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55746发布日期:2023-08-06 12:1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红树林造林,具体涉及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1、红树林是非常重要的海岸潮间带植物群落;它们的根系能够稳固住海岸沙质土壤,减少海岸侵蚀和海啸的危害,并防止土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红树林是特殊的生态系统,生长着大量的珊瑚、螃蟹、鱼类等海洋生物,它们的生存和繁衍与红树林密不可分。此外,红树林在净化水质、保持碳平衡、促进渔业资源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和修复红树林,在海岸带人工造林,具有重要意义。

2、然而红树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淤泥沉积和有机质;此外红树林的生长需要较为平静且浅水的海域,风浪越大对红树林的生长越不利;红树林通常适宜生长在有淡水注入的河口或港湾区域;纯海水区域的红树林生长速度缓慢。因此,水深浪大的石砾滩涂区域的红树林造林一直都是长期的难点。

3、cn110100689a公开了一种海岸岩滩的红树造林方法与结构;此发明通过制作围挡、填泥造地、铺设空心砖、种植红树苗的步骤实现在缺少淤泥滩涂基础的岩石滩面进行红树林造林;但缺点在于所谓的围挡只能抵挡住较小的海浪,而对于能越过围挡的海浪并没有阻挡作用;围挡也只能起到阻挡海浪的效果,并没有削弱海浪的相关措施;同时泥土层、厚土层的建立需要对原地的岩石进行大范围的破坏、搬迁,相当于填海,同时搬运的岩石也需要额外的地方存放;工程量巨大难以进行大规模推广,也不符合现在对于红树林造林尽可能减少对原生态环境改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对原生态环境的改变小;红树林的存活率高。

2、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包括步骤:

3、区域划分:对选定的滩涂划分造林地和防浪区;防浪区相比造林地更加远离海岸;造林地为石滩;

4、边缘防浪:在防浪区的低潮滩位置竖立有防浪桩;

5、造林地防浪:在造林地的向海外缘设置有围网;

6、水道布置:在造林地内,垂直于海岸线每隔一段距离挖有水道;

7、种植布置:采用以下方法中的其中一种:

8、(1)条带种植:在造林地内,平行于海岸线搬动石砾;形成互相交替的石砾带和种植带;其中种植带内补充泥质土壤;并在种植带内挖种植穴,栽植红树苗木;

9、(2)管筒种植:在造林地内,利用管筒局部抬升滩面高程;在管筒的底部装入石砾基底,然后在石砾基底的上面填入泥质土壤,土壤内栽植红树苗木。

10、特别地,还包括步骤后期养护:

11、(1)当种植布置为条带种植时,在红树苗木旁扦插支撑物,将支撑物与红树苗木捆绑;支撑物插入泥土的深度≥0.5m;

12、(2)定时清理造林地内以及缠绕在红树苗木上的杂物、海藻;处理造林地内出现的油污;

13、(3)定期对受损的红树苗木进修补,对缺损的红树苗木补植;

14、(4)对附生在红树植物上的藤本植物进行清理。

15、特别地,所述边缘防浪步骤中:

16、所述防浪桩之间捆扎有横向的防浪条;所述防浪桩之间的间隔为1.2-1.8m;所述防浪桩的长度为3-4m,插入泥土的深度为0.8-1.0m,突出于所在地区的平均海平面高度2-2.5m且顶部高度在高潮线以上0.3~0.5m;所述防浪桩直径在8-12cm之间。

17、特别地,所述造林地防浪步骤中:

18、所述围网与防浪桩之间的距离在20-30m之间;所述围网固定在木桩上,所述木桩之间的间距在1.6-2.0m之间;所述木桩的长度为2.5-3m,直径8-10cm;

19、所述围网的上缘高出高潮线至少0.5m,下缘距离地面50-80cm;

20、所述围网的网绳直径在0.3-0.7cm之间,网眼大小在16-22cm2。

21、特别地,所述水道布置步骤中:

22、在防浪区内,每隔50-100m设置有宽度为5-10m的水道。

23、特别地,所述种植布置步骤中,当采用条带种植时,离海岸线最近的石砾带的高度为高于海平面至少1.5m、宽度至少10m的防护提;其余石砾带的高度为高于海平面0.4-0.6m,宽度在2-10m;

24、种植带内移除石砾至高度为低于海平面0.4-0.6m,宽度在2-10m;且在种植带内补充泥质土壤至高度至高于海平面;然后在种植带内挖种植穴,栽植红树苗木。

25、特别地,所述种植布置步骤中,当采用管筒种植时,在造林地内预定位置钻孔并将管筒打入石质基底中,保持管筒的顶部高于海平面20-30cm;然后管筒底部填入砾石,砾石上填入泥质土壤并种植红树苗木;使红树苗木的顶部突出于管筒顶部。

26、特别地,所述红树苗木为中苗,且品种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

27、白骨壤、桐花树、秋茄、红海榄。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

29、(1)利用在海岸较远处设置好防浪桩且防浪桩之间捆扎有横向的防浪条;且根据海平面高度设置,达到有效消波减浪的效果,减少风浪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30、(2)为了进一步减缓风浪影响,在造林地向海外缘设置围网。

31、(3)针对造林地内的较深的水位,选择耐淹红树植物。

32、(4)针对造林地内泥土含量低,存在大量大小不一的石砾,制约了红树植物苗木的扎根定居;故本发明选择整理石砾的条带种植法或管筒局部抬升滩面的管筒种植法。

33、(5)本发明为了模拟天然状态下的潮沟,在造林地内垂直于海岸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水道;保证水体的自由交换。

34、(6)本发明在一年生长后,能够到达70%以上的存活率,最高的红海榄能够到达86%的存活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后期养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防浪步骤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林地防浪步骤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布置步骤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布置步骤中,当采用条带种植时,离海岸线最近的石砾带的高度为高于海平面至少1.5m、宽度至少10m的防护提;其余石砾带的高度为高于海平面0.4-0.6m,宽度在2-1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布置步骤中,当采用管筒种植时,在造林地内预定位置钻孔并将管筒打入石质基底中,保持管筒的顶部高于海平面20-30cm;然后管筒底部填入砾石,砾石上填入泥质土壤并种植红树苗木;使红树苗木的顶部突出于管筒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树苗木为中苗,且品种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红树林造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深浪大石砾滩涂上的红树林造林方法,对原生态环境的改变小;红树林的存活率高。本发明的步骤包括:区域划分:对选定的滩涂划分造林地和防浪区;防浪区相比造林地更加远离海岸;造林地为石滩;边缘防浪:在防浪区的低潮滩位置竖立有防浪桩;造林地防浪:在造林地的向海外缘设置有围网;水道布置:在造林地内,垂直于海岸线每隔一段距离挖有水道;种植布置。本发明种植树苗在一年生长后,能够到达70%以上的存活率,存活率最高的是红海榄,能够到达86%。

技术研发人员:李玫,陈玉军,李俊,邓创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