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

文档序号:34828227发布日期:2023-07-20 11:3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了品种资源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公猪血统(lineage,descent)数,一般是指种公猪群体中三代之内彼此无亲缘关系的家系数。当某地方品种的保种群体现有的公猪血统数预计能帮助实现这一保种目标时,应妥善保存好现有的公猪血统。但当现有的公猪血统数不足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时,除应保存好现有的公猪血统外,还须尽可能地增加公猪的血统数。

2、就单一品种而言,保种的实质是保存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geneticdiversity)即基因多样性,在家养动物中是指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程度。猪的保种,实质上是保存其遗传多样性、保存其遗传差异。就单一品种而言,保种实质上是指保存该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遗传变异。若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小,则意味着该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有些基因座的某等位基因可能已不存在。因此,没有丰富或较丰富的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就不能说此遗传资源被保住了。

3、维持一定数量的公猪血统是实践中保存品种内遗传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可从不同水平直至dna分子水平来度量,可用不同方法(群体、数量、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来研究。但直观的、易在保种实践中实施的、能间接地推断遗传多样性的指标是公畜的血统数。这是因为群体遗传学已证明:

4、1、若不存在选择、迁移的影响,遗传漂变(geneticdrift)与近交是导致基因在群体中丢失的主要原因。

5、2、而有效群体规模(有效群体大小,有效群体含量,effectivepopulationsize)是影响遗传漂变程度和近交增量(近交系数的增量,即上下两代平均近交系数之差)的主要因素。有效群体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头数较少的性别,主要取决于彼此无亲缘关系的公猪的多少,通俗地说就是要有足够数量的公猪血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能够减缓或避免公猪血统消失。

2、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从保护区或分布区域同品种母猪中寻找与该品种现有公猪无亲缘关系的新母猪血统;

4、s2、将新血统中有代表性的母猪,作为配种母猪,引入保种场;

5、s3、将配种母猪与现有公猪配种,生下f1,用f1中的公猪与配种母猪回交,获得回交一代;

6、s4、将回交一代的公猪与配种母猪回交获得回交二代;

7、s5、将回交二代的公猪与配种母猪回交获得回交三代,在回交三代中选取含有93.75%的配种母猪血统的公猪作为公猪血统进行保护。

8、进一步地,将回交三代的公猪与配种母猪回交获得回交四代,在回交四代中选留含有96.88%的配种母猪血统的公猪作为公猪血统进行保护。

9、进一步地,据核心群数量要求按筛选要求选出场内优秀个体,组成育种选育的优选群f1,所述筛选要求包括选取具有完成育种目标的遗传潜能的个体,选择性能高或某一性状优异的个体纳入优选群。

10、进一步地,所述筛选要求还包括剔除含有遗传疾病或隐性有害基因的公猪。

11、进一步地,还包括:筛选种公猪,从公猪血统中,根据生产需要选取键壮猪仔,养殖到在8月龄时,选留8月龄体重为平均体重95%~107%的公猪,作为种公猪;

12、育种,选留出的种公猪与高繁殖性能或快长速的通用型新品系或配套系进行杂交配套,生产商品代,即完成育种。

13、进一步地,所述筛选种公猪的具体方法为:将成年公鸡和母鸡按照1:10的比例保留原种,实施集中饲养,按照公猪和母猪1:100的比例,根据需配套的母猪数确定留种公猪数。

14、进一步地,配种母猪产仔前所用产前饲料包括发酵豆粕40%和膨化玉米60%,所述配种母猪产仔后所用产后饲料包括膨化大豆25%、膨化玉米20%、麦麸25%、发酵豆粕30%。

15、进一步地,所述产前饲料的投喂量为每头配种母猪每天3kg,所述产后饲料的投喂量为每头配种母猪3.5kg。

16、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筛选出含有93.75%的配种母猪血统的公猪和/或含有96.88%的配种母猪血统的公猪作为公猪血统进行选育和繁殖,能够有效保持或提高公猪血统数,维持较高的公猪血统数,能够提高公猪血统的优化的质量的提高,进而能够优化公猪血统质量。

17、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回交三代的公猪与配种母猪回交获得回交四代,在回交四代中选留含有96.88%的配种母猪血统的公猪作为公猪血统进行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据核心群数量要求按筛选要求选出场内优秀个体,组成育种选育的优选群f1,所述筛选要求包括选取具有完成育种目标的遗传潜能的个体,选择性能高或某一性状优异的个体纳入优选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要求还包括剔除含有遗传疾病或隐性有害基因的公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种公猪的具体方法为:将成年公鸡和母鸡按照1:10的比例保留原种,实施集中饲养,按照公猪和母猪1:100的比例,根据需配套的母猪数确定留种公猪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种母猪产仔前所用产前饲料包括发酵豆粕40%和膨化玉米60%,所述配种母猪产仔后所用产后饲料包括膨化大豆25%、膨化玉米20%、麦麸25%、发酵豆粕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前饲料的投喂量为每头配种母猪每天3kg,所述产后饲料的投喂量为每头配种母猪3.5kg。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增加地方猪保种公猪血统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保护区或分布区域同品种母猪中寻找与该品种现有公猪无亲缘关系的新母猪血统;将新血统中有代表性的母猪,作为配种母猪,引入保种场;将配种母猪与现有公猪配种,生下F1,用F1中的公猪与配种母猪回交,获得回交一代;将回交一代的公猪与配种母猪回交获得回交二代;将回交二代的公猪与配种母猪回交获得回交三代,在回交三代中选取含有93.75%的配种母猪血统的公猪作为公猪血统进行保护。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筛选对公猪血统进行选育和繁殖,能够有效保持或提高公猪血统数,维持较高的公猪血统数,能够提高公猪血统的优化的质量的提高,进而能够优化公猪血统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孙瑞萍,晁哲,刘海隆,刘圈炜,魏立民,曹宗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