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豇豆蓟马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4604发布日期:2023-10-22 02:2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豇豆蓟马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药,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豇豆蓟马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1、豇豆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品类之一,在我国广泛栽培。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褐斑病、炭疽病、细菌性疫病等病害和豆荚螟、蛞蝓、红蜘蛛、蓟马等虫害的危害,其中最难防治的就是蓟马。豇豆蓟马在豇豆全生育期均可为害。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繁殖一代的时间仅需20余天,世代重叠相当严重。蓟马主要为害嫩叶、顶芽、侧芽等幼嫩组织及花蕾、荚果。蓟马怕光,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在叶片上危害的蓟马就会躲到花中活动,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

2、目前,对豇豆蓟马的防治主要以喷施化学药剂为主,化学药剂具有见效快和防治效果好的优点,但同时化学药剂也存在抗药性、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缺点,尤其是在长期施用单一化学药剂的情况下,化学药剂的负面作用就更为突出。将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后会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增效和拮抗。其中表现为增效类型的复配可以有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同时与单剂相比可以提高对靶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indazapyroxamet是富美实公司开发的一种含吡啶的酰胺类杀虫剂,用于西花蓟马、马铃薯叶蝉、棉花蚜虫、桃蚜、甘薯粉虱的防治。

4、甲氧哌啶乙酯是先正达开发的螺环季酮酸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为脂质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害虫体内脂肪合成过程中accase的活性,破坏脂质的合成,从而阻断害虫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可用于苹果、梨果、葡萄、柑橘、番茄、豆科植物、棉花、马铃薯等作物,防治包括蚜虫、粉虱、木虱、盾蚧、软蚧、叶螨、锈螨、红蜘蛛、桃蚜、烟草粉虱、棉蚜等害虫或害螨。

5、本发明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将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以一定质量比进行二元复配时,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目前还未发现关于这方面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豇豆蓟马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组合物,以解决长期单一施用化学药剂时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防治豇豆蓟马的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二元复配而成。

4、所述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的质量比为1:8~1:1。

5、优选,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的质量比为1:2。

6、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多种剂型。

7、优选,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制成可分散油悬浮剂。

8、该可分散油悬浮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indazapyroxamet5~15%、甲氧哌啶乙酯10~25%、精油0.1~5%、分散剂3%~

9、15%、乳化剂5%~25%、稳定剂1%~5%、增稠剂1%~5%、分散介质补足至100%。

10、所述精油为复合精油,复合精油包含的组分质量比为:花梨木精油:丁香油=3:1~2:1。

11、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醚缩合物硫酸盐、烷基磺酸盐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12、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13、所述的稳定剂选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3-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二丁基羟基甲苯、3,4,5-三羟基苯甲酸丙酯和3,4,5-三羟基苯甲酸辛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14、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多种组合。

15、所述的分散介质选自植物油、矿物油、油酸甲酯。

16、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先将乳化剂、分散剂、分散介质加入反应釜,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增稠剂、稳定剂、精油、indazapyroxamet、甲氧哌啶乙酯,在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制得含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17、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应用于防治农业害虫,优选防治豇豆蓟马等。

18、有益技术效果:

19、1、本发明以indazapyroxamet和甲氧哌啶乙酯为有效成分的复配组合物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提高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可以减少药剂施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同时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减轻环境压力。

20、2、本发明提供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加入复合精油,对蓟马具有较好的吸引作用,使隐藏在花中的蓟马跑到花外活动,提高了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治效果。

21、3、本发明提供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增加了有效成分在作物和靶标表面上粘着性、铺展性和渗透性,从而提高对豇豆蓟马的防效。

22、4、本发明组合物是由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复配而成,能够延缓豇豆蓟马抗药性的产生。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豇豆蓟马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由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二元复配而成,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的质量比为1:8~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的质量比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indazapyroxamet5~15%、甲氧哌啶乙酯10~25%、精油0.1~5%、分散剂3%~15%、乳化剂5%~25%、稳定剂1%~5%、增稠剂1%~5%、分散介质补足至10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油为复合精油,复合精油包含的组分质量比为:花梨木精油:丁香油=3:1~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醚缩合物硫酸盐、烷基磺酸盐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选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3-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二丁基羟基甲苯、3,4,5-三羟基苯甲酸丙酯和3,4,5-三羟基苯甲酸辛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多种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介质选自植物油、矿物油、油酸甲酯。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先将乳化剂、分散剂、分散介质加入反应釜,混合、分散均匀;高速剪切状态下加入增稠剂、稳定剂、精油、indazapyroxamet、甲氧哌啶乙酯,在研磨介质下进行砂磨,研磨至粒径5μm以下,制得含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杀虫组合物或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防治农业害虫。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杀虫组合物或可分散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防治豇豆蓟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豇豆蓟马的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二元复配而成,所述Indazapyroxamet与甲氧哌啶乙酯的质量比为1:8~1:1。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两种有效成以一定质量比进行复配时,表现出增效作用,且能有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颜瑞莉,赵商洛,夏宝成,惠兴旺,杨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