95%rh,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50lux,co2浓度控制在1200ppm以内;进行中期培养7~15天;

8、再调整温度在19℃~20℃,湿度控制在85%~95%,光照强度控制在800~1200lux,co2浓度控制在1200ppm以内;进行后期培养分化转色至长成金耳。

9、本发明在菌种定植阶段使在黑暗条件下(避光条件)进行培养,且控制湿度和co2浓度,以利于定植过程中菌丝的生长,促进毛韧革菌生长,使其生长发菌到一定程度;通过精准管理控制使温度降低,进行菌丝和子实体的培养,通过温度的控制,并配合湿度和co2浓度的控制,能够有效避免毛韧革菌生长过快,从而使金耳菌丝有效跟进生长,并交织在一起,使菌包上生长出金耳菌丝、子实体,直到子实体向外凸出菌包;再将菌包放入出菇房割袋后进行生长出菇管理,出菇管理至关重要,通过精准的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的控制管理,有效的保证生长的金耳具有色泽品质高,呈金色,且成品率高。更具体的说,通过前期一定时间的低光照或黑暗处理,使光照强度不超过100lux,并将温度往上调整到19℃~21℃,以及在较高的湿度条件下管理,目的是有利于子实体进一步的生长膨大,若前期的光照太强,易提前转色,导致不易膨大;同时,通过使co2浓度控制在800~1200ppm,能够保证金耳的生长膨大,通过控制生长环境在一定的co2浓度下,有利于避免长霉菌而导致菌包损坏;再降低温度到17℃~18℃,且光照强度控制在150~250lux,使金耳进一步的膨化长大和分化,这里通过中期的降温控制、湿度和低光照的管理控制培养一定时间,有利于金耳膨化长大,能够更好保证后期充分分化;同时,在后期使光照强度提高到800~1200lux,并控制温度在19℃~20℃,以利于膨化长大的金耳能充分分化和转色,形成的金耳呈金色的脑状外形,富有弹性,且具有分化充分的效果,产品色泽品质和成品率高。

10、在上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a中所述培养室内的湿度控制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1、在培养室的地表灌水,通过地表的水挥发和对培养室的环境空间进行喷雾加湿,使对培养室的湿度进行控制。通过地表水的挥发,起到对环境湿度进行控制的目的,同时结合对环境空间进行喷雾加湿的方式,实现对培养室的环境进行双重的湿度控制,形成全方位的湿度控制体系,达到更合适的控制,避免因环境湿度不均衡和不稳定的问题,导致金耳生长不均匀的现象,更精准的控制培养室(或出菇房)内的环境湿度,保证环境湿度的精准性、稳定性和均匀性,也有利于均匀转色,提高金耳的生长品质。

12、在上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c中所述光照强度为采用全光谱的白光进行光照处理。采用全光谱处理能够使长成的金耳的品质更佳,有利于形成脑状的外形,且色泽呈金色,富有弹性,分化充分。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步骤c中所述光照处理具体是通过采用4000k~5000k的色温led灯管光照进行光照强度的控制。

13、在上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c中所述生长出菇管理的总时间控制在30~40天。在生长出菇管理的总时间进行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生长的金耳的品质,时间过长一方面种植管理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生长的金耳过熟,孢子弹射,耳片变薄,品质变差,且通过上述时间控制能够有效的种植出高品质的金耳,且生长周期也有效缩短,更有利于降低种植成本。

14、在上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c中所述前期培养过程中的光照强度控制在50~100lux。

15、在上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c中所述中期培养过程中的co2浓度控制在800ppm以内,后期培养过程中的co2浓度控制在800~1200ppm。浓度过高会造成子实体分化困难,易形成畸形菇和光头菇,菌丝也易退化,造成产量降低;浓度控制过低,成本增加,也不合理。

16、在上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a中所述co2浓度控制在1000ppm~1200ppm以内。能够更好的保证菌丝的活力,避免杂菌感染。若定植阶段浓度过高,会使菌丝活力下降,杂菌容易感染,造成菌萎缩,定植失败,又因为开始需氧量比中后期小,所以可以适当提高浓度,降低成本。

17、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8、1.通过对菌种定植阶段、菌丝、子实体生长阶段和出菇管理阶段的精准管理控制,使生长的金耳品质更佳,形成呈金色的脑状外形,富有弹性,分化充分的效果,具有产品色泽品质高和成品率高的优点。

19、2.通过在培养室的地表灌水和对培养室的环境空间进行喷雾加湿形成双重的湿度控制,全方位的湿度控制体系,避免因环境湿度不均衡和不稳定,导致金耳生长不均匀的现象,更精准的控制出菇房内的环境湿度,保证精准性、稳定性和均匀性,也有利于均匀转色,提高金耳的生长品质。



技术特征:

1.一种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培养室内的湿度控制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光照强度为采用全光谱的白光进行光照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处理具体是通过采用4000k~5000k的色温led灯管光照进行光照强度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生长出菇管理的总时间控制在30~40天。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前期培养过程中的光照强度控制在50~100lux。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中期培养过程中的co2浓度控制在800ppm以内,后期培养过程中的co2浓度控制在800~1200ppm。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co2浓度控制在1000ppm~1200ppm以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属于菌类种植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金耳品质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金耳的种植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菌种定植:将接种好金耳菌种的菌包放入培养室内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菌丝、子实体培养:调整培养室内的温度至18℃~19℃继续进行菌丝、子实体培养,培养至形成凸出的子实体;出菇管理:在菌丝、子实体培养完成之后,割袋后进行生长出菇管理。本方法能实现精准管理控制,使生长的金耳品质更佳,形成呈金色的脑状外形,富有弹性,分化充分的效果,具有产品色泽品质高和成品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赋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香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