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

文档序号:35156875发布日期:2023-08-18 09:1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

本发明涉及农业,尤其涉及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


背景技术:

1、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我国约60%的人以稻米为主食。在生态农业领域,为了充分利用水稻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种植水稻的效益,通常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在一起,最常见的合种养模式主要有稻虾、稻鳖、稻蟹、稻鱼、稻鳅等,其显著优点是利用稻田水面养殖水产,既可获得水产品,又可利用水产品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该模式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效益。

2、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之处:1、现有种养模式大多为单一水产生物种养,其生长高峰难以正好处于水稻病虫害发生高峰期,从而对稻田的病虫害、杂草的生物控制作用有限;2、难以为水产生物提供养料,整个生长期均需要另外投加饲料;3、水稻收割后,稻田处于空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且稻田空置稻茬会慢慢腐,进入冬季,温度低,腐熟缓慢,稻茬的腐熟常延长至翌年5月份,常导致翌年5月份虾田水质迅速恶化,已成为翌年水质恶化以及水产生物疾病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导致最终的各个水产养殖品产量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

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3、s1:稻田准备:选择水源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性好、耕作层较深的稻田;

4、s2:稻田改造:在稻田的四周开挖出环形沟渠,在稻田的中间开挖出纵横交错的十字沟渠,在环形沟渠的一角挖出养殖坑,在养殖坑的四周设置隔离板,且在环形沟渠和每条十字沟渠中部铺设钢板连接稻田,以便机器通过;

5、s3:田埂改造:田埂内侧成斜坡,并辅以15厘米左右厚度的泥土,培植一定数量的杂草和灌木,田埂上用砖石砌成光面的防逃围墙,在沟渠内每隔一段距离放置一块木板,木板一端插入田埂内;

6、s4:消毒:在种植前7-10天用块状生石灰对稻田和沟渠彻底进行消毒;

7、s5:种植:春季的2月初,在田埂内圈种植茭白,5-6月份,在稻田内种植水稻;小龙虾等水生生物养殖前期需要投加饲料喂养,水生生物产生的粪便等为茭白提供养料,当茭白长成型后,其多余的废叶枯枝等可以为小龙虾等水生生物提供饲料,从而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在养殖后期无需添加饲料喂养,节省人力物力;

8、s6:养殖:

9、(1)2月末,将甲鱼苗投入养殖坑内饲养,将小龙虾苗投入沟渠内饲养,定期投放饲料;

10、(2)4-5月份,当甲鱼、小龙虾均长成一定大小后,打开隔离板,将养殖坑内的甲鱼引流至沟渠内;

11、(4)再将鲫鱼苗投放入空置的养殖坑内养殖,定期投放饲料;

12、(4)8-9月份,当鲫鱼长成一定大小后,打开隔离板,将养殖坑内的鲫鱼引流至沟渠内;一次性养殖多种水生生物,且前期将甲鱼苗和小龙虾苗分开养殖,防止前期甲鱼将其他苗当做食物捕食,后期均长大后再将鲫鱼苗单独养殖一段时间,同样防止甲鱼将其当做食物捕食,保证各个水产生物均可以安全养殖成型,减少各鱼苗不必要的死亡,增加最终产量;且鲫鱼和甲鱼生长期较长,在8、9月份水稻病虫害高峰期时,其正处于生长高峰期,可以放入稻田内祛除害虫、抑制杂草生长;

13、s7:烤田:水稻有效分蘖末期至节间开始伸长的期间,即可排水烤田,烤田的程度应根据土质情况、长势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为5-7天,以达到稻苗叶色退淡、土表出现裂缝、人踩不陷脚为度,复水后,如田土仍趋于软烂或长势仍旺,可反复轻晒;

14、s8:病虫治理:8-9月,此时是水稻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将稻田内水位升至淹没田面40-50cm,保持3-5天,让鳖、鲫鱼、鳝鱼和泥鳅进入稻田摄食病虫卵、虫体以及枯草烂叶,去除病虫害;

15、s9:收割水稻:水稻成熟前,降低水位至环形沟中,让鱼鳖回到沟渠内,进行水稻收割;

16、s10:休耕期养、种植:水稻收割完后的休耕期,在稻田上种植肥田植物,并在沟渠内放养鸭和鹅。水稻收割后,在稻田种植绿肥,绿肥的幼嫩茎叶,含有丰富的养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可以为来年的水稻种植提供肥沃的土壤;且在沟渠内放养鸭和鹅,鸭和鹅产生的粪便同样可以肥沃土壤,且可以清除沟渠内残留的水生生物残骸,避免其影响水质。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2中,环形沟渠和十字沟渠均深0.8-1.2m,养殖坑深1.8-2m,环形沟渠宽1.0-1.2m,十字沟渠宽0.6-0.8m。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3中,田埂内侧的坡度为1:3,防逃围墙的高度为50cm-70cm。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5中,茭白通过分株法繁殖,在种植前留下10厘米,切掉细苗床地上的枯叶,挖出播种的墩,捡起坚硬的老茎,取一根生根的老茎,种植密度为1米宽,窄线为0.8米,植物间距为0.6米,种植深度优选在旧茎的白色部分,即原始深度。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5中,茭白为双季成熟植物,茭白的采摘时间为5-6月份和10-12月份。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6中,养殖的各水生物均为单季成熟水生物,小龙虾捕捞时间为6-8月份,甲鱼、鲫鱼捕捞时间为11-12月份。

2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6中,在养殖过程中定期选择连续晴天时进行水质培肥,采用可溶性有机肥,例如肥水肽iii,且肥水前先使用“碧水安(加强型)”解毒,肥水时适当加深水深。

2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s10中,肥田植物为红花草、苕子、茹菜等冬季绿肥。

24、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25、1、一次性养殖多种水生生物,且前期将甲鱼苗和小龙虾苗分开养殖,防止前期甲鱼将其他苗当做食物捕食,后期均长大后再将鲫鱼苗单独养殖一段时间,同样防止甲鱼将其当做食物捕食,保证各个水产生物均可以安全养殖成型,减少各鱼苗不必要的死亡,增加最终产量;且鲫鱼和甲鱼生长期较长,在8、9月份水稻病虫害高峰期时,其正处于生长高峰期,可以放入稻田内祛除害虫、抑制杂草生长。

26、2、小龙虾等水生生物养殖前期需要投加饲料喂养,水生生物产生的粪便等为茭白提供养料,当茭白长成型后,其多余的废叶枯枝等可以为小龙虾等水生生物提供饲料,从而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在养殖后期无需添加饲料喂养,节省人力物力。

27、3、水稻收割后,在稻田种植绿肥,绿肥的幼嫩茎叶,含有丰富的养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可以为来年的水稻种植提供肥沃的土壤;且在沟渠内放养鸭和鹅,鸭和鹅产生的粪便同样可以肥沃土壤,且可以清除沟渠内残留的水生生物残骸,避免其影响水质。

28、该模式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