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香果的脱毒方法

文档序号:36152049发布日期:2023-11-23 02:4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百香果的脱毒方法

本发明涉及果木脱毒快繁,特别是涉及一种百香果的脱毒方法。


背景技术:

1、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a sims),又名鸡蛋果、西番莲,为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藤本浆果类果树。由于百香果种植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能给生产者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因此受到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各地政府的重视。

2、百香果目前主栽品种有紫香1号、紫香2号、台农1号、黄金果系列(芭乐味、蜂蜜味)、钦蜜9号等。由于品种混杂且能够侵染百香果的病毒病种类繁多(几十种),生产过程中又以扦插和嫁接等无性繁殖为主,导致病毒病传播严重,在实际生产中百香果病毒病发生频率高,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因此通过无毒种苗脱毒快繁技术生产健康百香果种苗及配套有效的种植管理措施,实现种植百香果产业的稳产、增产,是实现百香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通过实现百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实现部分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机遇。

3、组培脱毒快繁是生产植物无病毒种苗的重要手段。本方法操作更加简便,脱毒效率更高,更适于产业化实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百香果的脱毒方法,脱毒率高,为百香果的脱毒、组培快繁生产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撑。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百香果的脱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将百香果的茎尖接种于脱毒培养基上进行脱毒培养,得到一代组培苗;

5、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一代组培苗的茎尖接种于脱毒培养基上进行脱毒培养,得到二代组培苗;

6、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二代组培苗的茎尖接种于脱毒培养基上进行脱毒培养,得到三代组培苗;

7、4)将所述步骤3)得到的三代组培苗的茎尖接种于脱毒培养基上进行脱毒培养,得到四代组培苗;

8、5)将所述步骤4)得到的四代组培苗的茎尖接种于脱毒培养基上进行脱毒培养,实现百香果脱毒;

9、所述脱毒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包括激动素2.0mg/l、寡壳糖1.0mg/l、agno3 0.1mg/l、蔗糖30g/l和琼脂3.5g/l;

10、所述脱毒培养的条件包括:时间为14d,温度为28±3℃,每天光照时12h,光照强度为40μmol·m-2·s-1。

11、优选的,所述茎尖的长度为0.5~1.5mm。

12、优选的,所述步骤1)百香果的茎尖经过消毒后再接种,所述消毒包括:将百香果的茎尖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置于质量百分含量为0.1%的氯化汞水溶液中浸泡7min,无菌水清洗3~5次。

13、优选的,所述脱毒的病毒包括东亚西番莲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夜来香花叶病毒和西番莲木质化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百香果的脱毒方法,从外植体消毒及茎尖切除、脱毒培养着手,探究其各个阶段适宜方法,完善并优化其脱毒快繁技术,以期为百香果的产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本发明脱毒培养过程中发现,在不加任何抗病毒药剂的培养基中,接种的顶芽不生长,成活率为0。优选的第一次脱毒培养:通过有效的抗病毒药剂组合,切除的顶芽在培养基中生长14天后,高度0.8~1.5cm;但是继续培养7天,高度没有明显变化;再继续培养组培苗发黄,逐渐死亡。第二次脱毒培养:将上述第一次脱毒培养14天的组培苗重新进行茎尖脱毒,并重新接种于含有抗病毒药剂的培养基中,培养14天高度1.2~1.8cm;继续培养7天,高度1.5~2.3cm;再继续培养,高度没有明显变化。第三次脱毒培养:将第二次脱毒培养获得的组培苗重新进行茎尖脱毒,并重新接种于含有抗病毒药剂的培养基中,培养14天高度1.5~2.0cm;继续培养7天,高度2.3~2.6cm;再继续培养10天,小部分组培苗可达3.4cm,大部分组培苗高度变化不明显。第四次脱毒培养:将第三次脱毒培养获得的组培苗重新进行茎尖脱毒,并重新接种于含有抗病毒药剂的培养基中,培养14天高度1.6~2.2cm;继续培养7天,高度2.5~2.7cm;再继续培养10天,大部分组培苗可达3.4cm。经过第五次脱毒后,茎尖培养30天,都可发育成为3.4cm左右的组培苗。经过主要病毒病检测,组培苗无病毒。转入增殖培养基后,培养30d增殖系数可达4.27。



技术特征:

1.一种百香果的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茎尖的长度为0.5~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百香果的茎尖经过消毒后再接种,所述消毒包括:将百香果的茎尖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置于质量百分含量为0.1%的氯化汞水溶液中浸泡7min,无菌水清洗3~5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毒的病毒包括东亚西番莲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夜来香花叶病毒和西番莲木质化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百香果的脱毒方法,属于果木脱毒快繁技术领域。包括:将百香果的茎尖接种于脱毒培养基上进行脱毒培养,得到一代组培苗;将所述得到的一代组培苗的茎尖接种于脱毒培养基上进行脱毒培养,得到二代组培苗,共脱毒5次。经过第五次脱毒后,茎尖培养30天,都可发育成为3.4cm左右的组培苗。经过主要病毒病检测,组培苗无病毒。转入增殖培养基后,培养30d增殖系数可达4.27。

技术研发人员:苏江,冼康华,付传明,黄宁珍,何金祥,刘宝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