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

文档序号:35968697发布日期:2023-11-09 09:21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

本发明属于鱼类的养殖,特别涉及一种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1、黑斑原鮡为高原冷水性鱼类,属鲇形目、鮡科、原鮡属。分布于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我国西藏林芝、唐加、日喀则等地区,分布海拔高度从4200m左右到2800m左右,分布区水流较为湍急,水温常年低于15℃。

2、黑斑原鮡喜欢待在石隙处,也喜欢栖息于底质为沙质水流平缓的河段。作为高原冷水鱼,其生长缓慢,繁殖困难,一旦种群数量下降,恢复极难。2021年1月4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二级水生保护动物。近年来,由于其栖息地环境的变化和滥捕滥捞,致使黑斑原鮡的栖息地范围不断缩小。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恢复黑斑原鮡的野外资源,攻克其全人工繁育技术迫在眉睫。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是从5月初开始,收集野生黑斑原鮡亲鱼是人工繁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3、由于黑斑原鮡产卵地点为河床,石头很多,交通不便,通常只能步行进入,基本2-3公里的河道距离步行要走1-1.5个小时,开展收集工作需要3-4个小时,时间过长,会降低黑斑原鮡亲鱼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亲鱼的成活率高。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步骤如下:

4、a、每年5月16日-5月30日之间,选择鹅卵石底质水域,水质清澈,流速大于0.3m/s;

5、b、下午6:00之后沿河道布网,刺网网目3-5cm,保持12h,次日6点起网;黑斑原鮡喜欢夜间活动,该时间段布网和起网更易捕捞到亲鱼。

6、c、捞起的亲鱼在河边暂养,采用便携式水桶,确保水中溶氧5.5mg/l以上,每个桶放鱼10尾;

7、d、夜间运输,选择双层塑料袋,充纯氧后扎紧塑料袋,每个整理箱放2个塑料袋,添加占整理箱五分之一的水,可抵御和平衡塑料袋中水的剧烈翻动,水温保持7-9℃;

8、e、运输亲鱼返回养殖基地后暂养平列槽,每个平列槽放鱼20-30尾,密度为100尾/m3,养殖水温10-12℃,溶氧6.0mg/l以上,水流量

9、3-4m3/l。

10、本发明的收集水域长度在2km以上,河宽40m-100m,鹅卵石长度在40cm以上。石头大而多,且长度大于40cm以上,是黑斑原鮡产卵场聚集区。

11、本发明所述收集水域为干流,水温10-12℃,或者收集水域为支流,水温6-8℃。研究发现,繁殖季节黑斑原鮡在干流水域中温度较高,在支流水域中温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冰川融水首先在支流汇集,相对水量占比较高,导致水温较低;而在干流冰川融水占比相对较低,通过监测,干流水温比支流水温普遍要高。

12、本发明从刺网取鱼时戴橡皮手套,轻轻取鱼,防止刺网进一步损伤亲鱼。

13、本发明采用充电增氧泵为便携式水桶增氧,每隔20min更换水一次,确保水中溶氧5.5mg/l以上。

14、本发明在每个塑料袋放鱼6-8尾,水2.5-3kg,每过3h在整理箱放冰袋,可确保水温7-9℃,长距离运输10-12h,成活率为100%。由于鱼类本身是变温动物,低于养殖水温有利于长距离运输,通过降低新陈代谢减少耗氧和排放,从而提升运输成活率。

15、本发明给亲鱼注射广谱抗菌药防止发炎感染,每3天注射1次,连续2-3次,体表正常后可降低注射频率。所述平列槽的养殖水体保持5-12‰的盐度,以防止各种真菌病、细菌病的发生。

16、本发明将新鲜拉萨裸裂尻鱼用绞肉机搅碎,用10ml注射器从口腔注射到亲鱼体内,每2天注射1次,注射量为体质量的1%-1.5%,至7-10天后,亲鱼可自主摄食停止注射。

17、采取相关增氧措施,长时间会导致因缺氧引起雌鱼卵子质量死亡。

18、优选地,所述便携式水桶包括桶体、气囊圈和增氧泵,所述桶体的上部外围设置有所述气囊圈,所述桶体带有无连接的桶盖,所述桶盖的上方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的中心通过进气管与所述桶盖的中心连通,所述增氧泵的增氧管可插入该进气管,所述桶体的侧面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设置有防止鱼逃逸的筛网;所述气囊圈的一侧连接拉绳。

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气囊圈的一侧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绳。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1、1、本发明根据黑斑原鮡的习性,在夜间布网,白天起网,采用夜间运输亲鱼,低温有利用降低鱼类新陈代谢,降低因温差过大导致的应激。同时,夜间运输缩短时间,提高亲鱼的成活率。

22、2、本发明将收集到的亲鱼在白天用水桶暂养,采用充电增氧泵,每隔

23、20min更换水一次,确保水中溶氧5.5mg/l以上;夜间运输时,每个整理箱放2个塑料袋,添加占整理箱五分之一的水,可抵御和平衡塑料袋中水的剧烈翻动,水温保持7-9℃,略低于养殖水温,通过降低新陈代谢减少耗氧和排放,进一步提高亲鱼的成活率至100%。

24、3、本发明的亲鱼暂养水桶带气囊圈和拉绳,收集过程中将水桶置于水中,水桶浮于水面,沿河道行走时,通过拉绳即可轻松带动水桶,省时省力;同时,桶盖上还设计了放置增氧泵的托盘,托盘和桶盖中心由进气管连接,使增氧泵在增氧的同时也不会侧翻到水中。该装置能显著提高亲鱼的产卵率和受精率,还给工作人员带来方便,适用于河道的远距离收集过程,可操作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水域长度在2km以上,河宽40m-100m,鹅卵石长度在40c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水域为干流,水温10-12℃,或者收集水域为支流,水温6-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刺网取鱼时戴橡皮手套,轻轻取鱼,防止刺网进一步损伤亲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充电增氧泵为便携式水桶增氧,每隔20min更换水一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塑料袋放鱼6-8尾,水2.5-3kg,每3h在整理箱放冰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给亲鱼注射广谱抗菌药防止发炎感染,每3天注射1次,连续2-3次,体表正常后降低注射频率;所述平列槽的养殖水体保持5-12‰的盐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新鲜拉萨裸裂尻鱼用绞肉机搅碎,用10ml注射器从口腔注射到亲鱼体内,每2天注射1次,注射量为体质量的1%-1.5%,至7-10天后,亲鱼可自主摄食停止注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水桶包括桶体、气囊圈和增氧泵,所述桶体的上部外围设置有所述气囊圈,所述桶体带有无连接的桶盖,所述桶盖的上方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的中心通过进气管与所述桶盖的中心连通,所述增氧泵的增氧管可通过该进气管进入到桶体内,所述桶体的侧面底部设置有带阀门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设置有防止鱼逃逸的筛网;所述气囊圈的一侧连接拉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圈的一侧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步骤如下:A、每年5月16日‑5月30日之间,选择鹅卵石底质水域,水质清澈,流速大于0.3m/s;B、下午6:00之后沿河道布网,刺网网目3‑5cm,保持12h,次日6点起网;C、捞起的亲鱼在河边暂养,采用便携式水桶,水中溶氧5.5mg/L以上,每个桶放鱼10尾;D、夜间运输,充纯氧后扎紧塑料袋,每个整理箱放2个塑料袋,添加占整理箱五分之一的水,水温保持7‑9℃;E、运输亲鱼返回养殖基地后暂养平列槽。收集亲鱼的成活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壮壮,王万良,周建设,张驰,曾本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