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小麦苗叶酸含量的方法

文档序号:35452101发布日期:2023-09-14 09:2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小麦苗叶酸含量的方法,属于农产品加工。


背景技术:

0、二、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近年来,将富含酚酸、叶绿素、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等成分的麦类芽苗原料开发成具减肥、清肠等功效的功能食品成为研究热点。小麦芽苗粗纤维含量低,口感较好。将小麦芽苗研发成功能食品,不仅能部分保留籽粒的营养成分,而且能富集叶酸、酚酸和膳食纤维等功能成分,营养和功能品质均高于其籽粒和现有叶苗产品。

2、目前,食品原料中叶酸等功能成分的富集及其产品开发备受关注。作为生物体内一碳单位的供体,叶酸是核酸、氨基酸及泛酸生物合成所必需的前体物质,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与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多数国家和地区人群叶酸摄入普遍不足。植物和微生物可在体内从头合成叶酸,而动物则不能。因此,对人类而言,植物性食品是最主要的叶酸来源。因此,如何提高植物性食品原料中叶酸含量引人关注。

3、种子包衣主要将外源材料例如生物聚合物、着色剂、生物防治剂和微生物涂层包裹在种子表面,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侵害从而可以延长种子的保质期和提高种子性能。其中水凝胶是一种具有高吸水性与保水性的材料,所以在干旱恶劣环境下,水凝胶包衣种子可以为种子提供湿润、透气的微环境来促进种子萌芽生长。为了提升包衣的性能,可适量添加外源刺激物质,这样的包衣不仅可以提供湿润环境还可以缓释递送外源物质。相较直接喷洒外源物质提升叶酸含量的方法,通过包衣递送外源物质的方法可以高效递送外源物,从而减少资源浪费。

4、目前富集作物中功能因子主要方式有基因调控、光照调控和通过直接喷洒生长激素刺激作物。光照调控利用植物在生长与发育的过程中,植物中的光感受器接收到光信号从而诱导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代谢。专利(公开号cn201911185556.1,公开日2019年11月27日)公开了“一种光照处理改善发芽藜麦品质的发芽方法”,此方法采用蓝光与红光的光质比为1:1~1:4的复合光培育发芽藜麦籽粒,光照强度为5000~6000lx,发芽时间为60~70h。此方法有效提高藜麦籽粒的γ-氨基丁酸的含量,提升藜麦的抗氧化性。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在实验室小规模完成,在考虑到实际生产情况与成本,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喷洒生长激素。专利(公开号cn201410192042.x,公开日2014年5月8日)公开了“外源水杨酸提高甜叶菊产量、ra苷和总糖苷含量的方法”,此发明使用外源水杨酸对甜叶菊的叶面进行喷洒,从而达到提高其产量和总糖苷含量的目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在喷洒激素时,无法做到精准灌溉种子,还会在空气中残留。这样不仅导致材料的浪费,而且对种植区其他作物的生长带来影响。因此,研发可以将生长激素高效精准递送给种子从而富集叶酸的方法对于农产品加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5、本发明筛选发芽率高的小麦籽粒为原料,经消毒浸泡、包衣材料制备、籽粒涂膜包裹、控制发芽条件培育得到高叶酸含量的小麦苗,具有包衣材料制备简单、绿色环保,有效促进小麦苗叶酸积累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三、
技术实现要素:

1、技术问题

2、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小麦苗叶酸含量的方法,筛选发芽率高的小麦籽粒为原料,以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或阿拉伯木聚糖包埋水杨酸和苯丙氨酸制成复合涂层,将小麦籽粒涂膜包裹,控制发芽条件培育得到高叶酸含量的小麦苗。

3、技术方案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括如下:筛选发芽率高的小麦为原料,经消毒浸泡、复合包衣材料制备、籽粒涂膜包裹、控制发芽条件培育得到高叶酸含量的小麦苗。具体步骤包括:

5、(1)消毒浸泡:按公知方法,取经过挑选、除杂后的小麦籽粒,用1%~3%(w/v)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小麦籽粒消毒15~20min,用纯净水冲洗至ph 6.8~7.2,然后在20~25℃下用纯净水浸泡6h,浸泡后的小麦籽粒再用纯净水冲洗两次;

6、(2)复合包衣材料制备:在纯净水中依次加入0.5%~1.5%(w/v)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或阿拉伯木聚糖、0.6%~0.9%(w/v)甘油,在60~70℃条件下充分搅拌溶解;再加入0.1%~0.3%(w/v)水杨酸、0.1%~0.3%(w/v)苯丙氨酸,充分搅拌后超声脱气30min;制成的复合包衣材料的粘度为900~1300mpa·s,具有高吸水性、黏度高、易于成膜性能;优选在纯净水中依次加入1.0%(w/v)壳聚糖、0.6%(w/v)甘油、0.2%(w/v)水杨酸和0.2%(w/v)苯丙氨酸制成包衣,此时复合包衣材料的粘度为1000mpa·s,且包衣持水性和缓释的效果最佳;

7、(3)籽粒包衣:将小麦籽粒与包衣溶液按照质量体积比1:10~1:20(w/v)混合均匀,2~3min后将种子取出,30~40℃烘箱中干燥18~24h,形成包衣厚度为4~6mm;

8、(4)小麦芽苗培育:将包衣后的小麦籽粒均匀铺在发芽托盘上。温度设为25~30℃,湿度80%~90%,避光发芽1~2d,再在光照强度1500~3000lx下培育3~4d,培育期间每8h浇水一次,制得长度为8~10cm的麦苗。优选培育温度28℃,湿度85%,避光发芽1d,2000lx光强下培育4d,培育的小麦芽苗长度为9cm,此时小麦苗叶酸含量最高。

9、有益效果

10、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1、(1)本发明采用种子包衣在小麦萌芽阶段富集叶酸,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12、(2)本发明所使用的种子包衣是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并且可以保护小麦籽粒完整性,抑制霉菌侵害,同时可以促进小麦籽粒中叶酸功能因子的富集;

13、(3)本发明技术培育的小麦苗叶酸含量较高,可达到400~600μg/100g。

14、四、具体实施方式

15、实施例1

16、按公知方法,取经过挑选、除杂后的小麦籽粒,用1%~3%(w/v)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小麦籽粒消毒15~20min,用纯净水冲洗至ph 6.8~7.2,然后在20~25℃下用纯净水浸泡6h,再用纯净水冲洗两次。在纯净水中依次加入1.0%(w/v)壳聚糖、0.6%(w/v)甘油,在60~70℃条件下充分搅拌溶解;再加入0.2%(w/v)水杨酸、0.2%(w/v)苯丙氨酸,充分搅拌后超声脱气30min。将小麦籽粒与包衣溶液按照质量体积比1:15(w/v)混合均匀,2min后取出,放入37℃烘箱中干燥20h,形成包衣厚度为5mm。将包衣后的小麦籽粒均匀铺在发芽托盘上,在28℃、湿度85%避光发芽1d,2000lx光强下下培育4d,培育期间每8h浇水一次,制得长度为9cm的麦苗,小麦芽苗干重叶酸含量达600μg/100g。

17、实施例2

18、小麦籽粒消毒浸泡过程同实施例1。在纯净水中依次加入0.5%(w/v)魔芋葡甘聚糖、0.9%(w/v)甘油,在60~70℃条件下充分搅拌溶解;再加入0.1%(w/v)水杨酸和0.3%(w/v)苯丙氨酸,充分搅拌后超声脱气30min。将小麦籽粒与包衣溶液按照质量体积比1:20(w/v)混合均匀,3min后取出,放入40℃烘箱中干燥18h,形成包衣厚度为4mm。将包衣后的小麦籽粒均匀铺在发芽托盘上,在25℃、湿度80%避光发芽1d,再在光照强度1500lx下培育3d,培育期间每8h浇水一次,制得长度为8cm的麦苗,小麦芽苗干重叶酸含量达550μg/100g。

19、实施例3

20、小麦籽粒消毒浸泡过程同实施例1。在纯净水中依次加入1.5%(w/v)阿拉伯木聚糖、0.8%(w/v)甘油,在60~70℃条件下充分搅拌溶解;再加入0.3%(w/v)水杨酸和0.1%(w/v)苯丙氨酸,充分搅拌后超声脱气30min。将小麦籽粒与包衣溶液按照质量体积比1:10(w/v)混合均匀,3min后取出,放入35℃烘箱中干燥24h,形成包衣厚度为6mm。将包衣后的小麦籽粒均匀铺在发芽托盘上,在30℃、湿度90%避光发芽2d,再在光照强度3000lx下培育4d,培育期间每8h浇水一次,制得长度为10cm的麦苗,小麦芽苗干重叶酸含量达400μg/100g。

21、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举的实例,不应视为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同样,任何属于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做出各种可能的等同改变和替换,但所有这些改变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