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95604发布日期:2024-02-09 12:3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钓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搭载将额定长度变更的机构的钓竿。前述将额定长度变更的机构,是能够切换为将手把上竿相对于手把竿拉出的伸长状态和将前述手把上竿收纳于前述手把竿的收纳状态、并且在哪个状态下都将前述手把上竿相对于前述手把竿保持的机构。


背景技术:

1、例如振出式的钓竿由多个筒状部件(通常被称作“竿身(ブランク)”)构成。将各竿身从外径较小者起依次称作第1号竿、第2号竿。各竿身的外形被形成为锥状。以套匣状将第1号竿收容在第2号竿的内部、将第2号竿收容在第3号竿的内部,这样将各竿身收容在相邻的其它竿身中。这里,将外径最大的竿身称作“手把竿”,将收容在手把竿内部的竿身称作“手把上竿”。

2、根据钓竿的种类,有的钓竿具有能够改变其额定长度(例如在矶竿的情况下为5.3m)的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该机构以既定的保持力保持手把上竿相对于手把竿收容的状态,并且在抵抗该保持力将手把上竿从手把竿拉出时,能够成为手把上竿从手把竿伸长的状态。用户利用前述机构,能够使钓竿整体的额定长度以手把竿长度的量伸缩。

3、图12是具备将额定长度变更的机构的钓竿的后端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如该图所示,该机构具备将手把上竿保持于手把竿的保持构造。

4、在手把竿1的后端部设置有保持器2,在手把上竿3被收容在手把竿1的状态下,手把上竿3的后端部嵌入于保持器2。保持器2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保持环4,手把上竿3的后端部被压入在保持环4内。借助弹性变形的保持环4的压迫力,以既定的保持力将手把上竿3保持于手把竿1。另外,通过用户将手把竿1向后方牵拉,能够相对地将手把上竿3从手把竿1拉出而成为前述伸长状态。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52278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77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另外,前述将额定长度变更的机构典型的是搭载于矶竿,但矶竿的规格根据作为目标的鱼的种类、尺寸而多种多样,在某一类鱼用的矶竿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变种。即,前述手把上竿3的后端部的外径按前述规格而不同,因此,前述手把上竿3与前述保持环4的嵌合状态按产品而不同,有可能前述手把上竿3相对于手把竿1的保持力不稳定。

3、但是,关于各变种的产品,稳定地发挥前述保持力是重要的要求事项。为了应对该要求,对应于前述手把上竿3的后端部的外径的变种,关于作为矶竿的零件的保持环4,也必须准备其内径不同的多个变种,进而,必须对产品的全部数量进行手把上竿3的后端部的外径的调整(研磨作业)。结果,在钓竿的组装中需要复杂的作业。

4、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做出的,其目的是在搭载将额定长度变更的机构的钓竿中,提供能够防止因变种造成的手把竿和手把上竿的保持力的离差、不需要每个产品的调整而能够简单地使前述保持力恒定的构造。

5、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6、(1)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钓竿具备在中空内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保持体的手把竿和手把上竿。该手把上竿具有在竿轴方向上外径至少局部地变化的主体部及以与前述保持体卡合的方式与前述主体部连接的卡合部。该卡合部的外周面在前述竿轴方向上具有恒定的第一直径。

7、根据该方案,将手把上竿相对于手把竿组装为振出式。即,能够使手把上竿相对于手把竿在竿轴方向上滑动,如果手把上竿从手把竿伸长,则手把上竿的主体部与手把竿相互嵌套,成为伸长状态。

8、在手把上竿的主体部连接着卡合部,另一方面,手把竿具有保持体。在手把上竿收容于手把竿的状态下,前述卡合部与前述保持体卡合。在两者卡合的状态下,前述保持体弹性变形,借助该保持体的弹性力保持前述卡合部。此时,前述保持体是通用的零件而不取决于手把竿的规格。此外,前述卡合部的外周面的外径沿着竿轴方向恒定(第一直径)。即,该第一直径不根据手把上竿的规格而不同,是恒定的。因而,不取决于手把竿及手把上竿各自的规格,在手把上竿收容于手把竿的状态下,保持该状态的弹性力仅由前述保持体及卡合部的形状决定,不需要任何调整作业,稳定地成为恒定的弹性力。

9、(2)在本发明的遵循第1技术方案的第2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卡合部具有包含在与前述竿轴方向不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纤维的第一纤维强化树脂。

10、在该方案中,由第一纤维强化树脂中包含的纤维,在前述卡合部的表面形成所谓的逆纹理层。由此,在将前述卡合部及前述保持体卡合或解除卡合时,能够抑制前述保持体的损伤。

11、(3)在本发明的遵循第2技术方案的第3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第一方向与前述竿轴方向正交。

12、在该方案中,能够特别有效地防止前述保持体的损伤。

13、(4)在本发明的遵循第2技术方案或第3技术方案的第4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主体部具有包含在与第一方向不平行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纤维的第二纤维强化树脂。

14、在该方案中,第二纤维强化树脂中包含的纤维沿着与前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即,前述卡合部向前述第一方向的拉伸强度优异,前述主体部向前述第二方向的拉伸强度优异。

15、(5)在本发明的遵循第1技术方案至第4技术方案的第5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第一直径是前述主体部的最大外径以下。

16、在该方案中,通过将前述主体部缩径,形成前述卡合部的外周面。因而,能够不取决于手把上竿的规格而将前述第一直径设为通用的值

17、(6)在本发明的遵循第1技术方案至第5技术方案的第6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卡合部经由阶差部与前述主体部的前述竿轴方向的后端部连接。

18、在该方案中,通过对前述主体部的后端部施以例如研磨处理,形成前述阶差部及前述卡合部。因而,不取决于手把上竿的规格而简单地形成前述卡合部。

19、(7)在本发明的遵循第5技术方案的第7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卡合部经由阶差部与前述主体部的前述竿轴方向的最大外径部连接。

20、(8)在本发明的遵循第1技术方案至第7技术方案的第8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主体部至少局部地具有第一内周面;前述卡合部至少局部地具有第二内周面。

21、(9)在本发明的遵循第1技术方案至第8技术方案的第9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卡合部的径向的厚度与前述主体部的径向的厚度不同。

22、(10)在本发明的遵循第1技术方案至第9技术方案的第10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第二内周面以与前述第一内周面连续的方式形成。

23、(11)在本发明的遵循第1技术方案至第10技术方案的第11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保持体具有环状的筒状体以及在前述筒状体的内表面突出并与前述卡合部卡合的多个凸部;前述多个凸部定义第二直径的内接圆。

24、在该方案中,当前述卡合部与前述保持体卡合时,由于多个凸部与前述卡合体的外周面抵接,所以各凸部容易弹性变形,前述卡合部与前述保持体稳定地卡合。并且,将两者保持的弹性力也稳定。

25、(12)在本发明的遵循第1技术方案至第11技术方案的第12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第一直径比前述第二直径大0.8mm~0.9mm。

26、(13)在本发明的遵循第1技术方案至第12技术方案的第13技术方案的钓竿中,前述手把竿在中空内周面具有将前述保持体卡止的卡止部。

27、在该方案中,将前述保持体卡止于手把竿的卡止部。因而,不取决于手把竿的规格而容易地装接作为与手把竿不同部件的前述保持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