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种子发芽方法

文档序号:35104306发布日期:2023-08-10 14:1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苋菜种子发芽方法

本发明涉及栽培中苋菜种子发芽方法。


背景技术:

1、全世界大约有50种苋属植物,遍布热带以及温带地区。苋菜的叶片相对较柔软,茎秆脆嫩,粗纤维含量相对较低,适口性良好,气味相对纯正,营养价值方面相对来说也比较高,还可用作动物饲料和蔬菜[1]。

2、我国徐州地区常常可以见到的苋属植物有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 l.)、凹头苋(amaranthus ascendens l.)、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和白苋(amaranthus albus l.),并且都是原产美洲的外来种子[2-4],当地的居民常用作野菜食用。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 l.)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泛分布在两半球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喜生于疏松土壤中,常生于宅旁、旷野、荒地、河岸、山坡、路旁,为菜地和秋旱作物田间杂草,还可沿道路侵入自然生态系统。凹头苋(amaranthus ascendens l.)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环境,亦耐旱:常生于田野、路埂和宅旁。危害棉、大豆、甘薯、玉米和蔬菜,在果园和苗圃也常有发生,危害轻。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现广泛传播并归化于世界各地。生于山坡、路旁、旷野、荒地、田边、沟旁、河岸等处。为菜园、果园及棉花和玉米等旱作物地中的常见杂草,另外,该植物可富集硝酸盐,家畜过量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其中的白苋(amaranthus albus l.)还是当地一种较特色食品的原料。

3、近几年来关于苋属植物的研究比较多,但其中大多数是研究其亲缘关系[5]、营养成分及硝酸盐含量[6]、染色体数目[7]。本发明针对不同发芽床、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浸种温度、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ph值对苋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苋属植物种子的生物学资料丰度,为其以后合理贮藏以及开发利用提供相对科学的理论方面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促进苋菜种子萌发。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苋菜种子发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苋菜种子用常温水浸种24h后,在ph为7.0~7.5的湿润棉纱上,在光照环境下培养,进行苋菜种子发芽;所述常温为18-25℃。

3、上述方法中,所述常温优选为20℃。

4、上述方法中,所述光照培养为每天16h光照,8h黑暗。

5、本发明研究了苋菜种子的发育生长规律,为苋菜的规范化种植以及人工栽培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将苋菜种子作为材料,研究发芽床、浸种时间、浸种温度、光照处理及ph值对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及根茎长的影响。适合苋菜种子萌发的条件为发芽前室温水浸种24h、ph为7.0~7.5的棉床环境下光照培养。



技术特征:

1.一种苋菜种子发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为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培养为每天16h光照,8h黑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苋菜种子发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常温水浸种24h后,在pH为7.0~7.5的棉床环境下光照培养,进行苋菜种子发芽。本发明的方法可显著提供苋菜种子发芽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多,张丽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