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茄烟促根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6615746发布日期:2024-01-06 23:1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雪茄烟促根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烟草种植,尤其是一种雪茄烟促根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1、国内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规模应用的雪茄烟品种(系),并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如“德雪三号”是一个高端雪茄品种,该品种从中南美洲引进,经提纯复壮,烟株田间生长整齐、遗传稳定、长势较强、株型筒形、叶形宽椭圆形、叶面平整。经现场实测平均株高145.40cm,有效叶片数20.40片,腰叶长57.20cm,腰叶宽38.20cm,节距7.68cm,茎围8.02cm,叶厚0.30mm,支脉粗细1.98mm,支脉数10.80个,亩平均产量130kg左右。晾制后烟叶外观质量颜色褐色至深褐色、颜色均匀、油份多、身份稍薄至中等、弹性好、结构疏松、支脉细,同时该品种对tmv免疫能力较强。通过测量发现烟草根系有70%~80%密集于地表下300mm的土层内,密集宽度为250~700mm,如图1所示;同时雪茄烟叶成熟时叶片长度可以达到500~600mm,宽度可以达到350~400mm。栽培方式不当不仅会影响烟株根系生长发育,还会造成叶片生长过程中相互遮挡从而影响叶片的吸光均匀性、田间通风性,最终影响叶片的成熟度、产量与品质。

2、我国烤烟现有栽培主要以单行垄栽为主,如专利2016107858455公开了一种用于烤烟基肥的穴、条联合施肥方法,烟地按110~120cm起垄整好,在划好线的烟垄中央每隔45~50cm(穴的中心点位置)打穴(穴施洞)施肥,穴深18~20cm,穴直径20~22cm,随后再在相邻的穴施洞之间设置条施沟,沟长16~20cm,沟深18~20cm,沟宽2~3cm,该种植方法烟苗移栽前需要打“大穴”(穴深18~20cm,穴直径20~22cm)和开挖窄而深的条施沟,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烟农往往难以接受,且该种植方法重视基肥轻施追肥,一方面大量集中施用基肥容易灼烧烟苗幼根,也难以保障烟株旺盛生育后期有充足的养分吸收,这不利于烟叶产量、质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提高。而专利2009101028520公开了一垄双行烤烟错位栽培的方法,如图2所示,一垄两行烟,且两行错位栽培,相邻两垄沟间的距离为0.4m,垄上两行烟间的行距为0.75~0.8m,相邻垄间两行烟间的行距为1.0~1.05m,垄体上厢面宽度为1.4m,垄体下厢面宽度为1.8m,垄高0.2m左右,相邻三株烤烟围成等腰三角形。虽然该种植方式一垄双行错位种植,增加了种植密度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烟田空间利用率,但相邻种植穴之间仍然不能适合生长较为旺盛的雪茄烟,如“德雪三号”,极易造成相邻叶片之间相互遮挡,根系生长空间较小容易相互交缠,从而影响烟株正常生长。

3、烟草生长需要土壤持续养分供应,其根系必然十分发达,虽然烟草施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也还存在施肥方式不当问题,肥料在烟株根茎部附近集中施用容易造成烧根烧苗,离烟株根茎部太远造成前期烟株吸收不到养分,影响正常生长。可见,现有方式除了常规的水肥管理外,还考虑增加促根肥,如专利2021103333641公开了一种促进雪茄烟根系发育的促根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包含调理剂和增效剂,所述调理剂和所述增效剂分开使用;所述调理剂的原料组成包括:烟草秸秆生物有机肥,炭基肥,饼肥,黄腐酸钾,硅肥;所述增效剂原料组成包括:腐殖酸,烟草专用肥,硫酸锌,其中,调理剂在烟苗移栽后直接混土使用,然后在移栽7~10天和30~35天后用增效剂的水溶液进行穴灌。再如专利2012102017173一种烟草专用促根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促根剂的原料组成包括:硝酸钾,尿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粉,硫酸锌,硫酸盐铁,硼酸,海藻酸钠,葡萄糖,复硝酚钠,多效唑,所述促根剂可采用喷施、灌穴和灌根等方法施用。这些技术内容仅通过调理剂、增效剂或促根剂来促进烟株根系生长发育,现有技术大多存在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肥料利用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目前还没有雪茄烟以肥诱根、水肥耦合促根、起高垄增根、促根减肥相关的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雪茄烟促根栽培方法,可减轻烟苗移栽后季节干旱的影响,提高烟苗成活率,能够优化施肥,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烟株健康生长,增加烟叶产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雪茄烟促根栽培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3、s101、烟地整理:选择土壤肥力中等的地块作为烟地,深翻平地;

4、s102、基肥深施促根:按照垄距100~110cm进行地垄布局,在地垄中央开挖基肥沟,沟深10~20cm、沟宽10~15cm,在开挖好的基肥沟中条状施入基肥,基肥化肥施用量为40~50kg/亩,有机肥施用量为50~100kg/亩;

5、s103、起初垄:根据地垄布局进行起垄,梯形垄标准为下垄面宽80~90cm、上垄面宽50~55cm、垄高20~25cm,得到上垄面与烟地平面齐平的初垄;

6、s104、覆膜打穴:在所述初垄上覆盖地膜,顺垄体方向沿垄底部覆土压紧地膜边沿;在初垄上垄面中央间距0.35~0.40cm开挖井窖形烟穴,每垄为一行,相邻两侧初垄上错窝开挖井窖,每行上的烟穴中心到与其两侧上相邻最近烟穴中心的距离相等;

7、s105、烟苗移栽:选择6~8叶1心、茎高6~8cm的健壮烟苗,采用井窖式移栽,将烟苗移栽到烟穴中,然后填土,填土量以掩盖烟苗根系4~8cm为宜,并对烟穴浇足定根水;

8、s106、侧面灌溉促根:烟苗移栽3~5天后,将滴灌带布置在两垄间形成的沟渠中央,所述滴灌带上滴孔之间的间距为同一行上烟穴间距的1/2,使所述滴灌带上滴孔的位置正对两侧烟穴的位置,滴孔流量2~4l/h,滴灌时间每次1~2小时,根据土壤墒情确定灌溉频率;

9、s107、起高垄促根:烟苗移栽30~45天后揭膜培土,在两垄间的沟渠位置沿下垄面边缘竖直向下开挖10~15cm,并将沟渠中的土壤覆盖到上垄面,此时形成原下垄面低于烟地平面10~15cm、垄高30~40cm的高垄,相邻高垄之间形成低于烟地平面10~15cm的沟道,将滴灌带布置在该沟道中;同时距离烟株5~10cm处环状施入追肥,追肥施用量为30~40kg/亩,再培土覆盖肥料;

10、s108、灌溉管理:内涝时,根据该沟道中积水情况进行内涝排水;浇灌时,打开滴灌系统进行灌溉,直至烟叶成熟。

11、所述深翻的深度为20~30cm。

12、所述基肥为有机肥料和化肥,所述有机肥料为生物炭、商品有机肥或发酵腐熟的菜籽饼肥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化肥为烟草专用复合肥,养分含量≥50%(n:p205:k2o=10:20:20)。

13、所述地膜为幅宽110~120cm、厚度0.004~0.01mm的白色膜。

14、所述井窖形状为倒锥形,其直径为6~8cm、孔深为15~18cm(烟地平面到圆锥顶端位置),其中前端圆锥形深度为6~8cm。

15、烟草一般植株较高、叶片较大、组织柔嫩、新鲜组织含水量高达95%以上,田间生长耗水量相应较大,每生产1kg的干烟叶的需水量高达1000kg以上;另外,烟草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土壤养分也需要水分作为介质才能被烟株吸收利用;在烟草大田生长阶段,当土壤水分不能完全满足烟株生长发育和烟叶质量、品质形成需求时,适时适量灌溉是获得烟叶优质适产的有效措施。因此本技术采用滴灌,所述滴灌系统包括首部枢纽、输配水管、滴灌带和滴灌头,所述滴灌带上均匀布置间距为15~20cm的滴孔,滴孔上安装有滴灌头,输配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滴孔流量的流量控制器。滴灌系统的具体结构采用现有手段,在此不作详述。

16、所述追肥为硝酸钾和碳酸氢铵,所述硝酸钾施肥量为25~30kg/亩,所述碳酸氢铵施肥量为5~10kg/亩。

17、所述沟道中积水超过2cm时,进行内涝排水作业,所述垄体土壤含水量低于13%时(即垄体土壤湿度小于田间持水量含水量的55%)时,进行灌溉。

18、本技术中考虑雪茄烟根系的生长特征,在前期起初垄,在初垄上覆盖地膜后打穴并将烟苗移栽于烟穴中,然后回填土壤掩盖烟苗根系,由于初垄底部低于烟地平面5~10cm的施肥沟中埋有基肥,对移栽完毕的烟穴浇足定根水,主要是提高移栽后烟苗的成活率,此时烟垄高度为20~25cm;在烟苗移栽3~5天后安装滴灌装置进行侧面灌溉促根,确保垄体土壤中含有适量的水分,也利于施肥沟中肥料的溶解,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根系的向下生长(烟草根系具有趋肥性,即靠近肥料的位置根系生长越旺盛),缩短缓苗时间、促进根系早生快发;烟苗移栽30~45天后揭膜起高垄,此时烟株根系已经十分发达,下挖沟道取土培高垄,使近根系上部的茎底部有更多埋在土壤中,这样有利于茎底部长出新的根系(烟草根系具有土埋多高根长多深的独特特点)。同时,本技术中,只需要施用基肥及追肥即可,亩施用肥料总量为70~90kg,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如病虫害、缺肥、干旱等,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水肥灌溉或者叶面肥等方式补充肥料,具体用量根据实际调整。另外,本技术的垄形相比现有方式更加稳定,垄的实际高度采用下挖沟道的方式实现,烟株更容易存活。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基肥深施、起初垄、侧面灌溉和起高垄等方式协调根区土壤微环境的水分和养分,结合烤烟根系的生长特点,优化施肥,整个过程只需要施用基肥及追肥即可,每亩70~90kg,减少了施肥量,同时促进了烤烟根系的生长,减轻了烟苗移栽后季节干旱的影响,提高了烟苗成活率,减少了补苗用工,同时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约了肥料成本和施肥用工,促进了烟株健康生长,增加了烟叶产质量,从而提高了雪茄烟种植的经济效益。

20、说明书附图

21、图1为烤烟根系的示意图;

22、图2为现有技术一垄两行错窝种植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种植示意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