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香菇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68972发布日期:2023-08-09 08:4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香菇培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香菇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1、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菰、椎茸,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著增加。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生产的第一大国。

2、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食材,但是,现有的香菇种植技术不够完善,在香菇的分离、及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与培养菌种不同的其他菌种,称为杂菌。这些杂菌主要是一些腐生性真菌,在培养料中与食用菌争夺养料、水分和氧气等,尤其是在栽培管理中的早期阶段更易侵占菌块,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体的扩展和蔓延。会使香菇减产或绝收。这些杂菌给食用菌生产造成很大危害和严重损失,必须认真对待,及时防治,控制其蔓延和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的香菇培育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杂菌,而杂菌的存在形成了养分竞争导致香菇生长发育不良,甚至于侵占菌块分泌毒素导致香菇减产绝收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香菇培育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3、一、能够有效降低香菇培育过程中的杂菌率,确保香菇产率;

4、二、通过合理利用微生物,形成小生态改善香菇生长发育环境;

5、三、方法简洁高效,适用于大规模培养使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香菇培育方法,

8、所述方法包括:

9、1)制作含藻类微生物的基质并在基质上进行香菇接种,接种完成后密封成香菇菌袋;

10、2)香菇菌袋置于中心波长为420~480nm的弱蓝光、中环境湿度构成的小气候条件下中培育至基质发白;

11、3)转换蓝光为中心波长为570~590nm的高光强黄光并增大环境湿度至高湿度条件构成小气候条件继续进行培育,至子实体形成;

12、4)降低步骤3)小气候条件湿度后继续培育40~50d后收获香菇。

13、作为优选,

14、步骤1)所述藻类微生物为红藻和/或褐藻;

15、具体的,经试验后具有较好培育效果的藻类微生物包括红藻门中的內枝仙菜、褐藻门中的网地藻和墨角藻。

16、步骤1)所述基质的制备过程包括:

17、按照木屑75~79重量份、麸皮15~20重量份、石膏1~2重量份和菌草1~1.5重量份的比例取料并均匀混合并喷淋雾化水至其含水量达55~60%后装袋制为棒状,灭菌处理后接种藻类微生物并预培育6~12h,得到含藻类微生物的基质。

18、作为优选,

19、所述藻类微生物的接种量为40~60g·kg;

20、所述预培育于450~600lx、15~25℃条件下进行。

21、作为优选,

22、所述香菇接种时接种量为10~15g/孔;

23、具体的,香菇接种时可根据实际藻类微生物接种孔数进行调整,以近似8:1的孔数比例接种藻类微生物和香菇。

24、作为优选,

25、步骤2)所述小气候条件中蓝光光强控制≤70lx,且步骤2)所述小气候条件中的环境湿度控制为环境空气相对湿度65~75%,温度为15~25℃;

26、具体的,步骤2)过程中,进一步可区分香菇菌袋的状态,当基质完全发黑前采用≤30lx弱蓝光进行补光培育,而后于40~70lx弱蓝关条件下进行补光培育。

27、作为优选,

28、步骤3)所述小气候条件中黄光光强为220~270lx,且步骤2)所述小气候条件中环境湿度控制为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温度为18~25。

29、作为优选,

30、步骤4)所述降低步骤3)小气候条件湿度后控制其环境湿度为环境空气相对湿度55~65%。

31、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而言,核心之处在于协调所选藻类微生物与香菇生长过程中的共生协同作用,并且利用藻类微生物形成强选择性抑菌作用减少杂菌对于香菇生长培育的影响。并且,藻类微生物在陆基环境中难以生长成型,在香菇基质的培养环境中,普遍寿命不长,难以生长呈植物状,而大多呈较为原始的生长状态,而在该状态下能够在香菇培育所用的高含水量基质中通过与真菌保持共生关系而于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生物活性,使其在不失活的情况下相对较少地与香菇形成养分竞争,并且具备抑菌效果。

32、香菇的培育生长中存在木霉菌和/或毛霉菌和/或根霉菌和/或曲霉菌和/或链孢霉菌等各种杂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问题,其中尤为明显突出的即木霉、链孢霉和毛霉三种杂菌。目前针对这三种主要杂菌,已经有相对的处理方式。如对于木霉和毛霉而言,通常需要立即进行通风降湿处理,并且以石灰面或多菌灵等对基质进行处理,而此类处理,尤其是多菌灵将对香菇的生长发育也同样产生严重的影响,实际培育过程中,单菌棒伸直可能产生高达60~70%的减产,同样石灰面具有防治效果,但也容易导致香菇生长品质下降。而对于链孢霉,通常需要滴柴油,并进行缺氧处理以减轻病害,但此类处理也同样对香菇的生长培育产生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

33、因而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对于香菇培育过程中的杂菌处置,通常在于发现病害后的紧急补救处理,而能够起到预防作用的仅有大量铺撒石灰面,但无论何种补救处理方式或铺撒石灰面进行防治,均会对香菇的生长发育培育过程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

34、对此,研发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部分藻类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因为大量的海藻均能够分泌结构特殊的卤代化合物、酚类和萜类物质,此类物质具有较为明显的抗菌活性,如部分藻类微生物中提取的刺海门冬便具有抗菌活性,还如溴酚类物质也具备抗菌活性。对此,研究人员进一步进行小规模培育筛选后发现,并非所有的藻类均能够产生相应的有益性。因为香菇作为一种食用菌,其本身也容易受到抗菌作用导致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抑制。因而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实现菌藻共生,才是产生本发明所需技术效果的关键。

35、在共生过程中,藻类微生物会缓慢向外释放其分泌物。其释放方式包括气体、疏水化合物等被动透过细胞膜释放,而部分极性或带电分子物质则需要消耗能量进行主动释放。因而实际在生长早期,藻类细胞容易分泌溶解性高、分子量低的分子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部分有机酸等,此时部分藻类微生物对于木霉、链孢霉和毛霉等杂菌具有吸引性,将会形成杂菌富集,而同样部分有机酸以及中期释放的抗菌活性成分则容易对杂菌进行灭杀,而在生长末期,部分藻类微生物将会释放高分子量的物质,如多糖、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其使得香菇产生趋化性,即合理选用、利用藻类微生物不但能够产生抑制杂菌的效果,甚至于在生长后期还能够产生更多的养分供给香菇进行补充发育,以减弱其抑菌性对香菇培育的影响,提高香菇品质和产量。

36、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除了选用适当的藻类微生物以外,还需要对菌藻共生的小气候环境进行控制。在大量的试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发现了红藻门中的內枝仙菜、褐藻门中的网地藻和墨角藻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其在培育过程中能够非常有效地产生抑制杂菌的作用,并且对于杂菌的抑制作用要远强于对香菇这一食用菌的抑制作用,而能够与食用菌产生一定的共生作用。但在早期培育过程中,若內枝仙菜、网地藻和墨角藻发生爆藻现象,会导致基质养分被过度损耗,也容易导致后续的香菇生长发育不良的情况发生。因而,小气候环境的控制主要在于适配食用菌的早期发育,并对藻类微生物产生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但该生长抑制作用应当在于抑制其扩繁活性,而非抑制其全部生物活性,因为抑制其全部生物活性,也会导致藻类微生物分泌抗菌活性成分的能力受到严重抑制,难以产生良好的。如在完全无光的条件下,藻类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受到完全抑制,又或者湿度过低,也将对藻类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产生全面抑制甚至会导致其死亡。

37、所以,本发明在步骤2)和步骤3)的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协调香菇和藻类微生物的菌藻共生关系。在步骤2)过程中采用低光强的光照进行补光处理,首先是因为香菇早期发育需要在弱光甚至于无光暗室条件下进行,而弱蓝光对于香菇的早期培育而言影响是相对较小的,而对于藻类微生物而言,尤其对于本发明所选的內枝仙菜、网地藻和墨角藻三种藻类微生物,其在弱光照条件下扩繁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基质表面不会生长出非常明显的藻衣,但其在蓝光环境中,保持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经资料佐证,其在蓝光环境中干重/鲜重比最大,这也表明其在蓝光条件下扩繁活性受到抑制,而生物活性得以保留,能够有效分泌所需的抗菌活性成分。同样,在步骤2)香菇培育过程中,后期增大光强也能够抑制香菇的过早进入下一发育阶段,抑制其向小实体生长,而会产生更多的原基。

38、而步骤3)采用黄光对于上述所选的三种藻类而言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对于墨角藻这种常见的多年生藻类而言,其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为墨角藻作为一种褐藻,其适宜生长的光质以黄绿光为主,而仅黄光照射将会导致其扩繁速率增大但同样的干枯率增大,而藻类死亡后容易释放其内养分供给香菇,这从墨角藻-香菇菌袋表面的袋材存在被拉伸撑大后又由于内部物质萎缩产生褶皱也可见一般,其余的实验组均未出现这一现象,而这一现象也符合墨角藻自身的生长特点。而对于內枝仙菜和网地藻而言,黄光则更加有效地促进了其养分的释放。在步骤2)促进香菇原基生长的前提下,刺激藻类微生物释放有效养分相较于香菇自身吸收再转化而言,具有更高的供给养分的效率,起到了促进香菇生长的作用,使得香菇的长势更佳。而在步骤4)过程中,进一步降低小气候环境湿度,以适配香菇生长的需求,同时抑制藻类微生物的扩繁,促进其死亡转化为香菇的养分,即转变菌藻共生关系为以藻养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3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0、本发明通过藻类微生物构建香菇的菌藻类共生体系,能够有效抑制香菇培育过程中杂菌的生长,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香菇的生长发育,实现了香菇的有效培育,降低了香菇的病害率,并提高了香菇的产量和品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