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精复合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41610发布日期:2023-08-25 05:3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黄精种植,具体涉及一种黄精复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1、黄精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喜荫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大宗药材,历来被视为延年益寿的珍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药食兼用的黄精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人为的滥采滥挖导致黄精野生资源几近枯竭,其生境也遭到破坏。为了保护黄精野生资源和解决其资源匮乏的问题,必须进行黄精人工种植的研究。

2、有关黄精的研究集中于黄精的药理作用、繁殖技术、化学成分提取等方面,而在人工种植领域研究较少且大都致力于高产栽培、林下栽培、黄精与玉米间作等研究。传统的黄精栽培技术即单一种植黄精,栽培模式较为简单且研究深度不够,栽培3~5年后才能收获,收益年限长,从而限制了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下复合种植是一种多层次立体种植模式,将黄精引种到林下进行种植,既节省了林地资源,又使黄精野生资源得以恢复;黄精林下栽培已在锥栗林、杉木林、毛竹林等不同的林种中实施,虽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但林地树木、药用植物的栽培及苗木管护需极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但黄精种植前期无收益,农户种植积极性差,不能减少农民种植黄精长期收益风险与短期收益的矛盾。

3、目前将黄精与玉米在非林地进行间作栽培较为普遍,即每年4月下旬套种玉米,8月上旬采收,其虽然解决了黄精种植前期无收益的问题,但栽培方法不当,进而导致黄精生长受影响,同时玉米采收后,黄精在秋冬季缺乏遮荫物,影响黄精的生长,导致其收获年限延长,影响农民种植黄精的长期收益,限制了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因此,为了减少农民种植黄精长期收益风险与短期收益的矛盾,有必要对黄精人工种植进行更深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粮药菜共同增产、良性循环,缓解药材与粮菜争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起到以短养长,解决黄精种植前期无收益的问题,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的黄精复合种植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黄精复合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整地起畦:将田块中杂草清理干净,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kg+饼肥50kg+复合肥30~50kg+腐殖酸肥1kg,深耕、耙细、整平,耕地时用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汇合施撒在田块中,然后将土翻耕拌匀;提土成畦,畦宽1.2~1.5米,畦高10~20cm。

5、s2.开沟:按行距25~30cm,在畦上开深度为10~15cm,宽度为15-25cm的栽植沟。

6、s3.放置保湿块:在栽植沟内平放一层保湿块a。

7、s4.黄精块茎处理:选择本地多花黄精健康无病虫害的块茎作为种块茎;10月上旬或3月下旬前后,将根状茎刨出,选择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带有2~3节,根茎长度8~12cm,种块茎按节头进行切割,保障每个种块茎至少有1~2个芽点;繁殖用种块茎先用50%多菌灵1 000倍+生根粉溶液液浸泡15分钟,沥干水后再用草木灰对块茎进行拌种,然后立即进行栽种。经过上述处理的黄精种块与没经过处理的相比发芽率提高40%,出苗匀整度提高50%,这给后期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便利。

8、s5.栽植黄精:栽种前先在沟内的保湿块a上填上一层厚度1~2cm 的复合土,然后按株距10~15cm将黄精种块茎平放在沟内,覆土5~7cm,稍加镇压,过3~5天后浇水1次。保湿块a具有保湿储水的作用,其内的水分含量高于黄精周围土壤及表层土壤而言,且其内的水分不易蒸发散失,通过保湿块a的设置能对黄精生长的土壤湿度进行持续的调控,当黄精周围土壤及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和被黄精根系吸收后,土壤湿度就会降低,位于黄精下层的保湿块a内水分就通过复合土不断向上传递给上层土壤,持续补充黄精周围及表层土壤所散失的水分;当黄精周围及表层土壤水分变大(如下雨或浇水)时,保湿块a则通过复合土,向下将黄精周围及表层土壤水分吸收存储,一方面能避免黄精周围土壤湿度过高,另一方面存储充足的水分,以待黄精周围及表层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时,继续反哺土壤,维持土壤湿度,给黄精生长提供持续的水分补充。

9、s6.栽植复合作物:春季在栽植沟两侧栽植高秆作物,秋季高秆作物收获后,高秆作物秸秆则留在地中保持竖立状态,在冬季后,在栽植沟两侧栽植白菜。

10、进一步的,在栽植沟沟底的间隔15~20cm分别开孔,孔深8cm左右,直径1-2cm,内部填充复合土。

11、进一步的,步骤s6中,所述高秆作物为玉米或高粱。

12、进一步的,步骤s5中,黄精种块茎平放在沟内后,在相邻两黄精种块茎之间放置至少一块保湿块b。

13、进一步的,所述保湿块a为高度3~5cm,长为15-25cm,宽为15-25cm;所述保湿块b高度为6~12cm,长为10-15cm,宽为15-25cm。

14、进一步的,所述保湿块a与保湿块b都由碎秸秆、碎玉米芯棒、干粪、粉煤灰、粘土按100:(40~60):(25~40):(15~20):(8~15)的重量比例加水混匀制成块状并晾干后得到。

15、进一步的,所述保湿块a中碎玉米芯棒的用量小于保湿块b中碎玉米芯棒的用量。

16、进一步的,所述保湿块a由碎玉米芯棒、干粪、粉煤灰、粘土按100:55:35:18:13的比例加水混匀制成块状并晾干后得到;所述保湿块b由碎玉米芯棒、干粪、粉煤灰、粘土按100:42:27:16:9的重量比例加水混匀制成块状并晾干后得到。

17、进一步的,所述保湿块a与保湿块b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两者形成倒t型保湿块。

18、进一步的,所述保湿块a与保湿块b还可以按如下方式设置:在保湿块a与保湿块b中部都设有通孔,所述保湿块a的通孔下部封闭而上部贯通保湿块a上表面,所述保湿块b的通孔两端贯通保湿块b上下表面,保湿块a放好后,先将保湿块a中部通孔用复合土填平,再在保湿块a上继续上填1~2cm复合土,之后在复合土上放置黄精种块茎,接着在相邻两黄精种块茎之间放置至少一个保湿块b,最后再将保湿块b中部通孔内填充复合土,使保湿块a内部复合土与保湿块b底部复合土接触。为了实现更优的保湿效果,在复合土上相邻两黄精种块茎之间放置保湿块b,以实现水分的快速传递,实现土壤的立体保湿;当黄精种块茎周围及表层土壤湿度不足时,保湿块b快速的横向传递水分给土壤(相较于竖向传递而言,水分横向传递更加迅速),同时保湿块a竖向的向上传递水分给土壤,直至水分趋于平衡,保湿块b为主要补湿机构;在保湿块b水分含量下降后(低于保湿块a水分含量),保湿块a的水分通过复合土传递给保湿块b,给保湿块b进行水分的补充。当黄精周围及表层土壤水分变大(如下雨或浇水)时,保湿块b先将黄精周围及表层土壤水分快速的吸收存储,同时通过复合土快速向下传递水分给保湿块a,保湿块a与保湿块b同步进行水分的储备,既能能避免黄精周围及表层土壤湿度过高,还能存储充足的水分,以待黄精周围及表层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时,继续反哺土壤,维持土壤湿度,给黄精生长提供持续的水分补充。

19、更优的,所述保湿块a在放入栽植沟内前,先在保湿块a外除通孔的部位都裹上一层防水层,从而使保湿块a形成一个仅有一个进出通道(通孔)的储水包。

20、进一步的,步骤s5中,所述复合土由碎玉米芯棒与腐植土按2:1的比例混匀而得。

21、本发明改单一的黄精作物种植为粮药菜间复合种植,改小垄栽培为大垄种植,改作物连种为年际间的轮作,实现粮药菜共同增产、良性循环,缓解药材与粮菜争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起到以短养长,解决黄精种植前期无收益的问题,提高了农户种植积极性;黄精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在黄精出苗期对水分的需求达到70%左右,在黄精的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在50%左右,但是黄精又是不耐涝的,田间温度过大会产生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而本发明中保湿块a与保湿块b的设置,不仅能够长效的维持黄精生长所需的高湿环境,持续给黄精周围及表层土壤补充水分,还能够在土壤湿度过高时,将黄精周围及表层土壤水分吸收存储,避免土壤湿度过高,故保湿块a与保湿块b的设置既抗旱又防涝,降低了旱涝对黄精生长的影响,有利于促进黄精的生长,提高黄精的产量,缩短收获年限,增加农户收益,提升农户种植黄精的积极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