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61493发布日期:2023-10-26 14:2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态工程领域,涉及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1、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互花米草自上世纪引入我国后,由于其出色的表型可塑性、遗传分化能力以及高繁殖系数快速蔓延至各地海岸,挤占本土潮间带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退化。2003年,互花米草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同时被列入世界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物种名单。

2、针对互花米草的生态问题,现有技术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进行控制,但互花米草往往能通过无性和有性繁殖实现二次入侵。以专利号cn103583179a代表的“刈割+翻耕/旋耕+植被替代”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互花米草再次生长和扩散,但无法根除沉积物中茎根和种子,导致互花米草可以通过补偿作用经过2~3个生长季恢复甚至超过原有生物量。以专利号为cn113349217b代表的高效氟吡甲禾灵、盖草能等除草剂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完全抑制互花米草的无性和有性繁殖,其缺点在于除草剂的使用导致后期无法种植芦苇等禾本科植物,并会在短期内毒害某些潮间带生物。因此,目前亟需研发一种简单易行,同时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

2、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首先在互花米草清理区域布设秸秆堆放场和填埋坑位置,随后在扬花期前对互花米草地上部分进行刈割、回收和晾晒,再根据地势开挖填埋坑并将含有种子和残留茎根的表层土推入其中,覆土压实,同时进一步对茎根密集处进行旋耕以打碎茎根,最后利用开挖的深层土方或外来种植土恢复滩面,待地形稳定后进行本土植被种植。

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一、将清除区域划分为若干清除单元,在各单元高潮滩及以上区域布设相应规模的秸秆堆放场和填埋坑,并对滩面石块以及硬质垃圾进行定位或清理;

6、步骤二、在扬花期前选用人工或机械乘低潮顺地势从低到高刈割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刈割后地面留茬不应超过5cm;同时将秸秆集中至堆放场,经过1~2周晾晒脱水后作为生物质能源或粉碎后还滩;

7、步骤三、刈割完成后开挖填埋坑,深度为2.0~5.0m,边壁修成一定的倾斜坡,土方分层堆放至填埋坑与秸秆堆放场之间。利用湿地推土机顺地势从低到高将包含互花米草种子、根系和留茬,厚度不少于30cm的表层土推入填埋坑中并压实,随后原位分层回填并压实覆土,覆土厚度至少1m;

8、步骤四、表层土挖除后,利用旋耕机对互花米草残留茎根密集处进行旋耕以彻底打碎茎根,旋耕深度约30~40cm;

9、步骤五、采用开挖的深层土方或外来无互花米草种子库的种植土恢复滩面原状,待地形稳定后,选种芦苇、海三棱藨草以及拉关木等速生本土植被。

10、优选地,步骤二完成后应进行地形测量;

11、优选地,可选择于低潮区沿岸线间隔5m布设4~6m宽条带的填埋带,覆土恢复原状滩面后继续抬高并铺设土工布形成顶宽1~3m,坡比为1:1.5~1:2的消浪垄,垄顶高程不超过平均高潮位。

12、优选地,步骤三完成后在填埋坑上铺设并固定不透光的土工布。

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与传统互花米草治理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通过“物理控制+土方置换+植被种植”的强干扰模式减少互花米草的种子库和光可获得性,根本上杜绝了基于本地互花米草种子库复发的可能。实施过程对环境友好,即便短期内对生物有一定影响,但在治理完成后生境改善提升,受影响区域将逐步恢复。



技术特征:

1.一种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互花米草清理区域布设秸秆堆放场和填埋坑位置,随后在扬花期前对互花米草地上部分进行刈割、回收和晾晒,再根据地势开挖填埋坑并将含有种子和残留茎根的表层土推入其中,覆土压实,同时进一步对茎根密集处进行旋耕以打碎茎根,最后利用开挖的深层土方或外来种植土恢复滩面,待地形稳定后进行本土植被种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填埋坑的深度为2.0~5.0m;所述倾斜坡的比例为1:2~1:4;所述推入填埋坑中并压实的表层土的厚度不少于30cm,所述覆土厚度至少1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完成后在填埋坑上铺设并固定不透光的土工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旋耕深度为30~40c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茎根密集处种植密度提高1~2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速生本土植被包括芦苇、海三棱藨草或拉关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开挖的深层土方或外来无互花米草种子库的种植土恢复滩面原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填埋坑于低潮区沿岸线间隔5m布设形成数条4~6m宽填埋带,覆土恢复原状滩面后继续抬高并铺设土工布形成顶宽1~3m,坡比为1:1.5~1:2的消浪垄,垄顶高程不超过平均高潮位。


技术总结
一种清除互花米草并控制复发的方法,首先在互花米草清理区域布设秸秆堆放场和填埋坑位置,随后在扬花期前对互花米草地上部分进行刈割、回收和晾晒,再根据地势开挖填埋坑并将含有种子和残留茎根的表层土推入其中,覆土压实,同时进一步对茎根密集处进行旋耕以打碎茎根,最后利用开挖的深层土方或外来种植土恢复滩面,待地形稳定后进行本土植被种植。本发明主要利用机械设备,简单易行,可形成对互花米草的强干扰生境,有效解决互花米草复发问题,同时提升植物替代的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戴禹杭,许自力,吴创收,赵红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