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景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0288发布日期:2023-08-24 03:5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造景网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养渔业,具体地说,涉及鱼类的养殖技术或定置渔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造景网箱。


背景技术:

1、综观国内外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可用于休闲渔业的网箱都无法在它的内部自动形成既能方便聚鱼造景、又能方便观赏,还能方便取鱼的子网箱,公布号为cn10213267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名称为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其可用于鱼类养殖也可用于观赏和休闲体验,但由于它缺乏形成上述子网箱的功能,所以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水深仅有数米的浅水水域中使用时,其性价比不高;第二,很难用未经驯化或者不易被驯化的野生鱼群造景以供人观赏和休闲体验;第三,其网箱浮出水面之上的外网在视觉上带来了不好的观赏效果;第四,不便于自助从网箱中捕捞取鱼。在开放水域中,不管是养鱼、诱鱼、驯鱼还是捕鱼,其过程是否方便高效、是否好看有趣、是否好玩刺激以及是否令人向往,确实在广泛地影响着水产行业的多样性发展,所以,切实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不仅是提升传统水产生物产业的实际需要,更是大力发展现代水产休闲产业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营造更美水中鱼类景观及便于人们快速捕捞取鱼的造景网箱;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野生鱼类进行诱、养、驯、观的造景网箱。

3、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造景网箱包括顶框、底架和潜网,所述潜网包括底网和边网,所述底网和边网构成倒锥台状所述潜网的下底面和侧面,所述底网的周边与所述边网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底架上的底支撑上,所述边网的上端固定于所述顶框;所述底架与所述顶框能够相互靠近,当两者靠近就位时,所述边网形成箱口位于所述顶框与所述底支撑之间的子网箱;操控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底架与所述顶框相互靠近,使就位后的所述底架与所述顶框的中线保持重合。

4、由以上方案可见,当人们通过操控机构使底架向顶框靠近到两者高度基本平齐,即就位时,边网形成位于顶框和底支撑之间箱口为环状的子网箱,从而得到了网深大大减小的环状子网箱,造景网箱中的鱼群随着底架向顶框靠近,被自然地驱赶到了子网箱内,而子网箱靠近顶框的边缘,方便了人们乘小船位于子网箱外近距离地观赏子网箱内的鱼群,还可方便地使用抄网等渔具甚至徒手进行取鱼,同时,操控机构还控制底架与顶框靠近就位后两者的中线保持重合,从而使子网箱环状的箱口在周向上保持了宽度的一致性。

5、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底架还包括若干条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支撑上,用于将所述子网箱的箱口在周向上的尺寸进行分隔。本方案的优点是更加便于观赏和捕捞。

6、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底架在所述底支撑的一周还设置有限深件,所述限深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子网箱的箱口重合,用于限制所述子网箱从箱口到底部的深度。本方案的优点是进一步方便观赏和捕捞。

7、还一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顶框具有浮力;当所述造景网箱整体位于水底时,所述浮力能够使所述顶框相对所述底架从靠近就位的状态下相互分离,并拉动所述边网以达到相对所述底架距离的最大值。

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底架中设置有浮控体;所述浮控体提供最大浮力值时,所述顶框位于或略高于水面,且所述边网形成所述子网箱;所述浮控体提供最小浮力值时,所述造景网箱整体处于水下。

9、另一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还包括一个引导浮框及固定在所述引导浮框上的盖网;所述引导浮框通过所述操控机构的操控索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顶框在垂向上位于所述引导浮框和所述底架之间;所述盖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倒锥台的上底面积相同,所述盖网邻近所述引导浮框的框边处沿周向设置有若干捕捞口。

10、再进一步的方案是还包括锁定机构,用于对所述底架与所述顶框靠近就位后进行相互锁定或解锁;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底架与所述顶框无法相互脱离,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底架与所述顶框可以相互脱离。

11、还一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底支撑的上表面设有通道,在所述通道远离所述底网的一侧设有护栏。

12、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潜网还包括盖网,所述盖网构成所述倒锥台的上底面,所述盖网的周边固定于所述顶框,且在邻近所述顶框的框边处设置有若干捕捞口。

13、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顶框为一个能常浮于水面的环状的浮台,所述操控机构的动力源设置在所述浮台上。

14、再一进一步的方案是还包括一个能恒定浮于水面的环状的浮台,所述浮台位于所述顶框的正上方,所述浮台通过所述操控机构的操控索与所述顶框关联,所述操控机构的动力源设置在所述浮台上。

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主要构思进行说明:

16、参见图1和图2,图1是为说明本发明主要方案原理的造景网箱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造景网箱1具有圆环形的顶框100以及圆环形的底架200,还有以顶框100作为箱口的潜网300。潜网300由底网310和边网320构成,圆形的底网310周边固定在底架200上,因此,本方案中底架200同时也作为底支撑,底支撑是本发明中用于支撑底网310周边的构件,边网320的下端也固定在底支撑上,上端则固定在顶框100上,在图1和图2这种状态下的潜网300具有倒锥台状,底网310为倒锥台的下底面,边网320为倒锥台的侧面。

17、参见图3,图3是图2中当底架200与顶框100相互靠近到预设值时的a-a剖视图,该预设值在本方案中是底架200紧贴顶框100的下方,理想状态下的预设值是零,即底架200与顶框100在同一平面内,在后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具体结构,预设值并不相同,可以是底架200位于顶框100上方,也可以是两者在高度方向上平齐。在操控机构的驱动和控制下,造景网箱1到达图3示的就位状态时,底架200的中线与顶框100的中线l保持在重合状态,造景网箱1的边网320形成了箱口为环状的子网箱330,即造景网箱1的箱口由先前的圆形变为了子网箱330的圆环形,如此,可以使造景网箱1中的鱼被驱入到子网箱330,由于子网箱330相较于原倒锥台状潜网300一方面在深度上浅得多,另一方面靠近顶框200的边缘,这使得人们可以在子网箱330的箱口进行观赏和捕捞鱼群成为现实。

18、当本发明的造景网箱1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过大时,位于子网箱330中的鱼将给观赏和捕捞带来不便,因为鱼会朝远离人们的一侧聚集,因此,本发明还有针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的主要构思进行说明:

19、参见图4和图5,图4是本发明另一方案的造景网箱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b-b剖视图,主要用于反映底架200的结构设计。本方案中底架200主要由圆环状的底支撑210和与顶框100尺寸相同的底框220构成,并在两者之间设置了四条杆状的分隔件230,分隔件23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底框220和底支撑210上,分隔件230用于将子网箱330在周向进行分隔。此外,在底支撑210和底框220之间还设置了下凹的限深件340,限深件340用于规制边网320形成的子箱网330的网深。

20、参见图6,图6是形成子网箱330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中子网箱330因位于限深件340内,因此子网箱330的轮廓用虚线示出。在操控机构的工作下,当底架200与顶框100相互靠近到抵靠状态时,边网320被分隔件230阻挡,另一方面被限深件340约束,从而形成了深度被限制的四个子网箱330,因此,每个子网箱330的箱口为四分之一个圆环状,箱口的长度为四分之一周长,且箱口的宽度相同。人们可以有选择且相对近距离地对每个子网箱330内的鱼进行观赏或捕捞。显然,如果造景网箱尺寸更大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隔件230的数量来解决观赏和捕捞不便的问题。限深件340可以选择刚性的网,也可以选择柔性的网,从减小阻力的角度考虑,其目数宜远大于潜网300的目数;从便于观赏和捕捞的角度考虑,其目数又不宜大到需要观赏和捕捞的鱼能穿过的程度。

21、显然,在本发明中,只要子网箱330足够的浅,限深件340就不是必须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