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80710发布日期:2023-10-08 17:3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1、高寒干旱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海拔高、强辐射、低气温、低气压、干燥、多风等均为高寒干旱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严酷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高寒干旱地区内植被的天然生长,造成植被在高寒干旱地区出现引种难、成活率低、长势差等问题,使得高寒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较为困难。

2、相关技术中,在高寒干旱区进行边坡植被种植可以有效固土,现有的用于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大多采用在边坡表面直接种植植被,由于边坡表面存在土壤贫瘠、冻土、水土流失等因素,会导致植被恢复难度大大提高,在另外一些现有技术方案中,边坡土壤的表面铺设金属网,导致使用植被恢复方法在边坡上恢复植被的成本过高且植被恢复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高寒干旱地区的边坡种植植被的成本,提升边坡治理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边坡的表面进行清理和平整;在所述边坡的表面铺设低渗透材料以形成低渗透层;在所述低渗透层远离所述边坡的表面固定固土装置,其中,沿所述边坡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固土装置由多个固土单元依次排布形成,每个所述固土单元内均限定出植被恢复区域;在每个所述植被恢复区域内铺设导液件以形成导液层,并在每个所述植被恢复区域内铺设营养基质以形成基质层,其中,所述导液层形成有至少一个导液流道,所述导液流道适于将所述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液体从边坡的坡顶向坡底导流;在所述基质层上种植植被。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边坡上设置固土装置,植被可以种植于固土装置限定出的植被恢复区域内,固土装置可以固定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高寒干旱地区,使用本植被恢复方法可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边坡植被流失,且无需在边坡表面铺设金属网,从而可以降低边坡种植植被的成本,也提升了边坡治理效果。

5、优选的,所述固土装置包括多个固土件,多个所述固土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土件和多个第二固土件,多个所述第一固土件均沿所述边坡的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固土件沿所述边坡的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开;多个所述第二固土件均沿所述边坡的第二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二固土件沿所述边坡的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开,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固土件间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土件,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土件间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土件,以形成所述固土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固土件依次连接形成固土单元,每个固土件均可以阻挡固土单元内的植被、土壤、基质层等向固土单元的外侧扩散,从而可以使植被等物质被固定于固土单元内,进而可以减少边坡的植被流失,提高了边坡治理效果。

7、优选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土件间的间隔距离为d1,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土件间的间隔距离为d2,d1和d2满足关系式:80cm≤d1≤200cm,80cm≤d2≤200cm。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土单元内能够限定出矩形的植被恢复区域,如此便于工作人员对边坡植被进行管理,同时,满足间隔距离要求的第一固土件和第二固土件可以有效地支撑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等,在第一固土件和第二固土件不易损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流失。

9、优选的,所述固土件由混凝土浇筑形成,每份所述混凝土由质量为a的水泥、质量为b的牛粪灰和质量为c的水混合形成,所述水泥、所述牛粪灰和所述水的重量比为0.25~0.3:0.65~0.7:0.018~0.02。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水泥、牛粪灰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有助于固土件支撑边坡表面种植的植被,且混凝土混合有生物材料,混凝土不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内植被的成活率,从而可以提高边坡治理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在所述低渗透层远离所述边坡的表面放置固土装置后,还包括以下步骤:连续养护所述固土装置达到预设养护时间t,其中,所述预设养护时间t满足关系式:t≥28d。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固土装置进行养护,可以提高固土装置的抗拉强度,也可以提高固土装置的密实度以阻止固土装置受到外界环境内的物质侵蚀,还可以减少固土装置表面出现的干缩裂痕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固土装置的工作可靠性,进而可以尽量防止固土装置损坏导致边坡水土和植被流失。

13、优选的,所述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高度间距为h,所述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间距为w,所述导液层的高度尺寸为h1,所述基质层的高度尺寸为h2,h、w、h1和h2满足关系式h1≥h1+h2,15cm≤h2≤40cm,且5cm≤w≤10cm。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土件的高度尺寸高于导液层的高度尺寸和基质层的高度尺寸之和,可以使固土件的部分结构凸出于基质层的上表面,从而可以使固土件有效地阻挡导液层和基质层朝向固土单元的外侧扩散。并且,通过设定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间距,可以使固土件的结构强度满足支撑植被恢复区域内物质的要求。

15、优选的,所述低渗透层由粉状钠基膨润土铺设形成,所述低渗透层的高度尺寸为h3,h3满足关系式:5cm≤h3≤15cm。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粉状钠基膨润土形成的低渗透层可以将基质层与边坡表面的土壤间隔开,且低渗透层可以阻止边坡表面的热量传导进植被恢复区域内,低渗透层还可以使植被恢复区域的温度处于适宜温度内,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植被恢复区域内边坡表面温度过低造成植被的存活率下降,进而可以提升使用植被恢复的效果。

17、优选的,所述在所述低渗透层远离所述边坡的表面固定固土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利用锚固件穿过所述固土装置和所述低渗透层以将所述固土装置固定于所述低渗透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土装置和低渗透层间可以形成整体结构,固土装置不容易相对低渗透层滑动,从而可以尽量避免边坡表面出现固土装置滑动造成的滑坡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固土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减少了边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

19、优选的,所述导液件被构造为具有至少一个导液孔的塑料件,所述导液层由多个所述导液件依次排布形成,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液件的导液孔相对且连通,多个依次排布的所述导液件的导液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导液流道,所述导液流道从所述边坡的坡顶向所述边坡的坡底延伸。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质层内过多的水分可以通过导液件从边坡的坡底排出以使基质层湿度更适宜,导液件可以减少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被雨水浸泡的时间,从而可以尽量避免植被的根系被长期浸泡后腐烂,进而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的存活率。

21、优选的,所述基质层的外侧罩设有适于固定所述基质层的固定网。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网可以支撑基质层的营养基质以进一步地防止植被恢复区域内的营养基质流失,从而可以使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能够吸收充足的营养物质,也可以降低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根系出现裸露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的成活率,可以提升边坡植被的种植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边坡上设置固土装置,植被可以种植于固土装置限定出的植被恢复区域内,固土装置可以固定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高寒干旱地区,使用本植被恢复方法可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边坡植被流失,且无需在边坡表面铺设金属网,从而可以降低边坡种植植被的成本,也提升了边坡治理效果;

25、2.通过多个固土件依次连接形成固土单元,每个固土件均可以阻挡固土单元内的植被、土壤、基质层等向固土单元的外侧扩散,从而可以使植被等被固定于固土单元内,进而可以减少边坡的植被流失,提高了边坡治理效果;

26、3.基质层内过多的水分可以通过导液件从边坡的坡底排出以使基质层湿度更适宜,导液件可以减少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被雨水浸泡的时间,从而可以尽量避免植被的根系被长期浸泡后腐烂,进而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的存活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