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业中玉米和水稻的套种方法

文档序号:35546433发布日期:2023-09-23 20:5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城市农业中玉米和水稻的套种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尤其涉及城市农业中玉米和水稻的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1、智慧种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提升,城市中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有限,但人们对于健康食品和绿色生活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个体和家庭开始尝试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智慧种植,以满足他们的食品需求,并享受种植的乐趣。

2、智慧种植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保证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为了打破传统的种植管理模式,使得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以及部分城市屋顶、阳台种植过程中,会对种农作物采用套种的形式,提高种植面积的经济收入和复种系数。即在一块地上按照一定的行距、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作物。然而,即便考虑到彼此相互适合套种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仍未达到最大化,对于产量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3、目前,玉米和水稻两个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模式有一些差异,在采用单独栽种模式,或间隔套种模式中,综合产量均不能达到更大的突破。为此,在综合考虑玉米和水稻两种粮食作物的各自优势,是否能利用其高杆和矮杆的特性发挥合并套种作用,同时为了克服玉米和水稻套种后生长过程中争夺空间、光照和养分的矛盾,实现两种作物合并套种效益的最大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城市农业中玉米和水稻的套种方法。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城市农业中玉米和水稻的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前期准备,选择内壁覆盖有防水组件的矩形种植容器,所述矩形种植容器内放置有多个用于栽种农作物的种植模块,所述种植模块周围灌注有营养液;

5、s2:播种,首先在种植模块上进行水稻育苗,数个种植模块拼接组成种植单元,种植单元内水稻的株距为20cm、行距为24cm;

6、15-20天后再在种植模块上进行玉米播种育苗,种植单元内玉米的株距为20cm、行距为80cm;

7、每个种植单元的宽度为80-100cm,长度跟随矩形种植容器的长度延长,相邻的种植单元之间预留50-80cm的空隙,方便进行农事操作;

8、s3:追肥,营养液配方采用复配的水溶肥,将营养液的ph值控制在5.5-6.5之间,可溶性盐浓度的值控制在1.8-2.5之间;

9、s4:玉米收获,60-70天收获玉米,玉米采收完成后,用镰刀从玉米根基部去除玉米秸秆,使得水稻有50-60天的单独生长期;

10、s5:水稻收获,110-130天后,收获水稻。

11、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步骤s1中,所述矩形种植容器内摆放数个方形多孔吸水材料砖,所述方形多孔吸水材料砖的顶部平铺有多个条形多孔吸水材料砖,在方形多孔吸水材料砖和条形多孔吸水材料砖之间灌注营养液形成储水区域,在条形多孔吸水材料砖上规划形成有农作物种植规划区域,多个用于栽种农作物的种植模块放置于农作物种植规划区域上。具体的,传统玉米、水稻栽培主要是采用土壤栽培,土壤重量大、搬运不方便、土传病害较多,在城市环境内不适合大面积应用。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多个所述条形多孔吸水材料砖通过框架组件固定于方形多孔吸水材料砖的上方。具体的,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可以合理充分的将城市建筑楼顶面积进行种植,使得居民能涉足都市农业,前期搭建购置成本较低,且不占用任何土地资源。同时该装置还能减小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雨季期间可存储雨水,确保农作物不被水淹没。并且在干旱期间,因条形多孔吸水材料砖阻隔储水区域与空气的直接接触,减少水分的蒸发速度,进而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成本。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数个方形多孔吸水材料砖呈矩阵布置。具体的,在干旱期间,储水区域中的水可通过方形多孔吸水材料砖和条形多孔吸水材料砖向上蒸发,实现农作物能够长期得到均匀的水分,减小了天气对植物种植的影响。同时在干旱期间,因水分的缓慢蒸发,雨季充足时的储水能力和干旱时的蒸发能力可以让植株水分始终保持均匀,减少人工浇水和排水的工作量。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矩形种植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渠,所述排水渠与条形多孔吸水材料砖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具体的,排水渠的出水口高度与植株根茎处的高度一致,可防止植株被淹没。当浇灌或积雨过多时,可通过排水渠将多余的水量或雨水排出。优选的,排水渠内还设置有过滤网罩。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种植模块上还放置有用于施肥、补液的传输导管,传输导管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具体的,根据种植需求,传输导管可对种植材料进行施肥、灭虫等作业,保证种植的农作物正常生长,通孔处于种植模块的正上方,且通孔的孔径为一毫米。

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水稻、玉米的单棵种植模块长宽高分别为10cm、5cm和5cm,种植过程中保持单棵种植模块的营养液覆盖长度为20cm、宽度20cm、高度2-4cm。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水溶肥包括氮、磷、钾的大量元素,钙、镁、硫的中量元素,以及硅、铁、锰、铜、钼、硼的微量元素,可溶性盐浓度的值根据植株生长阶段进行相应调整。

18、所述步骤s2中,玉米品种选用鲜食玉米。具体的,普通玉米和鲜食玉米在生长条件和收获时机上有一定差异。从生长条件来看,普通玉米一般需要相对较长的生长周期,为了达到高产,对种植面积要求较高;而鲜食玉米通常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生长周期相对较短,适合在相对较小的场地中种植,以便及时采摘食用。从收获时机来看,普通玉米通常在籽粒充分成熟后才进行收获,这时籽粒已经变硬,适合储存和加工;而鲜食玉米的收获时机较早,当籽粒刚刚成熟,呈现出鲜美的甜味和嫩脆口感时即可采摘食用。

19、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工作可参考现有无公害防治方法。具体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生态平衡法、轮作和间作、有机农业方法、混种种植、病虫害耐受性品种的选择、合理施肥、灌溉管理、定期巡视和监测、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的有选择性使用。然而本方案中涉及城市农业特定环境下,因此只能结合部分防控措施来实现城市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方法:使用有机农业方法,如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有助于保持土壤健康,提高作物抵抗力,并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混种种植:在同一块种植区域上种植玉米和水稻,可以减少特定病虫害的传播,不同作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降低害虫和病菌的数量。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等营养元素,以免造成作物生长过快和易受病虫害侵害。定期巡视和监测: 定期巡视农作物种植规划区域,及早发现病虫害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生物防治:使用益生菌、真菌和细菌等生物防治剂来控制害虫和病害。化学防治的有选择性使用:如果必要,可以使用化学农药,但要注意选择对目标害虫和病菌有效的产品,遵循使用指南,避免滥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采用水培方式套种玉米和水稻,相较于玉米和水稻的传统土壤栽培模式,可减少土传病害的风险,没有土壤搬运和运输的作业步骤,适用于都市环境大面积应用;

22、2、本发明在玉米和水稻的幼苗期相互遮光影响较小,水稻可以完成正常分蘖,能够利用玉米和水稻的高杆与矮杆的特性发挥套种作用;

23、3、本发明可增加玉米以及水稻的产量,增收效果明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