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蚕共育控制方法及共育控制装置

文档序号:35072737发布日期:2023-08-09 15:3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蚕共育控制方法及共育控制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小蚕共育,具体为一种小蚕共育控制方法及共育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小蚕共育,贯彻科学养蚕,确保养好小蚕的重要措施,把一至二龄的小蚕集中在设备条件较好的蚕室,由养蚕技术水平高的饲养员负责饲养,形式有小蚕公司、养蚕专业户、蚕店、联户共育等,小蚕共育对蚕房的温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目前小蚕共育主要是采用大范围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对蚕房的温湿度变化进行调节,其中主要的设备是家用空调,但是大范围控制温湿度的变化,存在控制精度较差,同时温湿度数值区域差距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蚕共育控制方法及共育控制装置,解决了蚕房控制温湿度的变化,存在控制精度较差,同时温湿度数值区域差距较大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小蚕共育控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右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壳体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箱体的前后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湿器,所述箱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箱体的前后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箱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箱。

5、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位置位于加湿器的下方,所述电控箱的位置位于湿度传感器的左侧,所述加热器的位置位于扇叶的右侧。

6、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侧表面且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与电控箱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7、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右侧表面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箱体的左右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位置位于通风口的上方。

8、优选的,所述通风口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丝网,所述通风口的位置与壳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箱体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

9、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支脚的位置位于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支脚与限位槽配合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前后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放置槽培育盘,所述箱体的前后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位置位于加湿器的左右侧。

11、一种小蚕共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2、s1:通过使用紫外线杀菌灯配合消毒药剂对箱体和培育盘进行全面的消毒杀菌,消毒杀菌过后关闭紫外线杀菌灯;

13、s2:通过使用加热器配合加湿器使得箱体内部的湿度达到80%-85%,温度达到25℃-28℃,并使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对箱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14、s3:将蚕卵放到培育盘中,通过使用日光灯进行感光,使得蚕卵孵化;

15、s4:蚕卵孵化后等到小蚕两眠醒后进入三龄期喂食两次桑叶后,将小蚕分发给蚕农饲养即可。

16、优选的,所述s1中箱体消毒过后需要将蚕房门窗紧闭24h。

17、(三)有益效果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蚕共育控制方法及共育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通过设置箱体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小蚕培育的培育盘周围的温湿度变化,从而将温湿度从区域整体控制变成单独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对于温湿度变化控制的精确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蚕房整体温湿度变化的均匀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小蚕共育控制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右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壳体(9),所述壳体(9)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2),所述壳体(9)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器(13),所述箱体(1)的前后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湿器(7),所述箱体(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4),所述箱体(1)的前后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箱体(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箱(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蚕共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8)的位置位于加湿器(7)的下方,所述电控箱(5)的位置位于湿度传感器(4)的左侧,所述加热器(13)的位置位于扇叶(12)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蚕共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侧表面且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放置槽(20),所述放置槽(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源接口(19),所述电源接口(19)与电控箱(5)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蚕共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右侧表面均开设有通风口(16),所述箱体(1)的左右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4),所述把手(14)的位置位于通风口(16)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蚕共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16)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丝网(17),所述通风口(16)的位置与壳体(9)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箱体(1)的前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蚕共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5),所述箱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脚(18),所述支脚(18)的位置位于限位槽(1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支脚(18)与限位槽(15)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蚕共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前后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放置槽培育盘(3),所述箱体(1)的前后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6),所述紫外线杀菌灯(6)的位置位于加湿器(7)的左右侧。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小蚕共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蚕共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箱体(1)消毒过后需要将蚕房门窗紧闭24h。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蚕共育控制方法及共育控制装置,涉及小蚕共育技术领域。该小蚕共育控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右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壳体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箱体的前后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湿器,所述箱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箱体的前后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通过设置箱体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小蚕培育的培育盘周围的温湿度变化,从而将温湿度从区域整体控制变成单独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对于温湿度变化控制的精确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蚕房整体温湿度变化的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学刚,王琳璐,张友洪,陈小平,李文学,肖文福,尹红,青小龙,赵颖,何昌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