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52644发布日期:2023-12-03 05:0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甲鱼养殖,具体涉及一种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


背景技术:

1、甲鱼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共有20多种。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甲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尤以裙边更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是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还可作为中药材料入药。我国常把甲鱼作为食用上选的珍品,且用作食疗的滋补食品。为保证食用健康和口感舒适,食用甲鱼现已基本实现人工养殖。

2、在现有技术中,人工养殖甲鱼时,由于甲鱼苗的养殖环境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往往先将甲鱼在温室中进行培养,待甲鱼长大至一定程度后,再转移至外塘进行培育。

3、但是,工作人员在温室中进行养殖工作随后再将甲鱼转移至外塘后,部分甲鱼往往会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变无法适应,最终产生甲鱼死亡的情况,对养殖者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提高甲鱼从温室转移至外塘后的存活率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2、如何提高甲鱼从温室转移至外塘后的存活率。

3、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一种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该培育法为:

5、第一步:建造温室

6、(1)挖池:选择背风向阳的户外区域挖建池塘,池塘长15-20m,宽10-15m,深1-1.5m;池塘的侧壁设置薄膜,薄膜上端固定在池塘外部缘边,下端固定在池塘侧壁的底部;

7、(2)围建大棚:在池塘外围建造大棚,将池塘围在大棚中,大棚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顶部由若干单元框组合而成,每一个单元框上单独设置可拆卸的单元薄膜,每一个单元框的面积为5-10m2,在大棚内部设置温控设备,保持大棚温度在30-32℃;

8、第二步:建立养殖环境

9、第三步:培养甲鱼

10、第四步:转外塘

11、(1)温室降温:待80%以上的甲鱼成长至200-300g时,开始对大棚内部的温度进行递减式降温,每隔3天降低1℃,保持一个月,令大棚内部的温度保持在20-22℃;

12、(2)拆除大棚:温室降温后5-8天,开始对单元薄膜进行拆除,每天早晨拆除一个单元薄膜,连接拆除一个月,直至单元薄膜被拆除完毕,在拆除最后一个单元薄膜时,将支撑框架一并全体拆除,则温室转变为外塘。

13、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建立养殖环境的方式为:

14、(1)安装设备:在池塘底部设置排水管道以及溶氧机;

15、(2)注水:在池塘底部铺设高度为20-25cm的淤泥,在淤泥表面泼洒生石灰,暴晒5-8天,再向池内底部边缘处堆放牲畜粪便,引入河水,水深80-100cm,连续3-5天向水中泼洒豆浆,每天早晚泼洒两次,每次泼洒2.5-3l;打开溶氧机,保持溶氧量为5-7mg/g,并控制水体的ph为7-8.5。

16、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水面上设有攀爬板,以供甲鱼晒太阳时使用。

17、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淤泥上种植有沉水植物,包括黑藻、狐尾藻、苦草、金鱼藻和小茨藻;挺水植物包括蒲草、荷花和水芹。

18、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池塘的河水选自天然河,在引入池塘之前需要进行过滤。

19、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培养甲鱼的方式为:

20、(1)选苗:选择外形完整、无伤无病、肌肉肥厚、四腿粗壮有力、动作敏捷的优等甲鱼苗,每一只甲鱼苗的质量为10-15g;

21、(2)先向池塘中投放50只甲鱼苗进行试养,5-7后检查甲鱼的生长情况,无问题后继续投放甲鱼,密度为8-13只/m2;

22、(3)喂食:每日早中晚各喂一次甲鱼饲料,其中,早晨在5-6点投喂,喂养量占甲鱼总体重的3%;中午在12-13点喂养,喂养量占甲鱼总体重的4%,晚上在20-21点喂养,喂养量占甲鱼总体重的3%;实际喂养量根据甲鱼体重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调整;每3-5天喂养一次中药营养剂,每次采用均匀泼洒式,中药营养剂的用量为每次3-5l。

23、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每隔8-10天对池塘进行换水和消毒,从池塘水面与水底同时进行排水,直至水深50-70cm后停止排水,随后继续引入清澈河水,保证水面的透明度为30-40cm,最终喷洒水体消毒液进行消毒。

24、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支撑框架中的单元框以及单元薄膜均为可拆卸的拼接组合式。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6、本发明通过大棚建造温室环境,选用可拆卸的拼接组合式支撑框架中,使单元框以及单元薄膜可以逐一拆卸,当需要对甲鱼进行转外塘时,只需要将单元薄膜在一定时间内一一拆除,每拆除一个单元薄膜,则温室与外界的接触增加,当所有薄膜和支撑框架全部拆除时,温室环境已经完全转变为外塘环境,在此过程中,无需对甲鱼的内部接触环境,即池塘的环境做出改变,温室池塘与外塘的池塘为同一个池塘,因此无需将甲鱼从温室捞出转移至玩外塘,只需要在拆除单元薄膜的过程中令甲鱼逐渐适应外塘环境即可,对于甲鱼来说,整个转外塘的过程为一个渐变式过程,可以得到更好的适应,因此,甲鱼在单元薄膜拆除完毕、即转外塘之后,身体不会产生环境不服的反应,存活率得以大大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其特征在于,该培育法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养殖环境的方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其特征在于,水面上设有攀爬板,以供甲鱼晒太阳时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其特征在于,淤泥上种植有沉水植物,包括黑藻、狐尾藻、苦草、金鱼藻和小茨藻;挺水植物包括蒲草、荷花和水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其特征在于,池塘的河水选自天然河,在引入池塘之前需要进行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其特征在于,培养甲鱼的方式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其特征在于,每隔8-10天对池塘进行换水和消毒,从池塘水面与水底同时进行排水,直至水深50-70cm后停止排水,随后继续引入清澈河水,保证水面的透明度为30-40cm,最终喷洒水体消毒液进行消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其特征在于,支撑框架中的单元框以及单元薄膜均为可拆卸的拼接组合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转外塘的幼苗培育法,涉及甲鱼养殖技术领域,该培育法为:建造温室,包括挖池和围建大棚,在池塘外围建造大棚,将池塘围在大棚中,大棚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顶部由若干单元框组合而成;建立养殖环境;培养甲鱼;转外塘,包括温室降温,每隔3天降低1℃,保持一个月,令大棚内部的温度保持在20‑22℃,还包括拆除大棚:温室降温后5‑8天,开始对单元薄膜进行拆除,每天早晨拆除一个单元薄膜,连接拆除一个月,直至单元薄膜被拆除完毕,在拆除最后一个单元薄膜时,将支撑框架一并全体拆除,则温室转变为外塘;通过该方法培育甲鱼转外塘,可以使甲鱼身体不会产生环境不服的反应,存活率得以大大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六,吴吉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靖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