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蚓菜稻耦合种养系统及种养方法

文档序号:35094646发布日期:2023-08-10 04:1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蚓菜稻耦合种养系统及种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水产种养,具体涉及一种鱼蚓菜稻耦合种养系统及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1、稻渔综合种养始终存在鱼稻生长期对水的需求矛盾和稻渔生产国家要求以稻为主同种养户牺牲水稻以渔为主的产值效益矛盾。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养殖业主在尾水处理技术、建设场地、资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养殖尾水的处理也成为了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蚓菜稻耦合种养系统及种养方法,将陆基高位池养殖区、陆地种植区、陆地蚯蚓养殖区和稻田种养区4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机的耦合在一起,利用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既能提高种养户养殖效益,也能利用鱼粪为种植的蔬菜、水稻提供水肥养分并减少化肥使用;固液分离出的鱼类粪便和残饵加入em菌液和秸杆屑等发酵后作为蚯蚓养殖的基质,利用蚯蚓养殖处理掉高位池养殖中的鱼类粪便和残饵,同时蚯蚓处理后的混合土加入油菜饼、秸杆屑和锯木屑等发酵后又能作为蔬菜种植的基肥循环使用;修建厌氧处理池将高位池一部分养殖尾水、蔬菜种植的枯叶和种植剩余物经厌氧分解后的处理液作为蔬菜追肥使用;一部分养殖尾水经过水稻和稻田水生生物的净化处理后,在种养区域内循环使用;稻田投放鱼苗数量较少可利用鱼沟水体养殖,不影响水稻晒田分蘖晒田促产;系统不但解决了稻渔生产的各种矛盾,还处理了养殖尾水、鱼类粪便、种植作物剩余物,也提高了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和增加了种养经济效益。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鱼蚓菜稻耦合种养系统,包括陆基高位池养殖区、陆地种植区、陆地蚯蚓养殖区和稻田种养区,陆基高位池养殖区设置有蓄水池和若干高位池,蓄水池通过连接管和水泵一与高位池连接,高位池之间通过排污管连接,高位池通过输氧管均与增氧装置连接,高位池通过连接管与初级沉淀池和次级沉淀池顺次连接,次级沉淀池与稻田种养区连接,且稻田种养区还与蓄水池连接,初级沉淀池通过连接管与厌氧处理池及水泵二与陆地种植区连接;陆地种植区中设置有陆地蚯蚓养殖区。

3、进一步,初级沉淀池内设置有网箱,次级沉淀池用于二次沉淀收集粪便。

4、进一步,100目网片制作的网箱,用于进行鱼类粪便固液分离。

5、进一步,稻田种养区与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拦鱼栅。

6、进一步,拦鱼栅设置为两层,外层孔径较大内层孔径较小。

7、采用上述鱼蚓菜稻耦合种养系统的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好及水质良好的田和土块相连的区域组建陆基高位池养殖区,安装高位池,同时修建蓄水池、初级沉淀池和次级沉淀池,并安装增氧装置;

9、(2)选择面积大的土块构建陆地种植区,修建厌氧处理池并安装连接管和水泵;在陆地种植区设定陆地蚯蚓养殖区;

10、(3)选择水源好和水质良好的田块,挖掘渔沟,修建稻田种养区;

11、(4)陆基高位池固液分离出的鱼类粪便、残饵等混合物25%、畜禽粪便40%、秸杆屑20%、em菌液1%,掺入14%的壤土拌匀发酵,发酵后拌入少量糖液和醋作为蚯蚓养殖的基质;

12、(5)播种蔬菜种子育苗,然后移栽至陆地种植区中,按重量计份计取营蚯蚓处理混合土30-40份,油菜饼5-10份、锯木屑10-15份、秸杆屑20-30份、壤土5-10份发酵后作为基肥,667m2施基肥500-800kg,栽植距离为30cm*35cm,并施用生物菌肥,追肥时喷施厌氧处理池中的处理液;

13、(6)病虫害防治为菜田四周每10005m2挂放3个诱虫灯,每667m2挂放8块诱虫黄板及2组蛾类信息素诱杀专用瓶;

14、(7)在稻田种养区种植水稻,施用复合肥,追肥时喷施初级沉淀池中的鱼类粪便;

15、(8)水体消毒和鱼体消毒后,在高位池中投放体长5-10cm规格的鱼种,在稻田种养区投放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大规格鱼种及螺类;

16、(9)对蔬菜追肥喷施厌氧处理池中的处理液,每天凌晨、傍晚和投饲前通过增氧装置对高位池进行增氧;

17、(10)蚯蚓养殖床宽1.5-2.0m,高0.6m,一层基质覆盖一层壤土,长度因地制宜,养殖床含水量保持65-80%,每立方米投放蚯蚓10000条,2-3天投喂1次。

18、进一步,步骤(5)中,生物菌剂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混合而成:硫酸钾10-20份、磷酸二氢钾10-30份、草木灰20-30份、壳聚糖1-5份、玉米秸秆50-70份和哈茨木霉菌菌粉30-40份。

19、进一步,生物菌剂肥施用量为50-150kg/667m2。

20、进一步,步骤(7)中,水稻栽植数量1.0-1.2万株/667m2。

21、进一步,步骤(7)中,复合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尿素8-10份、氨基酸9-11份、腐殖酸8-14份、硝酸铵3-5份、亚硒酸钠10-14份、雷公藤粉3-4份、硅藻土10-15份和枯草芽孢杆菌2-4份。

22、进一步,步骤(8)中,高位池中鱼种投放密度为设计产量7.5-10kg/m3水体的比例投放;稻田种养区中鱼种投放总数量为200尾/667m2,螺类1500只/667m2。

23、进一步,步骤(8)中,高位池早中晚投饲3次,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

24、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本发明将陆基高位池养殖区、陆地种植区、陆地蚯蚓养殖区和稻田种养区4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机的耦合在一起。将鱼类粪便和尾水经厌氧处理池处理后作为水肥为陆地种植的蔬菜提供肥分,在蔬菜不需要水肥的时候为水稻提供养分,同时也能经过沉淀池对鱼类粪便、残饵进行固液分离加入畜禽粪便、em菌液和秸杆屑等发酵后作为蚯蚓养殖的基质,养殖蚯蚓后的混合土加入油菜饼、秸杆屑和锯木屑等发酵后作为蔬菜种植基肥使用。固液分离处理后的尾水一部分同蔬菜枯叶、蔬菜种植剩余物经厌氧处理池厌氧处理后处理液作为蔬菜追肥使用,一部分经过水稻和稻田水生生物的净化处理后,在种养区域内循环使用。通过4个生态系统耦合后,利用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既能提高种养户养殖效益,也能利用鱼粪为使种植的蔬菜、水稻提供水肥养分并减少化肥使用。蚯蚓养殖处理掉高位池养殖中的鱼类粪便和残饵,处理后的混合土又能作为蔬菜种植的基肥循环使用;厌处理池将高位池养殖尾水和蔬菜种植的枯叶和剩余物经厌氧分解后的处理液,作为蔬菜追肥使用;稻田投放鱼苗数量较少可利用鱼沟水体养殖,不影响水稻晒田分蘖晒田促产;系统不但解决了稻渔生产的各种矛盾,还处理了养殖尾水、鱼类粪便、种植作物剩余物,也提高了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和增加了种养经济效益。

26、2、本发明通过高位池的高密度养殖和稻田稀密度养殖,能弥补稻田养鱼的渔业产值,提高种养户的养殖效益,有效的解决了稻渔种养的经济效益矛盾。

27、3、稻田鱼苗放养较少的稀密度养殖,当水稻生长需要晒田分蘖和晒田促产的时候,稻田中的鱼苗可利用鱼沟水体生存,解决了稻鱼生长的用水矛盾。

28、4、高位池养殖的鱼类粪便可为种植区的蔬菜和稻田中的水稻提供水肥、养分,减少种植过程中化肥的使用量;同时在蔬菜和水稻不需要肥分的时候,鱼类粪便、残饵经固液分离发酵后作为蚯蚓养殖的基质,蚯蚓处理后的混合土又作为蔬菜有机基肥使用。

29、5、养殖尾水和蔬菜枯叶及剩余物经厌氧处理后的处理液可作为蔬菜的追肥,又能防治病虫害。

30、6、本发明通过4个生态系统有机耦合后,养殖尾水经水稻和水生生物净化后循环使用;且该系统不但解决了稻渔生产的各种矛盾,也提高了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和增加了种养经济效益。

31、7、本发明在种子移栽后施加生物菌剂肥,其中的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能够调节土壤ph值,补充土壤中的钾元素,利于蔬菜苗的生长,壳聚糖能够提高蔬菜苗的抗病性和保水性,对病虫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玉米秸秆和腐植酸钾用于提高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促进蔬菜苗的生长;哈茨木霉菌菌粉可以减轻病害的影响,能够在根系附近形成有益菌群,改善土壤结构,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在追肥是喷施厌氧处理池中的处理液,同样可以为蔬菜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其与生物菌剂肥一同实现蔬菜的发育生长,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