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窝火龙果V型分叉树形及其果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7195发布日期:2023-07-26 01:5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燕窝火龙果V型分叉树形及其果园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燕窝火龙果果园,涉及一种燕窝火龙果v形分叉树形及其果园。


背景技术:

1、燕窝火龙果又叫麒麟果,是一种有刺的黄皮白肉火龙果,原产中美洲的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富含丰富的花青素和一般植物少有的水溶性膳食纤维。相较于常见的红皮白肉火龙果,该品种的最大不足是生长速度慢,产量低,常规建园后1年开花结果,亩产量1000-1500公斤,仅是红皮白肉火龙果亩产的12.5%。但因燕窝火龙果品质极好,营养价值高,价格高(产地每公斤售价可达60元左右),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市场竞争力极强。

2、当前燕窝火龙果的种植主要是借鉴于红皮白肉火龙果的种植技术,树型主要为竖向单层,平行搁架(总高2m),枝条完全下垂成30°,几乎接近地面,而且所有枝条全部下垂重叠堆放。红皮白肉火龙果的种植技术是基于其产量大生长速度快的特性,然而燕窝火龙果的生长速度慢且产量极低,种植技术难度要增大许多。

3、当前燕窝火龙果树种植存在以下缺陷:

4、1)枝条下垂接近地面,几乎完全不通风,导致果实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火龙果最严重的溃疡病主要原因就是通风不畅、温度高、湿度大;

5、2)枝条多年多层累加交错下垂摆放,由于枝条上长满了坚硬的刺导致人工很难操作,枝条很难更新换代,影响了新枝条的萌发;

6、3)因为累加交错下垂摆放,造成虫害藏匿方便,病害容易交叉传播;农药几乎无法喷施到内部,费工费药,严重影响果实产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燕窝火龙果v形分叉树形及其果园,通过对燕窝火龙果树形的优化,加强通风透光,提高燕窝火龙果果品质量及优果率。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燕窝火龙果v型分叉树型,将自树干萌发的结果枝修剪分为上叉枝条和下叉枝条,其中上叉枝条与地面的角度为95~105°,下叉枝条与地面的角度为75~85°;

4、萌发距离相近的上叉枝条与下叉枝条形成结果枝组,结果枝组的上叉枝条与下叉枝条呈<型分布。

5、结果枝组的上叉枝条和下叉枝条分别托架于托架线上,两者的托架高度相差20~30cm;其中上叉枝条与地面的角度为100°,下叉枝条与地面的角度为80°。

6、以结果枝组自树干萌发的高度不同,将其分类为下层结果枝组、上层结果枝组;

7、下层结果枝组自树干高80~130cm处萌发;

8、上层结果枝组自树干高150~250cm处萌发。

9、所述下层结果枝组中下叉枝条的托架高度为80~120cm、上叉枝条的托架高度为95~150cm;

10、所述上层结果枝组中下叉枝条的托架高度为180~230cm、上叉枝条的托架高度为195~260cm。

11、所述下层结果枝组自树干高115~125cm处萌发;上层结果枝组自树干高230~245cm处萌发;

12、所述下层结果枝组中下叉枝条的托架高度为100~110cm、上叉枝条的托架高度为130~140cm;

13、所述上层结果枝组中下叉枝条的托架高度为220~230cm、上叉枝条的托架高度为250~260cm。

14、进一步,同株燕窝火龙果树只萌发下层结果枝组、上层结果枝组之一,同排燕窝火龙果树中下层结果枝组、上层结果枝组间隔分布;

15、下层结果枝组、上层结果枝组均由4~6个枝条组成,其中2~3个枝条为上叉枝条为,2~3个枝条为下叉枝条;

16、上叉枝条、下叉枝条通过绑在托架线或托架杆上拉枝成型,其枝条伸展方向朝向行间。

1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所述燕窝火龙果v型分叉树型的果园,双排平行种植燕窝火龙果树以形成果园,在双排平行燕窝火龙果树之间设立杆架和托架线;

18、同排燕窝火龙果树中,位于奇数的燕窝火龙果树萌发下层结果枝组,位于偶数的燕窝火龙果树萌发上层结果枝组;

19、下层结果枝组、上层结果枝组均由6个枝条组成,其中3个枝条为上叉枝条,另外3个枝条为下叉枝条;

20、上叉枝条、下叉枝条分别托架在钢绞线上,其枝条伸展方向朝向行间;

21、下层结果枝组与上层结果枝组的托架高度相差100~120cm。

22、将燕窝火龙果以双排平行种植并修剪成v型分叉树型,其中株距为20~40cm,双排之间的排间距为15~25cm;双排与双排之间的行间距为3~4m;结果枝组的枝条单向伸向行间距。

23、同列燕窝火龙果树萌发的结果枝组类型相同。

24、根据枝条生长周期,周期性的对结果枝组的上叉枝条与下叉枝条更新换代。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6、本发明提供的燕窝火龙果双层v形分叉树形,枝条水平状的v型(即<型)叉开摆放,既不影响火龙果的挂果,而且增加了每株的挂果枝条,相叉开的枝条之间保留了足够的空间,通风透光好;而且由于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人工作务方便,修剪条理清晰,便于枝条更新换代;

27、更进一步,本发明将燕窝火龙果的枝条分为上层结果枝组、下层结果枝组,将枝条的生长空间向立体延伸,增加了纵向空间利用,打破现有燕窝火龙果枝条单层培养的技术偏见,从而可以增加枝条密度;而枝条密度的增加可以适当的放宽行间距,更加优化通风透光,保证了燕窝火龙果产量高、质量优;

28、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燕窝火龙果双层v形分叉树形的果园,同排相邻的燕窝火龙果采用上层结果枝组、下层结果枝组交错分布的方式,进一步保障了空间风光的充分利用;而同列的燕窝火龙果采用相同的枝条排布,既方便了枝条的管理,为整个燕窝火龙果果园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便于通风和管理,病虫害不易藏,喷药方便,病虫害防治容易且成本低;所产的燕窝火龙果果品质好产量高、产量高、平均成本低;提高了燕窝火龙果果园的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燕窝火龙果v型分叉树型,其特征在于,将自树干萌发的结果枝修剪分为上叉枝条和下叉枝条,其中上叉枝条与地面的角度为95~105°,下叉枝条与地面的角度为75~8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燕窝火龙果v形分叉树形,其特征在于,结果枝组的上叉枝条和下叉枝条分别托架于托架线上,两者的托架高度相差20~30cm;其中上叉枝条与地面的角度为100°,下叉枝条与地面的角度为8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燕窝火龙果v形分叉树形,其特征在于,以结果枝组自树干萌发的高度不同,将其分类为下层结果枝组、上层结果枝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燕窝火龙果v形分叉树形,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结果枝组中下叉枝条的托架高度为80~120cm、上叉枝条的托架高度为95~150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燕窝火龙果双层v形分叉树形,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结果枝组自树干高115~125cm处萌发;上层结果枝组自树干高230~245cm处萌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燕窝火龙果双层v形分叉树形,其特征在于,同株燕窝火龙果树只萌发下层结果枝组、上层结果枝组之一,同排燕窝火龙果树中下层结果枝组、上层结果枝组间隔分布;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4或6所述燕窝火龙果v型分叉树型的果园,其特征在于,双排平行种植燕窝火龙果树以形成果园,在双排平行燕窝火龙果树之间设立杆架和托架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燕窝火龙果v型分叉树型的果园,其特征在于,是将燕窝火龙果以双排平行种植并修剪成v型分叉树型,其中株距为20~40cm,双排之间的排间距为15~25cm;双排与双排之间的行间距为3~4m;结果枝组的枝条单向伸向行间距。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燕窝火龙果v型分叉树型的果园,其特征在于,同列燕窝火龙果树萌发的结果枝组类型相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燕窝火龙果v型分叉树型的果园,其特征在于,根据枝条生长周期,周期性的对结果枝组的上叉枝条与下叉枝条更新换代。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燕窝火龙果V型分叉树形及其果园,将自树干萌发的结果枝修剪分为上叉枝条和下叉枝条,其中上叉枝条与地面的角度为95~105°,下叉枝条与地面的角度为75~85°;萌发距离相近的上叉枝条与下叉枝条形成结果枝组,结果枝组的上叉枝条与下叉枝条呈<型分布。枝条V型叉开摆放,既不影响火龙果的挂果,而且增加了每株的挂果枝条,相叉开的枝条之间保留了足够的空间,通风透光好;而且由于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人工作务方便,条理清晰,便于枝条更新换代;本发明将燕窝火龙果的枝条分为两层,将枝条的生长空间向立体延伸,增加了纵向空间利用,更加优化通风透光,保证了燕窝火龙果产量高、质量优。

技术研发人员:刘包产,刘迪,刘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佰越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