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12832发布日期:2023-10-29 17:5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杀菌种衣剂领域,涉及一种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具体涉及一种含有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都具有广泛的杀菌作用,但是长期单独使用或过量使用苯醚甲环唑或者肟菌酯,会导致作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或药害,这将大大增加杀菌难度。

2、种衣剂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种衣剂技术相对不是很成熟。常规方法制备的种衣剂一般在包衣、缓释、耐磨、透气等方面存在不足。种衣剂成膜性差、不耐磨,会导致种衣剂防治效果不佳;透气性差,则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不高。

3、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都是属于脂溶性较高的活性成分,若采用普通囊材将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制成微胶囊,在储存时极易破囊,使用时导致活性物流失较快。为了解决种衣剂破囊导致的活性物质流失,则需要进一步增加种衣剂用量,但会灼烧种子,影响种子发芽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含有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采用苯醚甲环唑与肟菌酯复配,以拓宽杀菌谱,增加杀菌效果,降低耐药性,不产生药害与抗药性;采用微胶囊技术,在药物缓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具有光敏感性的7-羟基香豆素和丙烯酰胺作为微胶囊囊材、聚酰胺基胺作为交联剂制备出具有光敏感性的微胶囊悬浮液,解决了目前种衣剂存在的缓释问题,使用时具有精准释放的功效,大大减少了药物使用量,提高了药效,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作物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不同的释放速率,解决了由于用量不当产生的药害问题,对环境非常友好;本发明使用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作为成膜剂,使种衣剂具有粒子细小、粘度适中的特点,同时胶膜坚韧,成膜性好,光泽高,耐水性、耐擦洗和耐碱性好,良好的稳定性和粘结性,大大改善了目前种衣剂存在的成膜性差、成膜不耐磨、粘结性差等问题;成膜剂不影响活性组分性能,同时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它是以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为有效成分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制成:苯醚甲环唑1~15%,肟菌酯1~15%,7-羟基香豆素1~3%,丙烯酰胺1.5~4.5%,乳化剂2~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15%,环己酮5~10%,聚酰胺基胺(cas号:155773-72-1)1~5%,表面活性剂2~5%,成膜剂2~5%,着色剂0.3~1%,黄原胶0.1~0.3%,甘油3~5%,卡松0.1~0.3%,硅酸镁铝0.5~2%,水补至100%。

4、优选的,所述的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制成:苯醚甲环唑5~15%,肟菌酯5~15%,7-羟基香豆素1~3%,丙烯酰胺1.5~4.5%,乳化剂2~2.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15%,环己酮5~10%,聚酰胺基胺1~5%,表面活性剂3~5%,成膜剂2~5%,着色剂0.3~1%,黄原胶0.1~0.3%,甘油3~5%,卡松0.1~0.3%,硅酸镁铝0.5~2%,水补至100%。

5、所述的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重量比2:1~1:2,具体为2:1、1.5:1、1:1、1:1.5、1:2。

6、所述的乳化剂为自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硫酸盐或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甲醛缩合物硫酸盐中的一种。

7、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聚羧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和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重量比为1:1~1:1.5的组合或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和聚羧酸盐质量比为1.5:1~1:4的组合。

8、所述的成膜剂为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

9、所述的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将葡萄糖、丙烯酰胺、乳化剂、丙烯酸酯和水混匀,搅拌,得到预乳液;将引发剂缓慢滴加到预乳液中,滴加完毕后,升温至60~70℃,保温反应4~5小时;反应结束,冷却、过滤出料,得到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1.8~1:2;所述的丙烯酸酯和葡萄糖的摩尔比1:0.05~1:0.06;所述的乳化剂为乳化剂np-10,所述的预乳液中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5~1%;所述的引发剂为aps(过硫酸铵),所述的引发剂和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7:10~4.2:10。本发明通过加入葡萄糖进行增链,同时能够避免出现爆聚现象。

10、优选的,将葡萄糖、丙烯酸酯依次溶于水中,再加入乳剂,剪切乳化,最后加入丙烯酰胺,600~900rpm搅拌1小时,得到预乳液;将预乳液转移至装有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缓慢滴加引发剂,45~70分钟内滴加完毕;升温至60~70℃,保温反应4~5小时;反应结束,冷却、过滤出料,得到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

11、所述的着色剂为碱性玫瑰精。

12、所述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在温度55±3℃下,苯醚甲环唑原药、肟菌酯原药、7-羟基香豆素、丙烯酰胺、乳化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环己酮搅拌均匀制得油相;在温度55±3℃下,聚酰胺基胺和其2~10倍重量的超纯水搅拌制得水相;将油相缓慢加入到水相中,充分剪切得到乳白色液体;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下,匀速搅拌得到微胶囊悬浮液;将成膜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黄原胶、甘油、卡松、硅酸镁铝和余下的超纯水配成悬浮液,将悬浮液加入到微胶囊悬浮液,充分搅拌,得到含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

13、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1)、配制油相:将苯醚甲环唑原药、肟菌酯原药、7-羟基香豆素、丙烯酰胺、乳化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环己酮打入到反应釜中,在温度55±3℃下,以搅拌速率450~700r/min匀速搅拌30~45分钟,制得油相;

15、步骤(2)、配制水相:将聚酰胺基胺和其2~10倍重量的超纯水打入到剪切釜中,在温度55±3℃下,以搅拌速率280~400r/min匀速搅拌30~45分钟,制得水相;

16、步骤(3)、乳化:将油相缓慢加入到水相中,边加入边以速率7000~11000r/min剪切,加入完毕后,继续以速率7000~11000r/min剪切15~30分钟,得到乳白色液体;在剪切速率7000~11000r/min下,能够获得合适大小的油滴,避免油滴过大或油滴过小出现“团聚、爆聚、粘连等现象”;

17、步骤(4)、光调节、微囊化:紫外灯波长为365nm,在紫外灯照射下,以搅拌速率100~250r/min匀速搅拌,反应得到微胶囊悬浮液;

18、步骤(5)、配制悬浮种衣剂:将成膜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黄原胶、甘油、卡松、硅酸镁铝和余下的超纯水加入到微胶囊悬浮液中,以搅拌速率300~450r/min充分搅拌30~45分钟,得到含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

19、本发明含有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微胶囊囊材具有可修复性,在运输和贮藏中,可以避免破囊而导致的产品稳定性变差。同时囊材还具有光响应的功能,可以通过控制囊材(7-羟基香豆素和丙烯酰胺)不同的比例关系,从而达到不同的光响应能力,对于不同的作物达到精准的释放速率,农药持效期长,省工高效。

20、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在防治小麦锈病的应用。

21、所述的应用为:在光照下,小麦种子与所述的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拌种;所述的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的用量为100~145g/100kg种子;光照拌种的时间为1~2小时。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3、本发明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的囊球饱满圆润,球体表面较为平整饱满,没有明显的凹陷或凸出,球体大小较为均匀,粒径集中度较好,没有明显的粘连成团的现象。

24、本发明以7-羟基香豆素、丙烯酰胺、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环己酮、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原药和乳化剂为原料做成微胶囊的油相,以超纯水和聚酰胺基胺做成微胶囊的水相,然后将油相转移到水相中进行剪切乳化,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微胶囊。本发明通过确定影响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微胶囊的影响因素,如剪切速率、交联剂聚酰胺基胺的用量、囊材7-羟基香豆素和丙烯酰胺的用量,得出微囊化的最佳工艺参数,成囊率达到了90~97%。且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本发明光敏性微胶囊可以通过光照实现自我修复,解决了“脂溶性的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采用普通囊材制备成的微胶囊后,储存过程中极易破囊”的问题。

25、同时,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为成膜剂,使种衣剂具有粒子细小、粘度适中的特点,胶膜坚韧、成膜性好、光泽高、耐水性、耐擦洗和耐碱性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粘结性;成膜剂不影响活性组分的性能,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26、本发明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药效高、可控制释放、环保、生产成本低、生产使用安全;且制备工艺简单,除水相和油相的制备其余工序主要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的,生产过程无粉尘污染,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7、本发明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属于绿色、高效、环保、安全、使用方便的水基化剂型,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