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35682887发布日期:2023-10-08 22:4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具体涉及一种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1、黄芪属隶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黄耆、棉芪等,以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入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且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草药之一。黄芪属植物广泛分布在全球温带地区,约有2000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及北美洲,中国有278种。膜荚黄芪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等温暖干旱的地区。在东汉时期的“神农经荆”中曾被列为上层产品,并持续出现在历代本草经中。膜荚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脱毒排脓等功效。中医药学中常作为滋补中药材使用,可用于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等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常被运用于治疗身体虚弱无力、呼吸急促、自汗、虚脱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亦证明了,膜荚黄芪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强心作用、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利尿作用等活性,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系统有多重保护作用。

2、随着膜荚黄芪在药物应用方面的逐步深入,还被广泛应用于新领域,在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和膜荚黄芪相关应用逐渐被重视导致需求量的增加,人们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对野生膜荚黄芪进行采挖,破坏其生存环境,使野生膜荚黄芪濒临绝灭,膜荚黄芪的数量已降至符合植物逐渐恶化的物种标准。为保护该物种以及缓解膜荚黄芪供需之间的矛盾,改良中草药类经济作物使其适应适应新环境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期望达到保护膜荚黄芪物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双重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解决了膜荚黄芪的数量下降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本发明提供一种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包括:

4、种子处理:挑选大小一致饱满的膜荚黄芪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用水冲洗干净,浸泡备用;

5、接种菌剂:将am真菌用苜蓿扩繁,并用以真菌菌丝、孢子、侵染根段以及含有根外菌丝体的根际土壤混合物为基础,进行菌剂接种,得到接种物;

6、培养基质:将土壤经自然光风干后,加入细沙和土壤混合,过筛,取筛下物,装在密封的布袋中,用高压蒸汽灭菌;

7、幼苗培育:将浸泡后的膜荚黄芪种子置于培养基质中,将接种物放置在膜荚黄芪种子下方1-3cm土层,浇水,进行培养出苗。

8、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采用浓度为0.5%-1.5% naclo溶液对种子表面进行消毒处理5 min -15 min。

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细沙和土壤按照质量比1:1-3混合。

10、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所述am真菌包括:根内根孢囊霉和/或摩西管柄囊霉。

1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所述接种物中am真菌孢子密度为20-30个/g。

12、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在幼苗培养步骤中,培养环境的相对湿度50%~70%,温度20℃~35℃。

1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所述接种物与培养基质的质量比为(0.5~2)×10-5:1。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提供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通过am真菌的菌丝能够扩大根的吸收面积、增强根的吸收能力,改善了植物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提高盐胁迫下植物的根系活力,增强了植物的抗逆性,维持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效缓解了盐胁迫对植株伤害,提高膜荚黄芪抵抗盐处理的能力。

16、本发明提供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膜荚黄芪叶片中丙二酸和脯氨酸含量也随之升高,接种am真菌后,膜荚黄芪植株叶片中的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上升较为迟缓,在高度盐水平下,分别接种rf、f处理组的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相较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1.45%和18.06%,说明接种am真菌可以有效地缓解膜荚黄芪叶片膜受损程度,从而减缓植株在逆境中受到的伤害,保护植物膜系统。

17、本发明提供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通过接种am真菌还可以提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能够消除植物中自由基,盐处理下植物能够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耐盐性。在高度盐水平下,接种r处理组sod和pod活性相较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96.09%、21.59%,接种rf处理组cat活性较对照组增加了77.41%,说明接种am真菌可以清除植物体内的自由基,减少了盐处理下叶片的损伤程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浓度为0.5%-1.5% naclo溶液对种子表面进行消毒处理5 min -15 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细沙和土壤按照质量比1:1-3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m真菌包括:根内根孢囊霉和/或摩西管柄囊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物中am真菌孢子密度为20-30个/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幼苗培养步骤中,培养环境的相对湿度50%~70%,温度20℃~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物与培养基质的质量比为(0.5~2)×10-5: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其包括:将膜荚黄芪种子消毒处理后用AM真菌接种培养在含土壤和细沙的培养基质中,浇水,进行培养出苗。本发明提供的膜荚黄芪幼苗的培育方法,通过AM真菌的菌丝能够扩大根的吸收面积、增强根的吸收能力,改善了植物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提高盐胁迫下植物的根系活力,增强了植物的抗逆性,维持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效缓解了盐胁迫对植株伤害,提高膜荚黄芪抵抗盐处理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郭娜,盛后财,接伟光,乔巍,张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